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偏见

而夏墨寒则是越发觉得脸热,他嘴唇紧抿,眼睑微垂,目中情绪全遮掩在长睫下面,让人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走出寿安宫,叶夏迎面遇到叶清馨,没等她开口说话,就被叶清馨拉着手儿转道走向栖凤宫。至于寿安宫内,这会儿夏墨寒清冷的眉眼间透着丝丝缕缕的复杂之色,

他直视着太后,抿了抿唇,淡漠听不出半点温度的低沉嗓音缓缓溢出唇齿:“母后就没什么要对儿子说的?”

太后心里头正气愤难平,一听到夏墨寒这句暗藏着质问的言语,登时火冒三丈:“好得很,好得很呐!你们一个个护着那个贱妇,觉得哀家不可理喻,没事找事对不对?可是哀家哪里做错了?你们说啊,哀家究竟有哪里做错?”

拔高声音,太后冷眼看向永康帝和靖王夏墨寒:“知道你对那和离妇动了心,哀家就算极其看不上眼,也按捺着心中不喜,把人叫到寿安宫,提了把她指婚给你做侧妃一事……”

视线锁在夏墨寒清冷的俊脸上,太后冷笑:“可是那贱妇不知好歹,竟然当面忤逆哀家,还对哀家宫里的人动手,对于她这样无视尊卑,

顶撞哀家的行径,哀家难道不能教训一二?多少年过去了,看到你身边一直没个女人相伴,哀家心疼啊……既然如今有人入了你的眼,

哀家自然得把人送进你的后院,何况……何况她一个和离妇,能被哀家指婚给你做侧妃,这是多大的荣幸,不求她对哀家感恩戴德,

起码给哀家这个太后应有的尊重没错吧?她没有,张口就忤逆哀家,把哀家的一番好意往脚底踩,即便哀家今日要了她的命,也是她罪该如此!”

微顿须臾,太后像是没看到永康帝和靖王的脸色变化似的,冷笑着又说:“对社稷有大贡献,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她做了分内之事,

况且她有得到皇帝的封赏,但再怎么说,她都是皇家的奴才,身份上跃不过皇家子弟,更别说你是皇帝唯一的胞弟,是大夏的靖王爷,能看上她她不说是去烧高香,却丝毫不把你往眼里放,你说她是凭什么?”

视线挪向永康帝:“皇帝,你也说说,她一个和离妇凭什么?难道靖王配不上她?”

“母后,您能不能不要这么自以为是?”

不等永康帝开口,夏墨寒脸色冷沉,沉冷的嗓音先一步响起:“是谁告诉您仁国公不把儿子往眼里放,又是谁告诉您仁国公嫌弃儿子?

没错,儿子是对仁国公有几分欣赏,但仁国公并不知情,而非您嘴里的嫌弃,不放在眼里。再者,儿子就没打算把自己的心思在仁国公面前挑开,

因为儿子知道,仁国公眼里根本没有男女间的小情小爱,她一心一意只是想为我大夏百姓做实事,且一直以来真诚待人,不管对方是身份卑微的农户,

亦或是儿子、皇兄这样的身份,她始终眼神清正,待人真诚,从无半点私心。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您嘴里一会一个奴才地叫嚷,

一会一个贱妇地欺辱,母后,您知道您这样的说辞有多伤人?又置儿子于何地?置皇兄于何地?是仁国公医治好了沐白,给了沐白新生;

是仁国公大公无私,心系百姓,向皇兄呈上红薯这样的高产量,能让百姓们不饿肚子的农作物;是仁国公向皇兄呈上种牛痘可预防天花的法子,让我大夏百姓不再担心会被天花这种疫病夺去性命……

就在今日,仁国公又提供给皇兄好几样能让老百姓果腹的高亩产农作物,及不少新鲜蔬菜、瓜果种类……母后,您常年在深宫锦衣玉食,

可仁国公为了大夏百姓,时常奔波在外,从洋商手上购买这样那样的种子,再自个尝试着种植,最后还率先试吃那些种子结出的果实所做的食物,

说实话,之所以我没有对仁国公表露心思,是我觉得自己不够格,觉得自己配不上仁国公这样心有大爱,出类拔萃的好女人!

不要拿权势来说话,在我心里,感情是平等的,不是权势可以左右的,而我也从未想过用权势逼迫对方成为我的女人!”

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这于夏墨寒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语罢,他朝太后和永康帝各一礼,继而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人。

太后望着夏墨寒刚才站的位置,神色怔愣,坐在软塌上一动不动,她感觉靖王自此定对她这个母后心生芥蒂,感觉他们母子怕是很难再恢复先前的情分……

后悔漫上心头,然,太后一时间却想不出合适的法子,挽救那正在流逝的母子情分,消除和靖王之间生出的芥蒂。

“这就是母后您要的?”

