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君临天下(二)

夏历2210年,唐曦发动了对魏战争。

经过数年的时间,唐曦收编了康、真、宋、霄四国的所有残余兵力,除了玄武军只不过扩充了一万人之外,青龙、白虎、朱雀三军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中,青龙军人数扩充到了二十万,白虎军则是十万,朱雀军十五万。

不止是这四大军团,连神武卫和神威卫这两大直属军团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充,两军的人数都达到了十五万。

加上永安军和尧山军以及水师,烽军的规模已经突破了百万的程度,可算是冠绝天下了。

数年前,在烽国占领宋地之后,魏国原驻于宋地昌隆大营的十数万大军便退回了恒河以南,魏国进入全面防守之势。

可惜,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会因为你自认不敌而改变,相反,这只会让敌人看不起你。

在行军大元帅白括的指挥下,烽军兵分四路,朝魏国发动了全面的战役。

其中,玄武军与朱雀军绕道原云国,进攻魏国的定康郡,黑麒军则依然是出其不意,从蜀郡攀至川郡,发动了偷袭。

而魏国的临河郡属于正面战场,这里汇聚了烽国的青龙军、尧山军、神武卫以及烽国水师。

至于白虎军,则依然与乌朔骑兵合兵一处,从原霄国的边境进攻魏国,这一次,乌朔出动了三十万骑兵,其中更是有天狼军参与。

这样的大军,岂是人力能够阻挡的,更何况,唐曦还留有一步暗棋。

在烽军开始横渡恒河的时候,临河大营的主将卫鹰便率部反叛,让烽军毫无阻拦的渡过了恒河。

卫鹰这根钉子潜伏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这一刻,他带领着自己的亲信,杀死了所有忠于魏国的将领。

而那些坚决不肯反叛的魏国士卒也被卫鹰残忍的围剿,一日之间,死在他手中的魏兵便不下三万人。

这番血腥的清洗,让其余的魏军看清了目前的形势,也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说句实话,他们只不过是小兵,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在得知烽军轻而易举地越过恒河、临河大营易主之后,公孙博文一夜白头。

现在的魏国已是千疮百孔,到处都有烽国的士兵,可以说已经成了一个马蜂窝一般,现在连临河大营都失去了,那魏国已经没有希望了。

为了抵御烽国入侵,公孙博文不但尽抽边军,更是抛却前嫌,与越王秦羽联合。

可惜,虽然秦羽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派出了大量的援兵,但已是为时已晚,与强大的烽军相比,他们始终还是不敌。

不过,公孙博文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整合全国之力以及越国的援兵,集结了近八十万大军,誓要与烽军决一死战。

可惜,公孙博文从小喜文,根本不懂带兵之道,所以这八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便落到了孙缭的手中。

在决战中孙缭屡屡暗中放水,那些战术计策看似高明,但有着致命的弱点,导致魏军接连大败,被烽军逼退百里。

原本,公孙博文见战事不利,便提议退回魏都,借着魏都的高墙厚城抵御烽军。

不过这个提议马上被孙缭否决了,他当然不想看到魏军苟延残喘,战场之事千变万化,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变故。

孙缭不想承担这些不必要的风险,于是,他给出了几个理由。

第一,魏军现在几近于孤军,万一烽军围城怎么办,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二,魏军熟悉地形,在野外还能借着地形展开防御反击,这要是进了城,烽军大可以用投石车日夜不停的攻城,魏军哪来半点反抗之力。

第三,……

这些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其实跟没说一样,只不过没人听得出其中的猫腻罢了。

公孙博文最终同意了孙缭的提议,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孙缭有过半分怀疑。

身在魏军大营的孙缭静静的观察着目前的局势,当他发现魏军的士气跌入低谷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要给魏军最后一击。

孙缭通过秘密的渠道,联系上了白括,并且约定好进攻的时间。

等到夜半时分,孙缭突然发动内乱,并且趁乱杀死了还在睡梦中的公孙博文。

对于公孙博文,孙缭还是有着歉意的,对方如此信任他,他却一直在欺骗对方。

所以,孙缭才会在公孙博文的饭菜里下药,这样至少不用知道这残忍的事实,也算是孙缭心中的一点慰藉吧。

不过,孙缭也只是有些歉意和内疚而已,毕竟各为其主,他不会因为自己的感情而影响唐曦的大业。

魏军大营发生了内乱,早就埋伏在营外的白括马上就得到了消息,并且立即展开了进攻。

虽然万事俱备,但战事依然从深夜打到黎明,又从黎明战到正午,才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十五万越国援军全军覆没,而魏军仅剩二十七万,还不到半数,现在尽归孙缭掌控。

而一早便反叛的卫鹰大军也进入了孙缭的帐下,依旧听从孙缭的调遣,直到此时,卫鹰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顶头上司,居然是自己人。

这让卫鹰忍不住的感慨,这场大战的结局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

在攻陷魏国后,白括没有做任何休整,直接挥师向南,裹辖着大胜之势,对仅剩的越国发动了进攻。

越国在得知魏国大败之后,立即做出应对之法。

越王秦羽以重礼买通南部森林中的百族之人,让他们派出各自族中的精锐勇士援助越国。

双方都以为这又将是一场惊世大战,可出乎所有人预料的事情发生了。

只不过是一次正面大战,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多,而且还是以平局收场,越王秦羽便打出了白旗。

秦羽表示,他可以投降烽国,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与唐曦当面交谈。

既然能够少损失一些,唐曦自然不会拒绝,在收到天眼的飞鸽传书之后,他便立即启程赶到越国。

两人的谈话持续了一夜,当他们从烽军大帐出来时,秦羽已是以臣下之礼对待唐曦。

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这个引起了世人的猜测,有的说秦羽自知年事已高,即便胸中万千韬略,奈何土埋半截,为了秦家的延续,他必须这么做。

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在事后,唐曦封秦羽为百越王,主掌越地之事,并且还下旨让他开辟南部森林、劝说中的百族归降,所以他们猜测,秦羽自知不敌,其实早有了降意。

至于召集百族之人,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在向唐曦表明他秦羽的能力。

而为什么打一仗再降,那恐怕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颜面,也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不然就显得一文不值了!

不管事实如何,都已经没有追究的必要,唐曦已经统一整个中原,这是既成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