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章

是的,在欧美国家,私人友谊更多的是一种减少障碍的便利,基本上不会有人利用私人友谊去挖对方的国家利益——如果会让对方利益受损的话,因而更多的是在图谋双赢的结果。

而同一个国家,即使分属不同利益集团,也是需要进行沟通和妥协的,这时候,和对方集团中的关键人物具有很深厚的私人友谊,就将成为破局的关键,而办成了别人无法办成的事情的人,也将在己方集团获得更多的好处,这同样是一种双赢。

在美国,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到,在国会通过某项议案的时候,也会得到对方党派的支持,而且虽然议案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总是不可能双方都得到最大好处啊,所以议案的通过总要进行一番院外的游说活动,但关键地方还需要有双方大佬们的沟通,如何做出让步、做出多少让步,这就需要有人利用私人之间的交往,在幕后定下规则。

不要以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总统的职务上就是得到了所有的议员们的支持,即使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届,也一样有大量的反对者存在,但为什么他的提案基本上可以在议会获得通过,没有别的,就是有大量的幕后交易存在。

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总统特没谱先生也是一样,别看他在台上高喊种种制裁,但喊了之后也一样要出台针对某个行业的免死金牌——一旦某个行业背后的政治大佬发话,总统又能怎么样?一样要妥协的。更何况特没谱本身就没有在美国政坛的基层工作经验,不仅没有担任过参议员奥黑牛之当过参议员,没有州长的经历),就连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都可以说是很侥幸。

与其说共和党推出特没谱竞选总统,不如说是推他出来捣乱的。这同样是美国的政治家为了拖延时间,给美国缓冲时间,调整美国国内经济秩序的一种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反对党民主党才会默认特没谱的竞选。因为与没有什么从政经验的特没谱相比,有着丰富经验的希拉里更不容易被操纵!

而且,即使特没谱乱来,四年的总统任期结束后,美国的政治家也可以用它没有经验为由,顺利地调整美国的国策方向,这就是四年一届的总统选举带来的最大好处:随时改变前任总统的国策,而没有任何的负担。因为如果出现错误,那么都是前任总统不好,所以,现在我们改过来了,那么我们和当年利益受损的国家依然可以重新合作。——很无耻的一种心理手段。

不过,这种手段对于同一个职务,同一个政党出身的继任者来说,却不能这么使用,因为美国毕竟是政党政治,如果继任者将问题全部推给同一个党派出身的前任,将是整个党派来承担错误,那就是继任者在拿自己的政治前途来赌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亨利希望德拉诺这艾尔的最后一届任期时出任副手,提前做好政策的小幅度改变,比艾尔卸任后,德拉诺大幅度改变政策走向的方式更稳妥,遇到的阻力更小。

当然,虽然亨利设计的是两年后让德拉诺进入纽约州政府,但并不代表德拉诺现在不开始重返政坛。现任的纽约市市长约翰·海兰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政客,在担任纽约市长职务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工作,但此人很会做人,在党内的支持者也很多——大量的私下交易,给海兰带来了大量的人脉。

虽然利用德拉诺代替海兰是一个好主意,但更容易把海兰推到罗斯福的对立面,但是让德拉诺先出任海兰的副手,比如财政顾问之类的职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海兰只会觉得自己又多了一个大佬的友谊。

亨利虽然一直都表现出自己对共和党的偏好老丈人是共和党总统嘛),但是毕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亨利加入了共和党。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亨利是现役军官,而美国宪法规定军队是不能有党派身份的,所以,亨利就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政党活动,嗯,所有的政党活动都是大哥菲利普参加的,菲利普可是资深的共和党参议员。

美国政党政治只规定了总统有任期,而潜规则下,一般总统不超过两届任期,即使期间没有连任,而是隔届胜选也是一样克里夫兰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是美国第22和24任总统)。而对于参议员和众议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其中,参议员是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国会参议员总数的13;而众议院任期两年,每两年竞选一次。由于众议员的任期以及参议员的改选,往往正好在总统四年任期的中间,所以又被成为中期选举。

而中期选举结果,就是对这两年内总统工作的一种检验,如果总统在两年的执政里不能让选民满意,就会出现原本执政总统所在的党派会失去在国会的多数席位,而总统也就成为了“跛脚鸭”总统。

这样一来,总统为了讨好选民,总会在第一任任期的后两年调整政策,为自己的第二次任期连任打好基础。当然,到了第二个任期,总统先生就不在乎选民的态度了,反正不可能连任第三任,还讨好选民干嘛?!于是,这样一来往往导致白宫易主换党派了)。

特没谱现在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估计到自己竞选连任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在拼命地讨好美国国内的保守派,不过以老猪的估计是没啥机会的,特没谱的疯狂估计还在后边呢。

海兰实际上并不介意自己成为某个大财团势力的代言人,现在他就没有归属于美国的两大派别——摩根和洛克菲勒,所以,海兰也经常地发表一些言语惊人的话题,比如“看不见的触手”“银行家幕后操纵”“舆论控制”什么的来博取选民的眼球。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海兰能够得到美国顶级家族的幕后支持,还需要他干这种需要博眼球的事情吗?答案是不需要。只要他在纽约的执政,不影响大家族的利益,自然后有人来帮助他在舆论等各个方面造势,甚至连竞选演讲的稿件都可以替他准备好,而海兰只需要照本宣科就好,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关照背后家族的利益,提供便利。