永康帝长叹口气,缓声说:“朕那日欲言又止,就是担心您知情后会做出什么事,基于这点考虑,朕决定暂时先瞒着您,

等靖王回头亲口告知您……但朕有想到您会暗中派人打听您想到消息,甚至有想到您会把人传召到寿安宫,却怎么都想不到您……

您会对仁国公有那样深的成见,且一口一个和离妇、贱妇来称呼仁国公……母后,难道在您心里我大夏百姓什么都不是,

否则,您又如何会在言语上侮辱一个于大夏有大贡献的良臣?朕在这不妨告诉母后,以仁国公到目前为止对大夏做出的贡献,

朕就是封她为世袭罔替的异姓王都不为过。没有今日您今日传召仁国公到寿安宫一事前,朕在察觉到靖王的心思后,不止一次暗示明示,

希望并支持靖王把人娶进王府,可是靖王有他自己的想法,始终没有被我说动,作为兄长,我和您一样心疼靖王多年来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女人相伴,

我想过也说过要下旨直接给靖王和仁国公赐婚,却被靖王出言阻止,母后……感情是可贵的,我明白靖王要的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尊重靖王自己的意愿,打消了赐婚的念头。另外,话又说回来,仁国公不是一般的女子,即便我下旨赐婚,以仁国公的性情,

十之**会拒接。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母后应该明白,现如今,有您今日整的这一出,若说靖王之前或许还有那么一丁点可能把仁国公娶进门,

那么在今日之后,靖王和仁国公之间的那点可能,绝对不会再存在。”就他对靖王的了解,臭小子怕是会把那份没说出口的感情永远深埋心底,

因为靖王,他的皇弟是一个很骄傲的人,到仁国公面前道歉,这一点肯定会去做,但要在对方面前表明心意,估计想都不会再去想。

缘由?

配不上!

对,靖王给他自个的缘由,必是“配不上”这三个字。

不是他自身配不上,是太后,他们两兄弟的母后今日的举动,会让靖王觉得自个不配和仁国公缔结姻缘。

太后眼睑低垂,沉默不语。永康帝摇摇头,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母后,良臣难得,像仁国公这样的良臣能臣,

心系百姓,存有大爱的好官更难得,朕希望母后不要再一时冲动去找仁国公的麻烦……不是朕吓唬母后,如若有一天仁国公因母后您真出个什么事,整个大夏的百姓怕是都会为仁国公找朝廷,找朕讨公道!”

言语到后面,永康帝加重语气,见太后依旧沉默,永康帝朝其一礼:“母后歇着吧,朕就不在这叨扰了。”

提不走人,在转身的一刹那间,永康帝的脸色是真得不怎么好。他是真没想到太后会有今日这不可理喻的一面,在永康帝心里,

太后不缺心计手段,不然,也不会在上一届的后宫争斗中生出,不会把他推上帝位,可是今日的太后却在犯蠢,像是失去该有的冷静和理智的泼妇,对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良臣能臣多番言语侮辱,这实在是不该出现在太后身上。

“难道哀家真的做错了?”

太后看向侍立在旁,陪伴她大半辈子的老嬷嬷,眼神迷茫,口中喃喃:“秀珍,哀家的初衷只是为了让靖王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啊……”

佟嬷嬷闺名秀珍,自幼在太后身边伺候,一生未嫁,是太后最为信任的掌事嬷嬷,目中迷茫愈发浓郁,太后低喃不断:

“可是……可是哀家一想到那叶氏是个和离妇,一想到叶氏勾搭哀家的皇儿,却又把哀家的皇儿不上不下地吊着,哀家就忍不住气恼,因而今日传召寿安宫,便想着给那叶氏一点教训,好叫她知道吊着哀家的皇儿为哀家所不容。”

佟嬷嬷轻声劝慰:“主子今日即便有言语不当的地方,那叶氏在您面前也只能受着,毕竟主子是太后,身份尊贵,不是他人能当面放肆的。

况且正如主子所言,主子的举动是出于一片慈母心,那叶氏能被您指婚给靖王殿下做侧妃,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怎能不加考虑便拒绝,

要老奴说,这叶氏确实有点不识抬举。但话又说回来,主子是给靖王殿下指婚,老奴觉得事前主子该和靖王殿下知会一声,

看看靖王殿下是个什么意思,毕竟唯有靖王殿下喜欢并点头,婚后的日子才能过得顺心顺意不是,再有一点,老奴说句不怕您冒犯之语,

那叶氏说到底是皇上亲封的公爷,又为国为民做出不少大贡献,主子您旁的可以不多做思虑,皇上的面子您多少得顾及一点,实不该用‘贱妇’来侮辱仁国公……”

