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疯狂的时代5
原时空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民党就损失了30万以上的兵力,这还是民党自己统计的,考虑其中未能计入的部分,按民党一个师一万五千人的编制,就是二十个师。如果计算南京的损失、台儿庄的损失,仅凭攀枝花一地是根本做不到完全补充的,何况这只是中央军,还有大量的地方杂牌呢?
所以,亨利对缅甸的准备还包括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大量招收雇佣兵,加入自己的安保公司亚洲分部,原来派遣到华夏的安保人员都是美国人,习惯了美国的生活环境,对华夏现在这种落后的生活环境是很不适应的,如果不是公司给的高额补贴,几乎没有几个白人安保愿意到华夏去。
为了保证未来滇缅边境的安全,亨利就要专门建立亚历山大公司的亚洲分部,使用华夏人来承担这个任务。而这部分加入公司的华夏人,必须到美国参加为期一年的严格训练,在美国本部的军官带领下,在菲律宾和缅甸进行轮换驻扎。
从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态度来说,大多数人都属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那种,利益是别人的,可是命是自己的,有多少纳税人愿意没事就打仗呢。
纵观美国参战历史时机的把握来说,所有参战前的准备到要包括通过舆论引导国民的情感,才能让美国政府有操作的余地。二战前,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就在他著名的《租借法案》通过前,说过:”邻居家着火了,我们不能先卖给他救火工具,而是英国借给他!“于是,就让舆论引导了选民的情感,让《租借法案》的通过得到了选民的赞同,而选举上台的规则,让反对罗斯福提案的议员不敢逆选民情绪投票,《租借法案》得以顺利通过。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亨利看来,自己在菲律宾也好,在缅甸也好,所有的准备方案都要遵循美国的特情来处理。按照亨利的规划,自己的小弟马歇尔将会成为罗斯福的参联会主席,然后在德国吞并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时候,邀请自己重新出山,恢复军衔,就可以有两年的时间迅速恢复提高美军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包括扭转罗斯福为了拉拢住邱胖子搞得”先欧后亚“方针,都不是不可能的——一个被大力削弱的英国和苏联,对于美国在战后的地位是大有好处的。
如果要保证苏联不同美国竞争是办不到的事,但可以拉住华夏,要求他不要完全倒向苏联就可以——这就要求美国在参与华夏大陆战争的立场上必须提前做好取舍。
所以,二十年代绝对是个疯狂的年代,所有的未来都是在这二十年代里开始奠定的基础。十年,整整十年的时间,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国家都在积蓄力量,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必将到来。
一战的结束,对美国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战前借给英法的债券,不要脸的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赖账了。
战争对于两个参战主要国家来说,一个是整个北部被打残了,损失了无数的工厂,好似一个残废;另一个则是建造了战后无处使用还占用了大量资源的战列舰,就像是长期失血;加上共同特点~大量青壮年男子阵亡或者伤残,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战后重建消耗了大量政府财政,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对于外债,就只好拼命地压榨德国等战败国。
然而,德国比起英法来说,战争后的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赢者通吃的规则,被英法大肆掠夺之后,更是穷的可以卖裤头了,赔偿啥的,属于遥遥无期的事。
从1920年开始,巨额的债务压力导致英国最先承受不住,提出了要求美国免除战争债和战争赔款的建议,希望让美国直接从德国获得赔款,也就是债务转换,反正都是德国赔偿给英国,然后英国再还给美国,为什么倒这道手呢!
这其实就是英国的狡猾之处,由英国收取德国的赔偿,那么德国人的怒火就会都集中在英国身上,而和美国人没什么关系。但如果英国把战争债务直接和德国赔偿联系到一起,那么美国人直接从德国人那里收钱,德国人的怒火就会怼向美国。~~~还说英国人不怕德国军队吗?
法国与英国的立场迴异,对法国来说,德国要是赔不出来钱也没有关系,反正德国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就在法国人的眼皮子底下,到时候抢鲁尔就可以啦。所以,法国根本不配合英国人的举措,摆出了一副不闻不问的架势。
然而,德国的工业被战争后的英法清洗了一遍,再加上市场被局限在德国国内,让德国在战后仅存的一点点底子都被赔偿清空了,还债的能力越来越差。到了1922~1923年度,德国干脆就表示我没钱还不起了。
对德国的表示,法国的回应是非常的干脆,拉着比利时就把鲁尔占领了!
这一下,不管是德国还是英国都炸了毛了,本来德国还不上钱就够英国人头痛的,这下法国和比利时要干嘛?独吞吗?这如何得了,必须得给法国施压,让法国知道你还不是欧洲霸主呢,我英国没说话,当我不存在么!