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美国式的“政商合流”。有财团支持的政客享受权利带来的各种好处,而财团享受政客提供的各种便利;财团为政客的政治生命保驾护航,政客在政策、法律导向上给财团保驾护航。双方都可以能从对方那里得到需要的好处。——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论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典型表现。

海兰是属于民主党的一位资深党员,能够竞选纽约市长,也是因为他在纽约的时间足够久,因为不断地抨击各种财团的丑闻什么的,深受纽约选民的喜欢,这才得以在竞选当中脱颖而出,并且一直连任到1927年。

当然如果需要,海兰完全可以让出纽约市长的宝座,反正这个职务也就是幕后交易的一项权利保证罢了。不过,海兰和德拉诺并不需要这个。海兰在纽约并没有太多需要的产业,仅有的长岛别墅还是属于鲍尔默家族,当让现在并不只是一栋别墅里,而是一片别墅群。而德拉诺需要的更多的是让纽约和纽约州的选民更加熟悉他自己,需要的产生足够的信任,而不是立刻就提出自己的施政方案,在大萧条到来前,还是让海兰和艾尔去背黑锅吧。

亨利不是那种不讲究的人,利用完了海兰和艾尔就撒手不管,既然有心利用两人背黑锅,也就会给两人以及他们的幕僚准备好足够的利益,比如担任一个咨询公司的顾问什么的。

在美国有大量的咨询公司存在,而这些咨询公司就是美国国会院外游说集团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咨询公司还有一个称呼,就是所谓的智囊团体,或者说就是利益交换中心。

和海兰以及艾尔的试探和协商,并不用海兰自己出面,毕竟海兰还挂着一个准共和党人的招牌,但是亨利还有一个年长于他的好友,也是他的金融投资基金的顾问——伯纳德·巴鲁克。伯纳德是威尔逊总统的私人投资顾问,也是威尔逊总统在一战期间任命的“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也因此和时任远征军副参谋长的亨利建立了深厚的私交,而他在股票投资方面的出色战绩,也让对股票投资是一个门外汉的亨利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操盘人。

伯纳德是一个专家类的政客,并不属于民主党或者共和党任何一党,但与两党很多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有交情,也出任过包括威尔逊、柯立芝在内不同党派总统的政府职务。由他来与艾尔和约翰海兰进行联络沟通是再好不过了。

当然喽,伯纳德的沟通很迅速,也很有效果,海兰甚至直接提议让德拉诺担任他的竞选副手,出任纽约市的财政局长的职务,而艾尔也开出来条件,纽约州公共事务局局长的职务。现在就看德拉诺自己的选择了。

就在德拉诺左右为难的时候,亨利被胡佛找了过去。

这位胡佛可不是后来的那位权倾于世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而是后来的大萧条时期的总统赫伯特·胡佛,曾任美国粮食署署长,以及在哈定和柯立芝政府连续担任商务部长的胡佛……

en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ener

当亨利来到商务部,见到胡佛的时候,才知道是什么事情:美国对欧洲主要是德国等东欧地区)的出口疲软,需要开拓在南美洲和亚洲市场,而对亚洲市场最了解的高层就以亨利为最,谁让亨利在华夏有大量的投资,以及招募工人呢。所以,胡佛希望亨利可以向商务部提供一些建议。

对亨利来说,这是一个好事,代表着美国商业会大举进入华夏。不过,以华夏薄弱的工业能力,如果美国只是向华夏出口商品,那就等于是直接的经济掠夺,并不利于美国的正面形象,以及美国扩张自己在华夏的影响范围——美国要的不是地盘,而是工业和经济、文化等等领域的影响力。

所以,海兰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来料加工。利用华夏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为美国生产大量的零部件,供美国公司直接进行组装,而华夏生产不了的核心零部件还是由美国提供,这样不仅节约了美国的人工浪费,也节约了时间。而美国的公司也可以保证利润不受损失。

而越多的美国公司前往华夏,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就将扩张的越快,而对华夏工业的提升也就越快。最重要的是,华夏将获得足够的有经验的工人,对于未来抵抗日本侵略是有巨大的好处的。当然喽,美国如果到华夏建立工厂,往往会选择青岛或者上海,因为那里的交通方便。不过,亨利给胡佛的建议是到华南或者西南建立工厂,因为那里临近和亨利关系良好的越南以及缅甸英法殖民地。

欧洲国家也是很有意思,殖民地和非殖民地的政策和政治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比如,英法国家在华的租借地的管理人员往往趾高气昂,老爷味十足,但是到了殖民地却不一样,虽然同样都是高人一等的感觉,但往往更务实一些——因为殖民地的总督更多的需要下辖的各种行业给他纳税,如果因为某种歧视性看法导致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那么对他辖区的经济指标只会有恶劣的影响,也将直接到他自己的钱袋子。

这种例子很典型的就看香港。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香港,除了明令禁止的某些行业,华人在香港政府了会担任很多职务,但这并不代表英国殖民当局就把华人视为自己的国民了,而是一种安抚、或者说以华制华的一种方式——不要闹事,否则影响的是你们自己人的前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