“哀家是气急才……”

太后心虚,但万不会承认她是有意那般羞辱叶夏的,脸色变了又变,太后将视线从佟嬷嬷身上挪离:“今日这事……靖王必会和哀家起隔阂,就是皇上那……多半,多半也会和哀家置气……”

冷静下来,她自知有错,不该像个粗鄙的市井妇人那般口无遮拦,什么话都往外说,以至于让皇帝和靖王在叶氏面前都下不来台。

可现在后悔显然没用,她很有可能彻底坏了靖王的好事,同时让皇帝日后在叶氏面前难做人,越是这么想着,太后越是后悔自己之前的冲动之举,越是难以平心静气,整个人看起来焦躁不已。

似是看出太后心中所想,佟嬷嬷不由开解:“主子无需烦躁,皇上和靖王殿下可都是从您肚子里爬出来的,他们眼下或许对您有气,

但母子间哪来的隔夜仇,您且放宽心,明个一切原本怎样依旧会怎样,皇上和靖王殿下肯定能体谅您的一片苦心。”

话虽如此,佟嬷嬷心里并无多少底儿。

像她这样自幼为奴的苦命出身,自然极其感激仁国公为大夏百姓做出的每一件实事,感念仁国公这个活菩萨,如若不是身在这重重宫墙内,她甚至都有想过为仁国公立块长生牌,每日早晚跪拜一回。

她相信宫外的贫苦百姓,十之**和她有着一样的心思,极有可能在家已立仁国公的长生牌,早晚跪拜,以此来感念仁国公的大爱之举。

和离妇?

贱妇?

身为奴才,她是没资格说主子的不是,可在她看来,和离妇又怎么了?朝廷律法既然允许有“和离”一说,那么女子在夫家过不下去,选择和离,有何不可?

怎就因和离,变成“贱妇”?

何况仁国公与威远伯世子和离,一人独自抚养三个儿女,按理说,就算女方和离,儿女也应该留在男方家里,但仁国公那三个孩子却随仁国公一起出府居住,

其缘由李德顺着人有打听的清清楚楚,错不在仁国公身上,是原威远侯府,现在的威远伯府自个作的,把好好一个未来当家主母和好好三个儿孙作出府,

如今上到威远伯府的太夫人,下到威远伯世子,祖孙三代一个个满心后悔,然,这后悔来得着实晚了些,难以挽回仁国公娘四个被伤得遍体鳞伤的心。

从罗福海口中得知叶夏一出寿安宫就被皇后从寿安宫外带去了栖凤宫,永康帝一瞬间禁不住牙疼,知道栖凤宫他是必须得去一趟了,且必须是现在就过去,要不然,皇后少不了和他冷战个十天八天,保不准更久。

于是,永康帝本要前往御书房的脚步改道朝栖凤宫走去,没成想,步入栖凤宫根本就没看到叶夏的身影,而皇后正襟危坐,似是正等着他到来。

心里一阵苦笑,永康帝上前在皇后身旁落座,欲握住皇后的手把事情简单说清楚,熟料,叶清馨豁然起身,挪坐到矮几另一侧,拧眉看向永康帝:“臣妾要听实话,还请皇上切莫欺瞒。”

永康帝俊朗的脸上浮开一抹轻浅的笑容,挑眉问:“仁国公没告诉皇后?”

他是有意这么问的。“皇上这么问臣妾,莫不是觉得臣妾的妹妹,您的好臣子是个告状精?”

永康帝被皇后口中的“告状精”给逗笑了,不其然地换来皇后一个眼刀子:“臣妾现在和皇上说的话题很严肃,皇上能不能认真点?”

摸摸鼻头,永康帝又清清嗓子,把太后擅作主张因何传召叶夏一事与叶清馨如实续说一遍。

“指婚?太后要把夏夏指婚给靖王做侧妃?皇上,事情不会就这么简单吧?臣妾有眼睛,在夏夏走出寿安宫那刻,面上表情虽不显,但臣妾看得出,夏夏的心情绝对不好。

再说了,皇上能否告诉臣妾,太后为何要把臣妾的妹妹指给靖王做侧妃?虽说臣妾的妹妹与夫家和离,但这不代表臣妾的妹妹愿意给人做妾,哪怕是做靖王的侧妃,也否认不了是后院里的一个妾侍。”

叶清馨脸色冷然,直视着永康帝的眼睛,不给对方编谎言的时间:“皇上若敢欺瞒臣妾,从今往后别想再踏进臣妾这栖凤宫!”