德国人呢,本来就被法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走了,现在还要控制莱茵兰,这是要把德国拆了吗?于是德国国内的民族情绪再度被激发,国内的民粹主义政党得到了发展的沃土。
小胡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在德国政坛初露头角,在法国占领鲁尔十个月后,发动了著名的”啤酒馆暴动“,德国战车再度复活,缓缓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终于因为他在巴黎和会的表现,拉住了民主党的后腿,在1920年的选举中丢掉了总统的宝座,共和党人再度入主白宫。这次当选的共和党人沃伦哈定,是一个温和的共和党人,主张自由经济,主张小政府、大社会,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而不是政府的主动干涉。
哈定的主张得到了美国最普遍民众的赞赏,因为一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反而是带来了家人的阵亡或者伤残。很多家庭的主心骨因为战争的经历,精神状态都有了变化:暴躁易怒,容易冲动等等。所以能够切合老百姓心理状态的哈定就以大比例赢得了选举。
哈定的当选有其必然性,但如果没有一帮共和党大佬们的认可,他也没有机会,因为他竞选的副手就是后来的总统柯立芝。因为与威尔逊的思想理论强人不同,哈定被称为”窝囊废“,属于除了忠诚于共和党外最平庸的美国人,而战后美国的恢复恰恰需要的就是哈定这种平庸无能之辈,免得像”特没谱“似的,给背后的大佬们添乱。
亨利就是哈定背后的大佬之一,战后的美国正是拼命拉升科技和工业更新的时候,要是政府弄出一个没谱的政策,可能就会打乱美国对未来的整个布局。
看看哈定内阁任命的部长们的名单吧,财政部长出自梅隆财团的当家人,摩根的维克斯出任陆军部长,洛克菲勒美孚的修斯任国务卿,和摩根关系密切的胡佛出任商业部长,和洛克菲勒关系密切的福尔担任内政部长,还有辛克莱、哈维等美国经济界的大佬们,都是哈定的座上客;而鲍尔默家的代表、亨利的大哥菲利普同样也是哈定的常客。在白宫的会客室里最常见的就是一群人一边打扑克一边抽着雪茄,然后在雪茄的烟雾中聊着国家大事,许多政策就在这种气氛轻松的环境下诞生了。
哈定内阁的自由经济主义让美国社会得到了喘息时间——战时经济的那种紧迫感不见了,资本家可以有时间去选择投资的去向,放手发展企业而不担心政府政策的干涉,而回归孤立主义、实行的关税保护,更是让美国国内的科技提升得到了空前的时间保护,让本来可能被更换新设备的企业可以不受干扰。
哈定上台,任命的各部高官、大使自然都是共和党内和哈定关系好的,败选的民主党人詹姆斯·考克斯和哈定一样,也有一大群拥趸,但两个人收获不同,自然就是有喜有忧,他们的手下和拥趸也是一样的有喜有忧。
作为考克斯副手~副总统候选人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属于忧的那一部分人中的一个。对于德拉诺来说,初次参加大选,就遭遇到失败,让德拉诺认识到这些年以来对自己灌输的观念:”舆论,在竞选中左右了舆论的人将赢得胜利。“这句话在这次亲身体验中得到了证明!愁的是,民主党内的很多高层领袖的观念都很落后,同时也不重视普通民众的感受,这次总统大选,民主党输就输在这个方面。
德拉诺很快就没有时间为民主党内高层们的陈腐观念发愁了,马里兰州信用与储蓄公司邀请他出任副董事长!虽然是副董事长,职位很高,收入也很高,而且事情不多,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啦圣子一样,让德拉诺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他还是接受了任命,因为有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告诉了真相!
这个人就是亨利。亨利一直到在关注着德拉诺这个长辈算不上长辈,同辈算不上同辈的~~~嗯,还是叫做兄弟吧。从让德拉诺转入民主党就是亨利的手笔;竞选纽约州参议员,他的竞选团队的宣传主管和应对策略都出自亨利之手,打击竞争对手的情报来自内森;威尔逊任命他担任海军助理部长,也是亨利通过战争部和参联会给威尔逊提出的建议。但后来认为如果德拉诺的政治之路总是一帆风顺,对他是没有好处的,当德拉诺决定响应民主党的召唤,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的时候,亨利却没与给出自己的建议,一个是要让德拉诺接受一次不轻不重的挫折,另一个则是让德拉诺的印象里总记得亨利的决策就没有发生过错误的时候!这很重要,关系到德拉诺走上总统宝座后还能不能接受亨利的建议或者意见。
话说,保持军队士气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打胜仗,再不断地打胜仗!只要一直打胜仗,军队的时期士气就始终能保持旺盛,能发挥出无法想象的能力,能打出他们自己无法想象的胜仗,即使遇到逆境也一样!在不断胜利的将领带领下,就是一群新兵都能打败百战精兵,虽然可能伤亡惨重、虽然可能疲惫异常!
所有的士兵都希望追随总是打胜仗的将领,德拉诺就是做了总统,只要对亨利的印象里总保持着常胜的形象,亨利就达到了目的——总统一样需要决策正确,有什么比一个从来不在规划、策划乃至战略上不败的人就站在自己身边、随时能得到有用的帮助更好呢。
让德拉诺接任马里兰信贷储蓄副董事长,就是要让德拉诺接触更多的金融行业里的精英,金融和工业的结合体就是决定国家的力量!德拉诺多接触这些,就是在拓宽自己的人脉。所有的事情不能都由亨利替德拉诺安排好了啊,德拉诺必须要有自己的人脉,亨利的人脉资源再好,也不属于德拉诺自己!就所谓的美国中产阶级把成年的子女赶出家门的说法,德拉诺要为自己和自己位子代表的利负责任,毕竟亨利的长处并不是直接指挥部队,而是所有战场外影响战场的那些事。比如装备、比如军粮、比如军队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战斗力的因素,也恰好就是亨利最擅长的规划内容,早就做好了各种预案,存放在战争部的参谋处的档案室里,随时等待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