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酒仙托梦
阮二只是笑笑,牵着马消失在夜幕中。
杨氏拿着五十两银子,感慨说道:“一定是你爹爹见我们过得苦,显灵呢。”
杜九妹在后面翻翻白眼,什么显灵啊,都是她的功劳,好伐?
不过真香杨氏不会知道的,就当是便宜父亲显灵吧。有了钱,家里的日子可以改善很多。
“咱们家的西瓜还有多少啊?”杨氏问道,若是少的话,就不去县城卖了。卖给县城的郑家,可没有卖给刚才那个壮士钱多。
杜五郎刚才摘西瓜的时候数过,回答道:“大的有六十多个,小的七八十个,还有一些正在开花。”
杨氏算了算,道:“若是那人明日再来买西瓜,那我们每次给县城的郑家送四十个,再送两次就好,剩下的全部给今天的这位壮士留着。”
“知道了,娘。”杜五郎回答,谁心里都有一本账,当然是卖给价钱高的。
翌日一早,杜五郎跟杨家大舅去县城给郑家送西瓜,其中一个最大的是杜九妹给郑小少爷赔罪的,足足三十二一斤。
恰巧今日是郑小少爷的生辰,请了不少相熟的人家过来做客,听郑管家说送西瓜来了,赶紧让人把最大的西瓜拿过来。在众位小朋友艳羡的目光中,切开了大西瓜,倍有面子。
小少爷一高兴,那赏赐大大的有,两匹中档的丝绸,四匹棉布,八斤各色点心。
有了这些东西,夏天就不需要买布料了,这些就可以做好多衣服了。这郑家小少爷还让小厮传话,让他们经常去县城找他玩。
不过杜九妹等人也当是客气话,他们农家小户的,才不要跟人家有钱少爷一起玩。省得一不小心一不小心得罪人,就要磕头赔礼道歉。
这次卖西瓜整整三十八两银子,杨家大舅都很羡慕,按照这样计算,妹妹家后院种的西瓜,估计可以卖上百两,可比他们做木匠种地赚的多。虽然羡慕,但杨家大舅从没想着占为己有,反而觉得有了这些钱,妹妹和外甥,外甥女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杨家大舅还不知道有贵人买西瓜直接付了一百两银子,这样算算,家里快要二百两银子了,好多银子啊。
“大酒,我娘在我临来之时交代,让我们多买一些酒回家存着,将来给两个妹妹做嫁妆。”杜五郎想着酒的确好喝,买回家让小九儿鼓捣,说不定还能弄出比桃花酿更好的东西。
杨家大舅哈哈大笑,道:“不光给七丫头,小九儿做嫁妆,也要给你和八郎做聘礼,这次多买点,反正有牛车,我们赶慢点就是。”
既然是准备做聘礼和嫁妆的,就不能太寒酸,不能卖半钱银子一坛的酒,味道有点苦。
杨家大舅做主,买了一两银子一坛酒的中档货,一连买了十坛,酒家老板,还送了两斤装的小坛子酒。
杨家大舅知道过几日兄弟家的房屋上梁,也需要酒,所以出钱买了差一点的酒,五钱一银子一坛,一共买了五坛。
一路上小心翼翼,车赶得很慢。
杨氏见儿子买了这么多酒,还觉得浪费,但想想家里孩子不小了,这些东西也该准备,为了能有个体面的婚事,这点钱花得值。
只是现在没有桃花了,做不成桃花酿了。
看到家里有十坛酒,每一坛都有五斤重,杜九妹心花怒放,道:“五哥,我们做百花娘吧。”
杜五郎挠挠头,问道:“小九儿,啥叫百花酿啊?”小梅脑子里怎么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啊?
“五哥,你真笨,这都猜不到。桃花做的叫桃花酿,百花酿自然使用一百种花酿出来的。”杜八郎插嘴道,觉得哥哥真笨。
杜五郎拍了小弟的脑袋,笑道:“就你嘴贫!”
杜七妹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小九儿,你是跟谁学的做的桃花酿?”家里人没有人会,她很好奇。
“对啊,小九儿,你跟谁学的呀?”杜五郎问道,不光杜七妹很好奇,他也很好奇,也想知道答案。
杜九妹两手捧着脸,嘟嘟嘴,迷迷糊糊道:“没人教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脑子里就多了如何酿酒,如何做桃花酿!”
“啊?”杜五郎诧异,“小九儿,你还会酿酒?”
“嗯,会的。只是家里没有粮食,没有办法尝试,也不知道脑子里多出来的那些从哪里来的。”杜九妹苦恼道,“我······我是不是中邪了?”
杜九妹做出怕怕的表情,瑟缩往后退几步。
杜五郎一愣,连连摇头道:“哪有什么中邪的!我家小九儿是被神仙托梦了,到外面不要脸乱说,你们两个也不说。”
杜七妹点点头道:“嗯,我们小九儿可爱,聪明,酒仙就喜欢我们小九儿,才教我们小九儿的。”
“我家九妹最聪明,我绝对不会到外面说的。”杜八郎保证说道,绝对不能说小妹中邪了。
“嗯,哥哥,我想了,等我们家有粮食了,我们可以尝试酿造一些。若是可以的话,哥哥你就酿酒,不用种田也能养活我们全家。”杜九妹脆声道,哥哥姐姐们接受她会酿酒的事实就好。
“可是······可是我们家从来没酿酒,别人也知道我们不会酿酒。”杜五郎摇摇头,万一被被人查出来是小九儿的问题,小九儿就危险了。
杜九妹知道大家的顾虑,道:“哥哥,我把脑中酿酒的方法告诉你,你写在纸上。你去县城旧书店里买书,就说这酿酒的方子是在书本里发现的。别人问,我们就这样回来,天衣无缝。”
杜五郎豁然开朗,道:“哎呀,我们小九儿就是聪明,那好,明日抽空我就按照你说的写下来,我再去旧书店给小八买几本书。若是那方子有用,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想找一条生计,养活家人,不需要娘亲整日辛苦绣花。吃饱穿暖,穿金戴银不是梦,更重要的是大宅那里的人不敢欺负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