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章

小胡子也是有心中的导师的,这个人就是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组织的创始人,墨索里尼自然有其可以骄傲的地方,这种骄傲一直伴随到他的政府被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世解除了总统的职务为止,墨索里尼都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或者说老师对学生的姿态,看待德国和小胡子。

作为政治家,墨索里尼也是必须要给支持他的选民们做一些实事的,比如他改变了意大利铁路经常晚点的过去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给意大利人民和埃塞俄比亚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墨索里尼是第一个将开展群众运动的方式运用到党的理论宣传中,走了一条自下而上的夺权之路,这是有别于过去欧美国家选举宣传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还让他成功了!

那是在1922年的一次工会罢工被墨索里尼的“冲锋队”破坏后,让他看到了夺取政权的机会。因为一战结束后,意大利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好处,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获,而国内经济受战后萧条的影响没有恢复,因而导致罢工频出,经济更加凋敝。

实际上,这种情况和欧美其他国家是很类似的,把持工会的领导人已经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那些还是一心为改善工人生活的人了,现在的大多数工会领导人都已经蜕变成了一些新的工会贵族,他们领导罢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薪,而不是与工厂老板一起共度难关——经济萧条对于老板们的影响比对工人更大,君不见,经济危机时期,跳楼的都是老板,没有工人!

所以,墨索里尼能够捣毁工会的罢工,依据的就是人们对工会贵族的不满,也有对工会在不恰当的时间组织罢工表示不满,而意大利政府反映迟缓、无力,让墨索里尼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机会!

留在米兰坐镇指挥的墨索里尼,在等待着国王的选择:是抓捕墨索里尼,和无数的墨索里尼的支持者以及更多的人民意志相违背;还是征召这个大嘴巴去罗马组阁,担任政府总理!

墨索里尼赢了!意大利国王伊曼纽尔三世拒绝了拘捕墨索里尼的请求,邀请他到罗马组阁。

墨索里尼从此开始了他对意大利21年的统治。不过,那个根本没有放在墨索里尼眼里的懦弱的国王陛下,根基之深厚、暗中效忠的军官和政府官员之多,都是墨索里尼没有想到的,这也是这位大嘴巴独裁者在盟军攻克西西里岛之后,轻易地被这为看起来懦弱的国王,解除了职务,并关押起来的原因。

如果不是小胡子觉得这位曾经的老师还有些用处,派出了斯科尔兹尼救出了他,恐怕墨索里尼就会安然消失在意大利的历史上了。

但是不管怎样,墨索里尼给小胡子开创了一条夺权之路,而小胡子也在“啤酒馆政变”之后,改变了行动路线,更加深入地对德国民众宣传自己的思想,把一战德国的战败,归根于现在德国执政的资产阶级和犹太人!

归根于资产阶级政府,有道理,是因为当初战败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不再支持威廉二世,甚至直接在后方捣乱,而得以趁乱接管了德国政权的就是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而战后的一系列导致德国巨额损失的条约也是出自艾伯特的资产阶级政党之手。

归结于犹太人,是因为欧洲多少个世纪以来,都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那时候,歧视犹太人就是欧洲各国的“政治正确”,当然了在资产阶级革命后暂时还停留在口头上。但就是这种普遍的偏见让小胡子找到了拉拢更多普通国民的突破口,越是底层的国民,知识水平就越低,也越容易被铺天盖地的宣传所引导。

从监狱出来的小胡子开始宣传他总结的德国战败的原因后,认可他的主张的阶层越来越到,愿意与他合作的各种势力也就越来越多,他可以控制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强大。而法国和比利时在莱茵兰的行动就成了小胡子理论的注脚,因为整个德国的经济秩序已经被打乱,现有的资金用于维持正常的生产都有困难,何况还要把大量的资金和利润用于战争赔款。

再加上一战后,普遍的经济转型导致的萧条,德国的日子过得就更差了。国家越贫困,就越容易积攒怨气。怨气越多,就越容易改朝换代!

德国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只要德国的经济环境不改变,不能稳定的获得利润,那么就不会有稳定的社会。所以当192八年德国政府再一次宣布无力支付战争赔款,而美国也因为经济危机无力向德国提供资金支持的时候,小胡子的理论在德国的支持程度就进一步提高了。

而货币的崩溃,也让小胡子转变了德国货币体系,高度负债的政府利用巨额的基础建设投资,挽救了德国的经济,恢复了国民的凝聚力,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德国的困境!

