第六百三十七章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其实,现在只是大家都被局限在空军的思路中而已,仅仅验证导弹的性能良好,尤其是这种单脉冲导引头的性能优秀,完全就可以用地面的设备,这样,在等待战机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就可以验证这种导弹的性能稳定了,就可以给后续的发展铺平道路了,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又是在秦风的提议下展开的。

会议室内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用什么靶机,需要如何去测试,助推器怎么加,等等,大家都开始讨论起来了,而且,空军也是有这种需要的,他们先缺乏合格的地空导弹的,这正好也可以弥补一个空白啊。

在以前的时候,国家刚刚成立,按照苏联人的编制,有各种兵种,比如,国土防空军和空军。

在苏联的编制序列里,这是两个不同的部分,国土防空军,装备截击机,各种地空导弹部队,主要在辽阔的国土上进行防空作战,而空军,则是部署到了前线,用来夺取战场制空权,两者相比,国土防空军是香饽饽,毕竟,陆军根本就不喜欢什么战场制空权,他们什么事都想要自己搞定。

比如,对远程目标的攻击,西方是通过大量的战机攻击来进行的,在苏联,直接用各种型号各种不同射程的地对地导弹就解决了,哪怕是自己头顶上的敌机,陆军也喜欢用自己的防空导弹。

国内在开始的时候,也设置了这两个不同的军种,很快就发现了累赘和繁琐,全部并入了空军,成为了西方的编制,所以,空军也需要先进的地对空防空导弹,仅仅依靠一款红旗2,不是万能的,这种固体导弹,肯定也不错的。

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大家一起涌进了试飞院的食堂,秦风和林将军坐在了一起,继续谈论这段时间的一些事。

“其实,我当然想要回空军了,尤其是,我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能够尽快地试飞我们的歼十战机,可惜啊。”

秦风说着叹息了一声,一款战机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歼十战机依旧是停留在纸面上的。

“哦,说起歼十来,成都那边,最近将会有一个大举动。”就在这时,林将军开口了。

成都方面的大动作?听到这话,秦风顿时来兴趣了:“什么大动作?”

“为了歼十项目的继续顺利进行,上头决定,把132厂和611所,重新组合起来,成立一个成都飞机公司,实现科研和生产的一体化。”林将军说道。

当林将军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秦风忍不住拍了拍桌子:“对啊,早就该这么做了,以前的时候,厂所分离,带来的弊端太多了!”

这还得从132厂和611所的来历说起,132厂,当时建立,几乎就是完全仿制的112厂,在成都提供一个完全的备份,是为了应对战争期间的破坏风险,提供产能上的冗余备份;看看抗日战争就知道了,国家山河破碎,但是四川依旧是安然无恙的。

这点当然也和苏联有关系,苏联人也喜欢这么搞,去一个城市,不用任何地图,就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每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甚至能够找到自己家,当然,这只是另一个城市的复制品,不是真正的自己的家。

所以,当初132厂的这种情况下,就是为了一个冗余备份,一个112厂的复制厂,按说132厂根本不需要自己的设计力量,一切相关资料都由兄弟单位提供。

不仅仅是飞机厂,很多汽车厂,也都是这样的,大家谁都没有版权的思路,只要是阶级兄弟需要,立刻提供。

而611所,则是从601所分离出来的,当初的宋老,带着一群人,从遥远的沈阳,克服了种种困难,搬到了成都来,建立起来这个研究所,就是为了歼九项目,为了歼八的备份项目。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两个单位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当然了,因为近水楼台,如果611所有什么生产任务,肯定是交给132厂去办的,这就像是601所的生产任务,都交给112厂是一样的。

这样的制度,听起来似乎很完美,但是在实践之中,立刻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存在。

厂所分离,这样,管设计的搞设计,搞生产的搞生产,各有分工,似乎可以实现生产与设计的效率最高化,但是很快,弊端就出来了。

首先,就是责任和沟通的问题。

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没有直属关系,大家都是平级的,这样,沟通起来,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如果遇到打官腔的,那就更麻烦了,最要命的,就是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开始相互推卸了,你说是设计问题,我说是生产问题,谁都不承认,接着就能打官司打到上级那里去。

到最后,官司就是不了了之,但是呢,项目的研发,就被耽误了,仅仅这一点,就足够让厂所分离这种制度被诟病了。

而另一点,则是工厂没有设计能力,那就意味着工厂只能被动地等待接受上级给分配的任务,而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呢,工厂不能与时俱进。

比如在汽车方面,国内的老解放,一直生产了三十年!很多配套厂商,几十年做的都是同一个产品,由于产品已经不符合发展的需要,那么,就要靠国家财政补贴来维持了,而工厂呢,也就陷入困境。

这样,工厂要么苦熬,要么就自己找突破,而132厂,就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