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收徒弟
刘家小儿子刘向前的伤何雨涵一直在跟进。有何雨涵给用的好药再加上这段时间营养跟得上孩子恢复的很好,两个星期之后腹部的伤就完全没问题了。
韩义先和何雨涵相当于刘向前的救命恩人,刘家人对韩义先夫妻是千恩万谢,都不知道怎么报答好了。
刘向前的腿也恢复的不错,只是老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着实还得养上一阵子。
刘向前本来就是何雨涵的学生,对何雨涵非常尊敬,也很喜欢这个对他们温柔和蔼的老师。
他见识到了老师的医术以后就萌生了和老师学医术的想法。他当初都以为自己活不了必死无疑了,没想到却被老师高超的医术给救了回来。
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他也想成为一个和老师一样的救死扶伤的大夫。
刘向前今年十岁了,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也有了自己的思想。只是他不知道何老师会不会教他,他也不敢跟何老师提起想学医的想法。
每次何雨涵来给刘向前看伤的时候他都会仔细问关于自己伤的一些情况。他也会仔细查看他要吃的那些草药都是什么草药。
不过何雨涵给开的草药都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很多都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外行人就更不可能认识了。
何雨涵也看出了刘向前对医学的兴趣,一次给他检查完腿之后看屋里没别人说道:“恢复的不错,再过一个月你就能活动了。只是开始不能动作太大,得慢慢来。
我看你对医术挺感兴趣,怎么,是想学吗?”
刘向前被老师看出了想法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说道:“我就是敬佩老师的医术。我都那么严重了,我以为我都要死了却被老师给救了回来。我就想着如果我将来也能有老师的本事就好了,我也可以去救别人。”
何雨涵摸了刘向前的头一下笑道:“那你想不想和老师学医?”
刘向前惊喜万分激动地说道:“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和老师学医术?”
何雨涵说道:“当然可以,不过咱们要私底下来,不能太张扬,也暂时先别告诉别人。你先得好好学习,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学习更高深的医术。”
刘向前点点头说道:“我都听老师的。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何雨涵说道:“你以后课余时间可以到医务室找我,我可以先教你认草药,然后学习药理,学习怎么炮制处理草药。等你有一定的基础了我再教你别的。”
刘向前激动地说道:“老师,谢谢您肯收我,等我腿好了我再给你磕头拜师。”
何雨涵看着小男孩儿激动的样子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咱们不兴什么磕头拜师,你知道我是你老师就行了。
这段时间在家也别把学习落下,有什么不会的也可以问老师。”
刘向前一听说道:“那会不会耽误老师您的时间?”
何雨涵说道:“我现在正好有时间你有什么问题现在就可以问。”
刘向前一听赶紧拿出了一直放在自己身边的课本说道:“老师,我确实有好多地方不明白,我也出不去,没法去问老师。那麻烦您了。”
何雨涵很喜欢刘向前这个孩子,这个孩子没有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就养成娇惯的毛病。
之前她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样,不过这孩子上学她接触后就很有礼貌,学习也很刻苦,成绩也很好。
他不止在外有礼貌,在家里也很听话懂事,所以刘家人也都很看好这个孩子,都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何雨涵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觉得这孩子是个有毅力的,也很有天赋。她也许可以培养这孩子学医。
家里顾华阳也已经表现出了对医学的兴趣,何雨涵也准备回去问问顾祁深,要不要让他儿子跟着她学医。
何雨涵觉得如果能培养出两个学生,等将来恢复高考了再让他们考大学接受系统的教育,那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完全没问题。
何雨涵给刘向前解决了学习上的问题不顾刘向前奶奶要留她吃饭的挽留背着医药箱回家了。
今天因为给刘向前讲题何雨涵回家有些晚了。回到家午饭婆婆已经做好了,韩义先和顾祁深他们也都回来了。
韩义先看到媳妇背着医药箱回来了赶紧接过医药箱问道:“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是刘向前的伤出什么问题了吗?”
何雨涵摇摇头道:“没什么问题,刘向前恢复的很好。就是他学习上这些天都是自学,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我给他讲了讲。”
韩义先皱着眉头说道:“他们老师知道学生受伤不能去上课也没去看看?这可有点儿差劲。平时她们两个老师也没有那么忙,怎么也应该去看看受伤的学生,关心一下他得学习呀。这老师做的不到位。”
何雨涵说道:“这个也不是咱们能管的,我有时间就教教孩子就是了。而且我看刘向前那小家伙对医学很感兴趣,每次去都问我许多问题,我就问他想不想学医,小家伙高兴坏了。以后我就让他私底下跟着我学医了。
这孩子如果能学有所成,将来成为一名医生也算是成才了。即使将来留在村里也能在村里当个村医。
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早晚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到时候村里有个接替我的也不错,也能为村里造福。”
韩义先说道:“你想的可真长远。”
韩宵说道:“雨涵打算的对。咱们将来早晚有一天要离开,给北里村培养一两个大夫也是对村里的回报。
这乡下医疗条件太差了,村里能有个懂医术的村医那都是条件好的。雨涵的想法很不错,咱们应该支持。估计你高叔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何雨涵说道:“现在形势不太好,我就先私下里教他,也不告诉别人,免得有麻烦。如果将来形势好了,我多教几个徒弟也没问题。将来能有一个留在村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