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章
还有,除了印度之外,英国的其他殖民地也都心存异志,就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然依旧是大英帝国的领土,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可是没少为英国出兵、出力、出钱。
可是他们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大英帝国在战后没有给他们一分钱的好处,反而为了缓解英国的财政困难,还加大了对他们的搜刮。
爱尔兰也是如此。原本一战前的爱尔兰人就对英国的压榨很不满,诞生了大量的反英、独立主义的政党,不断地宣传从大英帝国独立,建立爱尔兰共和国的主张,更是在一战后英国开始衰落时,成立了爱尔兰独立的武装力量——爱尔兰共和军,开始武力驱逐英国势力,独立建国的斗争。
爱尔兰和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不同,他原本是通过王位授予而和英国形成共同君主最终合并的,不过那时英国的实际统治并没有波及整个爱尔兰岛,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逐渐加强了其对爱尔兰的管理,渗透到了爱尔兰的每一个村庄。
英国这种统治是以英王直属地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每当英王更替,都会在爱尔兰掀起一阵反对的声音——爱尔兰除了渔业,他的农业并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也远远落后于英格兰、苏格兰,更是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中成为了被吃掉的那一批青草。这就让英爱之间的矛盾更加的激烈。
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的成立,标志着大英帝国即将解体:试想一个殖民地和其原来的宗主国现在从国体上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英王为最高元首,其他都是平等的地位,那么未来这些国家完全独立,还有多远呢?其实,这一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国家了。
所以,这么多年来,亨利从来没有为挖英国墙角而感到对盟友的愧疚!反而只会挖地更加的起劲。
就比如一点,原时空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落后于德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在液冷发动机上技术出色,一个是在风冷发动机上技术出色,而且还都在二战前就开始了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
在这个时空,即使有亨利开金手指,美国的发动机技术一样落后于英德两国,只不过在喷气式发动机上的进度略有超出。不过,兑换率来说这没有什么,我的发动机技术不如你,我就可以挖墙脚啊!这个时代,虽然欧洲的经济受到美国的影响,有所好转,但由于一战时代留存的债务压力,远不如美国繁荣。
英国比德国要好不少,毕竟是曾经的骆驼,还有不少的底蕴没有被耗尽,德国就不行了,巨额的战争赔偿让德国政府和民众都不堪重负,撕毁“凡尔赛合约”的舆情是一浪高过一浪。
既然美国的收入比英德两国都高,那么就可以利用收入之间的差额来诱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移民美国,如果人员挖不过来,还可以连公司一起挖,比如到美国设立分公司或者研究中心什么的。
不管挖到美国的科研人员的水平高低,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思路、研究方向什么的,最不济也会给美国的研究人员带来足够的压力,“鲶鱼效应”嘛,至少1926年通用动力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比1925年提高了很多——原本说还需要一年半以上时间才能见到成果的大马力发动机,即单台1200马力以上的发动机已经研发成功,在使用四台发动机的军事用途的轰炸机上,可以达到3200公里以上的航程,升限也提高到了11500米,最大航速超过460公里!
虽然这只是波音公司自己的实验飞机,主要目标是瞄准军方订单去的,但是这个指标比原时空美国陆军航空队于1937年正式列装著名的b17还要好一些,而这就是亨利说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美国建立飞行试验室取得的最大好处!这是1926年9月的成果!
然而飞机发动机的突破,还不是唯一的一个成绩。众所周知,一战和二战时期大多数的飞机都是后三点起落架,好处是机头向上抬起,可以充分利用起飞时的迎面气流,让飞机迅速抬升,离开地面,所以一战和二战的大部分飞机的起飞距离都非常短,而且也不需要很长、很结实的跑道,很多轻型飞机甚至可以在比较平整的草地上直接起飞。
不过随着轰炸机、运输机这些重型飞机的发展,以及战略上重要性的提高,anya、物资的装卸就会因为后三点式起落架的形态而造成时间的延误,加上使用的发动机功率更高、安装的数量更多,飞机的重心也开始向飞机中间位置转移,前三点式起落架也就应需要而发展起来。
仅仅一个起落架的演变,就使得航空兵对机场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不仅是地面机场,还有航母!
原时空里,美国大型飞机使用前三点起落架最早的就是波音公司的b17,与b17同样优秀民航飞机_3使用的还是后三点起落架,不过,这两款同样优秀的飞机都使用了可收放的起落架!
在这里,由于亨利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在波音的这款实验机型之后,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就成了美队选择列装的飞机的必要指标,当然除了水上飞机这个很少依赖地面机场设施的机型。
毕竟可收放式起落架带来的飞行效应,是明显可见的,只要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起落架的飞行阻力就是很明显的,直接对比就是一架飞机使用固定式起落架,一架飞机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两者进行飞行距离的比赛,谁先谁后一目了然,甚至使用可收放式起落架的飞机比固定式起落架的飞机还省油!
省油!省油!省油!
一定要重复三遍!
美国大财主阔老也不是从来不计算成本的,很多商业模式可都是精于计算的eigu发明的!比如广告。
广告花钱吗?花!而且花钱花得很凶!
