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破灭的希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还真不是哪一个国家处心积虑设计好,等着他爆发的。这里面充满了意外和不情愿,因为不管是德国还奥地利,不管是俄国还是英法,谁也没有想到那么快开战,都想再多做一些准备、再多积累一些底牌,所以萨拉热窝枪声响起之后,各国用了近乎一个月的时间在犹豫,而没有立刻付诸军事行动。

最终还是孤苦伶仃的老皇帝弗兰茨忍受不住自己疯狂的报复心理,开始一场覆灭了欧洲大多数王室皇家的大战,这恐怕是老皇帝没有想到的。估计,弗兰茨约瑟夫有点“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感觉吧。

不得不说,老牌国家的军事思维确实是落后了,不仅在轻武器方面、在重火力方面,在军事作战思想上也落后了,当然,这也是美国人有了亨利这样一个金手指之后的看法。就连德国,在多次与美国同行的对抗当中也获益匪浅,不说作战思想,改变最直接的就是军队装备的改善:重炮和重机枪。

有了众多改变的德国军方对自己的战斗力也随之更加自信,原本就有轻视英法军队的意识,这一下要加个更字了。

不过战争进程的表现并不像德国想象的那样顺利,即使德国军队得到了加强,但法国毕竟是在本土作战,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后勤补给的距离,都比德国来的要优越,再加上英国远征军在兵力上的补充,这就让协约国军队在兵力数量少占据了上风。

不同于德国的精兵政策,英法两国都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可以补充普通炮灰的人力。法国有阿尔及利亚,可以有大量外籍军团参战,而这些外籍军团的士兵的战斗力往往比法国本土军队的战斗力更强。

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的数量和人口都更多,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为英国提供了7个师的兵力,更不用说还有印度、埃及,这些南亚殖民地军队中最出名、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廓尔柯士兵。

别忘了,德国需要两面作战,东线还有无数灰色牲口的俄罗斯士兵,一战初期和中期俄军一共动员了超过600万人,这种巨大的人力方面的压力,导致了德国无论东线还是西线都不能迅速打开局面,让战争拖入了僵持,并最终消耗殆尽的德国丢掉了一切。

但开战初期的德国不这样认为,因为开战初期,德军的进攻速度让英法军队无从招架,纷纷败退,让德军看到了胜利的机会。然而俄军的参战,让德军开始进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也让英法联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布置起来堑壕防御工事的英法军队就不再是德军能够速胜的了。

当德国在东线稳定了东普鲁士的局面之后,重新组织力量发动对巴黎的进攻之后,尽管英法联军还是不断被德军击败,但往往是败而不溃,德军的俘虏并不是太多,相反的是,德军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补给越来越困难,而且长时间的作战让士兵非常疲惫。

作战状态下的行军不像非作战状态下的行军,士兵们要始终集中精神,否则不经意之间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炮弹送回上帝的怀抱,这种精神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再有一个,作战时,往往士兵们的情绪是最激动的时刻,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保持状态,但交战结束,士兵的应激状态退去,人就会感觉非常的疲惫。这样,开战后不断进攻中的德军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疲惫,同样要承受肉体的疲惫,而且是得不到缓解的疲惫。

这种状态导致德军进军到巴黎附近的时候,再也承受不住,在遇到加利埃尼指挥的法军第六集团军的侧击之后,原本最精锐的德军很轻易地被击败,不是德军战斗力不强、精神意志不坚决,而是实在是身体支持不住了。

从克鲁克的德军第一集团军发动烈日要塞的攻击后,第一集团军的士兵就没有休息过,总是在不断的行军、进攻,行军、进攻当中渡过。截止到9月2日,第一集团军的士兵已经连续作战近一个月了,当克鲁克抵达巴黎近郊的时候,终于得到命令可以休息的德军几乎瘫痪了:士兵躺倒地上就几乎是立刻进入了深度睡眠。

面对德军几乎是战无不胜的进军,法国军方很多将领都已经丧失了信心,就连法国政府都逃到波尔多去了。而曾经与霞飞争夺法军总司令的加利埃尼却不一样,此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愿意改革,并且眼光敏锐,作战主动性非常强,并且因为经历多、见识广,所以非常会捕捉战机。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克鲁克的第一集团军在即将到达巴黎的时候,不去攻击巴黎,而是转向攻击法军的第五集团军。实际上克鲁克的做法有两个原因,第一,他的部队已经非常疲惫了,并且粮弹补给没有跟上,面对巴黎这种城市攻坚他没有把握,当然这是德军的侦察兵得到了巴黎还有大量的武装力量在拼命加固城防后的感觉;第二,法军的第五集团军曾经被德军重创,此时也是强弩之末。有了这两点,换了哪个指挥官不去捡软柿子捏,难道还要去碰硬核桃吗?再说,如果克鲁克能够再度击破法军第五集团军的防御,也就干掉了巴黎的外援力量,到时候凭借巴黎一座孤城,能守多长时间?一周?还是一个月?只要巴黎孤立无援,总是能被德军攻下来的。