因为小胡子使用的方法是用不断发行的新债券来解决旧债券的方式,将未来的利润挪移到现在,如果整个国际社会能够形成二战后的自由贸易环境,小胡子的政策还是有机会让德国起死回生的,但这个时代是没有这个环境的:英国和法国都有各自的殖民地经济圈,他们的大量的经济活动都在自己的经济圈内部进行。只有美国因为很少有殖民地,而且对待殖民地的态度与英法不同,无法形成半封闭的经济环境,所以才有比英法更迫切的自由贸易的要求,当然这也是美国日后要坚持殖民地国家民族自决的基础。

现在最符合美国要求的同道,就是德国,失去了全部殖民地的德国更需要能够在全球开展自由贸易,以换取物资来源。比如,和民国政府开展的军火易货贸易,就是为了从华夏获得钨砂、猪鬃等战略物资,而这种贸易,也让缺乏外汇的华夏获得了大量的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德械师的来历。

不过同样因为英法的殖民地贸易圈的存在,导致美国的经济发展也一样受到了影响,飞速发展的美国工业也遭到了一战前德国的窘境,而大萧条也就会必然的爆发了——这是一次生产过剩导致的危机的爆发。

让美国人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是,此时的美国的经济已经渗透进了英国和法国、德国的经济循环体系当中,所以,大萧条的爆发,从侧面证实了美国的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坚定了美国国内对全球经济领导权的迫切渴望以及成功的希望。

1929~~1933年的大萧条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不说那些破产的工厂主和银行家,还有那些依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的工人,仅仅就美国的工业结构来说,这次的大萧条更是属于一次剧烈的调整,很多战前没有重视科技开发的、技术落后的企业几乎都走上了破产、兼并、重组的道路。

经过这次大萧条后的美国工业企业很快就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全国的弹药储备量也不过是几亿发子弹,而到了1943年,美国就开始调整自己的弹药生产数量了——短短不到两年的生产,弹药就将出现过剩!再看美国在战争期间生产的大量的自由轮和护航航母一类的小战舰、货轮,就可以知道大萧条之后的美国,他的工业是进行了一种什么样的调整!

而且,经历过大萧条之后的美国,在二战是一度将兵力扩充到1100万人,仅仅就是这个庞大的数量,就足以碾压第三帝国和日本加起来的军队数量了。

而看看大萧条之后的德国,也可以发现,更先进的机器、更先进的技术层出不穷,不仅重新武装了德国,甚至一直到了1944年,德国都没有完全转入战时状态,德国工人竟然还有休息日!

所以,事实上,主张开展全球自由贸易的美国和德国,并没有被经济危机打垮,反而是法国和英国再次失去了在科学技术水平上领先于美国和德国的机会,虽然英国人在工业技术上底蕴深厚,生产出来的螺旋桨发动机梅林)比美国人的好,但是当美国吸收了英国的技术之后,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就迅速追上并开始超过了英国。当美国得到了德国对于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成果,世界上最好的喷气式发动机也就归属于美国了。

作为世界上唯一被两大浩瀚海洋隔开的美国,的确是上帝的天选子民,这里没有一个原生的国家,全部都是殖民地的后裔,天然无法诞生出可以和美国相媲美的国家,也就给了美国肆意生长的天地。这一点正是美国为什么可以逐步替代大英帝国的世界地位的基础,然而也正是这一点,也让美国在苏联解体后逐渐迷茫——经历了无数对手并最终登顶的美国,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还有其他的潜在对手,而不是放眼更广阔的太空,执着于世界霸权,结果就是被陷在其中不能自拔,也许丢掉这个宝座之后,才能让美国人警醒吧?

就像所有身在局中的人一样,美国现在的经济界包括制定美国经济政策的安……

en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ener

德鲁·梅隆一样,看不到美国未来的危机,依旧沉迷在美国经济越发地红火之中,然而生产过剩的问题,已经逐渐地开始出现了。

亨利虽然不关注具体企业的生产,而且他旗下的企业也大多数时候和普通国民市场关系并不紧密,但这并不影响亨利发现这种苗头,这种苗头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住宅等固定资产的贷款数量的增加,以及股市涨跌的表现。作为一个有着全部股市发展过程记忆的重生者,亨利怎么可以能忘记大萧条前的征兆呢?

股市的涨跌是有其规律的,不可能总是涨而不跌,但是1925年的美国股市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倒不是股票价格俄密友波动,而是这种波动在曲线上表现出来一种顽强的向上的趋势,这种表现还不是一两只股票的可以达到的,而是股市整体的表现——在这个阶段并没有相应的企业传出多少利好的消息,反而还有不少的企业发出亏损的示警信息。

诡异的表现,就是股市出现了问题,但是这时的问题表现并不是很明显,如果亨利不是早已了解这段时间的股市表现,肯定也会被这种表现所打动,而且心生喜悦的。

亨利知道1929年的大萧条爆发时,美国政府联合摩根家族等银行团曾两次托市,虽然那个时候出手会造成损失,但完全可以借机吸取亨利看好的企业,而且,亨利家族为什么不在经济危机爆发前的一年到半年的时间里逐步地利用股市高点,回收现金呢?亨利是没有必要提前警告美国的经济界的,关键是,现在的警告不说起不到作用,还会引发经济界的鄙视或者是打入异类行列,得不偿失。

但是后来看过后世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危机中的娱乐圈的分析文章,在文章里,这些专家们分析到:经济危机时,电影票房都会放大,因为大量的失去了收入人会选择进电影院,一边看电影解脱悲观,一边享受一下温暖或者凉爽;当经济危机过去,人们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反而没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进电影院消费的精力了,而电影票房的表现也会下降一个阶梯。

这是很有意思的理论,亨利也因此记住了这个说法,但现在,亨利惊奇的发现,自己投资的两部和战争有关的电影票房是很高的,而且并不像后世自己知道的那样,周末休息日的票房远高于工作日,而是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票房相差并不大,有一种持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