就以我们最熟悉的好莱坞来说,现代一部制作出成本在一亿美元的大制作,在上线公映的时候,仅仅发行公司要付出的广告宣传费用就要高达六千万美元以上,这样才能保证票房分成之后,制作方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
后世美国对华出口民航飞机时,有一条理由就是苏联的飞机虽然便宜,但是一个是废油,另一个是航空发动机的寿命太短,对于一架民航飞机来说,其全寿命价格就比美国飞机的价格要高了。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道理没错,但是这就中断了华夏原来的苏系体系下的研发,迫使华夏的发动机研究向美英体系转变,让华夏自主研究的发动机迟迟不能形成自主生产能力。
即使到了现在,华夏自产的太行发动机也是存在种种的不足,不仅自己的民航公司在改开以后四十年的时间里,民航使用的都是来自欧美的飞机,而且即使现在太行也没有取得欧美的适航证!
这就是利用技术优势,进行的所谓阳谋!
华夏毕竟是华夏,华夏科学家虽然曾经走过弯路,但不管弯路再长,只要方向没有错误,总有见到终点的那一天。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华夏自己的大飞机、四代机甚至五代机都开始了在军中服役,这就是建国七十年不断超越自己的成果!愿为华夏今天的强盛,为那些付出了一生的科学家致敬!
骨子里依旧留存在华夏精神的亨利,除了在尽力在华夏建立必要的军工种子之外,还努力扩大华夏留学美国的名额,从清华的建立,到1926年,留学美国的华夏学子都可以在美国心无旁骛的学习,不必为生计担心。
当然,不要以为亨利的赞助是没有条件的,第一个条件是,只有理工科学生可以得到帮助,第二个条件就是这些学成毕业的学子必须在亨利旗下的各种研究室工作十年以上,这是必须的,然后就是十年满期,如果如果这些学者、学子不回国,那么就会得到一份更加优厚待遇的长期合同,时间依旧是十年。
不是亨利不愿意放学子们回国,而是这个时代的华夏实在是没有进行理工类科学研究的环境,也缺乏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器材。与其回国浪费他们的天分和能力,不如留在美国,还有各种优越的研究环境。
对于未来,亨利并不准备一直这样下去,只要华夏的社会安定,不再有战争的阴云笼罩,亨利是愿意帮助他们回国报效国家的。
就像通用动力实验室里就有为数众多的华夏籍研究人员,现在已经成为了实验室中层研究人员的主力,属于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亨利并不像美国人中一直存在的种种受迫害妄想症患者,对于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视同仁。在亨利看来,只要不发生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冲突,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利益来解决,如果没有解决,说明付出的利益不够!
就算是小胡子统治下空前团结的德国,也照样有“红色钢琴家”这样的组织存在,不要说什么伟大的理想,而是这些在小胡子眼里的背叛者,他们认识的角度同样是考虑德国的未来,他们认为尽早地促成德国的失败,就可以尽早的结束战争,尽早结束了战争,就可以少损失德国已经取得的利益!
与小胡子攻击西欧时的作为相比,这些“背叛者”认为,以苏联的体量,不是德国现有的军事思想指导下的战略、战术可以解决掉的,如果小胡子进攻苏联,必将遭遇失败,而这种失败将会葬送德国已经取得的成就。
事实上,这些小胡子的“背叛者”的眼光还是没有错误的。
这些都说明,利益并不都是金钱,但金钱绝对是利益。吸引各国科学家来到美国的也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利益上,才能够成功的,留住华夏学子的利益也不仅是金钱,一样包括他们对祖国的期盼,对祖国强大的期盼。亨利给的就是他们未来帮助祖国强大期盼的成功的机会!
只有掌握了足够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同样先进的实验设备,才会如虎添翼,而不是从零开始,这就是亨利给这些华夏学子的承诺——尽管他们不知道华夏何时才可以没有了战争!
菲律宾周边、湾湾海峡,都是未来日本从东南亚获取战略资源的通道,也是未来美国海军击沉日本运输船最多的海域,所以,鹦鹉螺号和他的船队也几次以补给等名义通过湾湾海峡以及湾湾的外海,对湾湾周边的海况做了非常详细的了解。
完成了对马六甲的探测,完成了对菲律宾和湾湾周围海域的探测,下一步就是要别上日本,对日本几个著名的军港和北方海域进行探测,不过这次探测就只有鹦鹉螺号能够进行了——其他水面船只并不能够保证在不引起日本海军的注意之下完成任务。
不过冲绳及其外海还不是日本海军关注的重点,亨利和他的团队还是有机会详细的了解的,但是冲绳本岛的陆地形貌也也只有让其他美国情报人员以各种理由上岛了解了。
其实在亨利的心里,最适合上冲绳岛、湾湾的人选还是华夏人,除了华夏人现在的身高基本上还是比日本高,但华人里也有大量的和日本人身材相仿的,但是这个工作并不是现在就能开展的,必须等到常凯申名义上统一了华夏,而美国政府以政府之间的情报合作方式,才能顺利进行。
对于二战期间,美情局和常凯申的军统开展的很多关于情报方面的合作,亨利是很不以为然的,那些各种各样的诡异的刑具,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是背叛,根本用不着使用刑具!就像现在亨利给美方提供的特种兵训练中,就有如何对抗审问的训练——这是亨利从后世的电影《冲出亚马逊》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