“好了好了,朕怕你了,但你保证别和朕动火,安安静静听朕把话说完。”

永康帝举双手投降,对于皇后,对于这个心爱的女人,他是真拿对方没法子。

叶清馨抿唇点头:“皇上说吧,臣妾只听不插嘴。”

永康帝被叶清馨直直地看着,一时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半晌,他暗吸口气,将夏墨寒对叶夏心动,却碍于直觉告诉他对方对他无意,

只能压制着那份心动,及太后从他之前欲言又止中猜到什么,暗中打听出靖王对叶夏起了心思,从而今日在大朝会结束,

着人传召叶夏前往寿安宫面见,道出要将叶夏指婚给靖王做侧妃,结果被叶夏直言拒绝,一时气恼不免对叶夏说了几句重话这件事,一五一十叙说一遍。

叶清馨在永康帝叙说中神色是明显变了又变,待永康帝音落,她长睫微垂,抿唇静默良久,方抬眼看向永康帝:

“靖王心仪夏夏,但发觉夏夏对他无意,就隐忍着自己的感情没在夏夏面前道明心思,然后太后在和皇上您的谈话中,准确些说,

是在和您谈论靖王的婚事时,看出您在靖王的事情中有对她做隐瞒,便着人去宫外打听,得知靖王对臣妾的妹妹有意,继而在今日传召臣妾的妹妹到寿安宫一见。

由于臣妾的妹妹拒绝太后指婚,因此,太后对臣妾的妹妹说话不免难听点,皇上,是这样没错吧?”

永康帝点头:“事情大致就是这样。”

叶清馨所言条理清晰,也正因为如此,她蓦地脸色一冷:“皇上口中太后对臣妾的妹妹说了几句重话,这重话十之**很不中听……

那么让臣妾猜猜太后有可能对臣妾的妹妹说了些什么,譬如不知好歹,再譬如放肆,不知天高地厚……太后八成面子上下不来,直接叱骂臣妾的妹妹是贱妇也不是没有可能,皇上,您说臣妾的这些猜测……”

永康帝没让叶清馨续说下去,他温声截断:“馨儿,母后是对仁国公说了几句重话,但那也是在气头上,当时朕有帮着仁国公数落过母后,在仁国公离开后,靖王一口气又把母后好好说了一通,你就别生气了好不?”

“生气?臣妾为什么要生气?”

叶清馨笑了,笑容清雅如莲:“臣妾的妹妹是个怎样的人臣妾心里清楚,相信认识臣妾妹妹的人同样心里清楚,既然大家都清楚,我做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把有些人对臣妾妹妹的不公之语放在心上?”

叶清馨不怎么会哄人开心,基于此,在太后那,喜欢前贵妃,已故罪妇岑氏胜过喜欢叶清馨这个皇后,这一点,叶清馨心里老早就清楚,虽感到有点委屈,却也没耿耿于怀,只是安心做她身为皇后该做的,让太后挑不出半点错处。

但让叶清馨生恼的是,之前叶氏一族蒙冤,她和太子被废,太后没有为叶氏一族,为她和太子在皇帝面前说一句话,反倒在岑氏一族事发,

在岑氏被打入冷宫,三皇子被贬为庶人,圈禁的时候,亲自出面,希望皇帝能对岑氏一族和贵妃岑氏母子从轻发落。

可惜的是,皇帝并未卖太后这个面子,气得太后有好一阵子拒见皇帝。但饶是这样,她依旧对太后的举动生恼。不为正儿八经的亲家和儿子和嫡亲孙儿说话,

偏心到为罪证确凿的岑氏一族和贵妃岑氏母子在皇帝面前求情,若是把这事传至宫外,势必成为坊间百姓口中的谈资。

“馨儿,母后年龄大了,遇事难免糊涂,朕知道母后今日之举有不妥之处,且不该对仁国公说重话,但那毕竟是朕的母后,你就看在朕的面子上,别生母后的起了成不?”

“臣妾哪敢呀!”

“看看,你还是生气了!说实话,仁国公在寿安宫并未吃亏,不信你改日见到仁国公可以当面向她问清楚。”

“臣妾的妹妹行得正,走得直,坐得端,堂堂正正做人,旁人诋毁臣妾的妹妹随他们诋毁去,臣妾知道臣妾的妹妹问心无愧就好。”

“对对对,皇后说的都对,仁国公哪哪都好,随便他人怎么说,都不会对仁国公造成丝毫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