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村头的钟响了

“玲儿,你叫我一声婶子,婶子倚老卖老,这一回就饶过了宝山一回好不好?真要说了,我怕阿桃那孩子心里有个隔。heihei66.∵你也知道,两个孩子的年纪不小了,再耽搁不起了,就瞒了这一回可好?

你放心,阿桃是个好孩子,我十分中意她,婶子在这里答应你,等她进了门我定把她当女儿看!以后阿桃进了郑家,这小子敢胡来,我这当娘的第一个饶不了他。”

自古婆媳关系最难相处,这郑大婶如今为了儿子的幸福应下了承诺,她的真心感动了顾清雅:“郑宝山,看在大婶的份上我就帮你一次。你记住了,以后再敢犯诨我不会饶了你!”

得知顾清雅松了口,郑宝山立即爬起来连连说:“不会不会,我一定不会再犯浑了!陈三妹妹请放心,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做人。”

顾清雅看了看他:“那我可记着了,我可是第一回当大媒,恐怕也是人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大媒,希望郑家大哥记住今天的话。”

“一定一定,我一定会记住!”

送走了郑家母子,顾清雅嘴角高高挑起:陈菊琴,与我斗,你还太嫩了!

到王家提亲非常顺利,三十两银子的聘礼,顿时轰动了全村。

甚至有人羡慕的说:“还真是想不到,老闺女还许了个好人家。”

也有人说:“谁叫你当初嫌人家穷,生怕这亲家拖累你呢?阿桃可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孩子,性情就不必说了,那手脚勤快也是无人可比啊。”

只有到了王家,顾清雅看到王阿桃的爷爷,才知道世上的缘份确实难说。

王爷爷一看到顾清雅也惊讶得张大了嘴:“原来是邱家媳妇?你这好心人做的媒,我老头子这回可放心了!”

郑家大婶一听这王家长辈与顾清雅竟然认识,听过原由后,她更是惊讶了:“这可真是缘份,缘份呐!她爷爷,你只管放心,以后阿桃进了我郑家门,我定会当女儿来看!”

王爷爷一脸笑呵呵的说:“既然是邱家媳妇当的大媒,我还担心什么?亲家母不必多说了,这孩子认识的人,还能有什么不好?”

王爷爷这翻话让顾清雅满头黑汗,顿时对前天那敲打郑宝山的事,更加心安理得了!

几人在郑家吃了个中饭,虽然菜食很简单,可王阿桃的手艺不错,到了路上郑家大婶还在夸郑家有福气。

顾清雅笑着说:“婶子,人家不愿意与阿桃家结亲,不是阿桃不好,是怕阿桃家太穷被拖累了呢,你不怕?”

郑家家有二十亩地,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了,两个小的都还小。

一家人都勤快老实,除了这大儿子让她操心之外,其余的事家中都还不错。

闻言郑大嫂乐呵的说:“一来我看王家老爷子也不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二来要是顾得过来能帮衬一把,那也是正常,谁家没有一两个穷亲戚?可人穷志不短就不会有什么大事。”

不管是郑家大嫂真想得开,还是她说得好听,顾清雅都一个劲的夸她好。

世上谁人不爱夸?

郑家大嫂一被夸心情更好了:“这孩子嘴怎么就这么甜呢?要知道你这孩子这么好,当初我应该正正规规的找人来你家提亲了,要是你能当我的儿媳妇,这辈子我心事都了了。”

呃~~怎么又扯到她身上来了?

大婶,你家那是个真楞子,我这脾气可真不适合~

一宗事尘埃落定,顾清雅也就真正放下了心事。

这天陈四婶送来了一坛子炒苞谷,香喷喷的很好闻。

只是顾清雅吃了几粒后,发现牙都给蹦酸了!

看到一粒粒黄澄澄的炒苞谷,她心中一闪:这时代没有爆米花?

长期摸机械的手,就算不是机械专业毕业生,可有的东西顾清雅还真的在行。

她不是想找一条给四叔、大伯家的发财路子么?

也许,这个可以试试…

正在顾清雅思索着压力仪器表的制作方法时,突然各村头的大钟敲响了…

陈王氏眼睛跳了跳:“出什么事了?今年还是头一回敲大钟呢,玲儿我们赶紧去看看?”

村里的钟声敲响,绝对是有大事。

顾清雅心头一跳,立即抱着小草与陈王氏去了村里。

等她们到了村里时,村头的晒谷场上都站满了人,一个个都心情不安议论纷纷,大家都猜不出了什么事。

大家正在嘀咕时,村长叔站在高台上大声叫着:“别吵了别吵了,不是别的事,大家不要慌。大家还记得今年我们这儿是干旱了吧?可南边两个省却是大涝,这回衙门要求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大家相互拉扯一把!”

啥?

要钱还要力?

听到村长的话,顿时有人叫了起来:“村长,他们大涝了关我们什么事?我们这要不是有水车不也是遭天灾了?谁来帮我们?”

“就是就是!”

见底下人吵吵闹闹,村长火了:“肃静!肃静!谁再吵先把谁的名给报上去!”

这一嗓子顶用,那些沉不住的人立即闭了嘴,生怕自己第一个记上。

见人不吵了村长这才再发言:“这次大涝把楚江河堤给冲跨了,朝庭出银百姓出力,这次劳役二力出一,单劳力的出银子五两,一家也走不掉,按户籍登记上来,谁要闹就抓去后岗谷子里去!”

后岗谷子里有一大片的良田,朝庭粮食基地,那里种田的人全是流放出来的罪犯。

而楚江河是一条跨越两省的大河,顾清雅知道相当于她故乡的黄河。

东临国的徭役分成兵役与劳役两种,兵役就不必说了那就是征兵,劳役以顾清雅解释就是孟姜女家修长城的那相公做的活儿。

劳役相对来说比兵役好,东临国这些年还算太平,五年一兵役,以户籍算五年为一役,有钱出钱没钱出人。

高石镇向来是富裕之地,一个兵役二十两银子,镇上许多人家大多数都会以银子抵役,而山村里的人穷儿子多的甚至一家有两个去顶兵役,邱明远就是十年前的顶了邱家的兵役而去的边关。

听闻单劳力可以用银子抵役,有人大声问:“那双劳力的可以用银子抵役不?”

村长立即说:“可以,一个劳役十五两银子,谁家愿意出银的跟我说一声,这劳役几年我也说不准,你们要是愿意以银抵役,就尽早说。”

十五两银子,那可不是个小数,一家人十亩地一年也余不下十五两银子。

这数字一出,顿时有钱的人家欢喜不已,可哭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