同时,这也是以克鲁克为代表的德军将领对法军战斗力轻视的表现。一战时的法军还不是二战时的鱼腩,自从普法战争战败之后,法军乃至法国国内都弥漫着一种复仇的气息,在法军中进攻至上的理论盛行,而一支奉行进攻宗旨的军队的韧性是非常强大的,也是非常不容易因战败溃散而失去战斗力的。

这种特点的表现就是在德军即将打到巴黎的时候,一路作战的德军并没有大量俘虏法军士兵,这些被打散的士兵千方百计地返回了法军的后方,然后被重新编组、补充进了前线作战部队。

一战战后统计的法军和法国的人口损失,基本上很少是因为被俘而死去的,反而即使被俘的法军官兵也会想尽办法越狱,戴高乐就是其中典型。这位后来的法国总统曾经五次越狱,五次越狱后被重新抓获,最后还是战后返回的法国。

然而,被战争开始时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德军统帅机构和前线的统兵大将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的常识告诉他们,一支军队如果多次被击败,就将丧失士气,就会不堪一击。所以才有了克鲁克的转向。

这一转向救了巴黎,也救了法国,同样救了协约国,间接地挽救了亨利制定的争霸计划。

所以,后来得知加利埃尼的举动后,亨利出了一身冷汗,好悬就让战前制定的计划失了控。这也是后来加利埃尼去世后,亨利亲自前往吊唁的原因。

加利埃尼不愧能和霞飞抗衡的宿将,已发现机会,毫不犹豫地命令划归自己指挥的当时法军唯一还完整的机动力量——第六集团军发动了对克鲁克的侧击。一个是用侧击牵制克鲁克对第五集团军的进攻,让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第五集团军得知自己有援军,可以不顾一切地抵抗德军的进攻,拖住克鲁克的脚步;再一个他所属的第六集团军是刚刚组建完成的,还缺乏经验,如果一拥而上,很容易让经验丰富、战斗力极强的德军发现更软的软柿子,结果反而让克鲁克再度转向,直接进攻外强中干的巴黎,而加利埃尼却会因为进攻而损失大量兵力,被克鲁克轻取巴黎;第三,只要自己进攻是小规模却不间断的,就会让克鲁克误以为这是被打散的法军自主的进攻,而不是在克鲁克侧翼隐藏了一个重兵集团,导致克鲁克提早撤退-------加利埃尼的目的是包了克鲁克的饺子!

很凶狠的计划,如果加利埃尼的计划成功,那么德军地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就将步俄军的后尘,成为被各个击破的典型。

德军应该感谢他们的总参谋长小毛奇阁下,虽然小毛奇的性格不适合做首长,但他还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参谋。从初战胜利的兴奋中清醒下来的小毛奇,敏锐地发现了问题:法军的俘虏太少了!俘虏太少,就意味着法军还拥有庞大的兵力,德军如果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英法联军的优势兵力包围,蚂蚁咬死象,而德军的力量暂时还不能马上补充到位——现在的东线和南线都在激战中,德军的兵力开始捉襟见肘了。所以突前的德军第一、第二集团军是绝对不能有失的。失踪的大量法军必定是在向德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外围聚拢过去,他们危险了!这是小毛奇的第一感觉。

9月6日,就在前线战报中获知克鲁克当面的法军第五集团军的抵抗更加顽强和德军的损失增加之后,小毛奇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这一命令比原时空小毛奇下达后撤命令的时间早了三天!三天的时间!这一命令还让克鲁克和比洛(第二集团军)提前发现了向两个集团军中间穿插的英军弗伦奇指挥的三个军。

原时空中弗伦奇三个军在两个德军师的防御下,三天推进40公里的做法,让弗伦奇成为军届笑柄,但这回不必了。现在弗伦奇面对的是提前开始撤退并且已经发现他的两个德军集团军,在德军的全力防御下,他还能前进40公里,真的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战果了。

不过在克鲁克看来,如果不是德军缺乏弹药和时间,顺手灭了弗伦奇的三个军并不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