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4章 三座大墓

油耗子原本的确是在犹豫,毕竟这东西是祖上传下来的,祖训犹言在耳,他这么多年来也一直严守祖训,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怕等作古下了阴曹地府,无颜见列祖列宗。

可是人总归是贪生怕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能少蹲一年监狱,谁又愿意在那冰冷的铁栅栏里面蹲着呢?

所以在听到黄振龙说出“免了他这一次犯的罪”这样的话之后,他猛地就抬起头来,眼中绽放出惊喜和期待的光芒:

“黄老,您……您说的这话是真的吗?”

黄振龙本来就是那么一说,哪里料到油耗子竟然放在了心上,还这么认真地追问他,这让黄振龙顿觉有些尴尬和心虚,干巴巴地道:“呃……是吧,应该可以的。”

油耗子本来是满心期待的,但是这会儿见了黄振龙的这个反应,顿时就意识到,这可能是黄振龙给他画的大饼而已,见着黄振龙这番敷衍的态度,油耗子原本的激动情绪犹如被人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凉了个透,连带着面色都灰败了下来,整个人都颓了下去,看起来非常没有精神。

却不料就在这个时候,原本不太赞同黄振龙那番言论的周世涛,却忽然开口了:

“他说的也并不是不可能,只要你拿出来的那本册子足够有分量,有值得我们为你免刑的价值,那么我们为你斡旋一次,让你重获自由也不是什么难事。”

油耗子虽然是个土夫子,但是对于古董圈的事儿却并不是什么都不懂,这些年他倒卖古董,也多多少少地了解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对周世涛黄振龙这群大佬们,可以说还是门儿清的。

别人若是说出免刑这样的话,他可能听听笑笑也就过了,根本不会往心里去,但是周世涛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就不同了。

黄振龙不过是故宫的馆长而已,实际权力却并未有多少,但周世涛却不同,这位不光是古董圈的泰山北斗,在军政警那边也享有颇高的地位,他一句话放出去,分量绝对足够,这从他只一个电话就能把他从警察局将他调出来,还有专门的刑警护送就能看得出来。

这样一位说一句话能让文物圈子抖三抖的人物开了口,等于是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油耗子心里自然有了计较,也不再拿乔,点了点头,目光郑重地盯着周世涛道:

“剩下的只有三个了,一个是曹公的邺城墓,一个是始皇的帝陵,另外一个,其实我也不确定,但是我猜测,可能是夏朝的皇陵,但我并不确定。”

油耗子的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但是听在其他众人的耳中,却不啻于扔下了一枚枚深水炸弹,越炸越深越炸越响,把在场的众人都炸懵了。

几乎所有的教授都抬起头朝着他这边看了过来,眼睛瞪得如牛铃一般大,彼此面面相觑,似乎都觉得是自己出现了幻听,给听错了。

苏青青更是夸张地从座位上蹦了起来,大张着嘴巴颇为震惊的望着油耗子。

就连霍思宁也是十分意外,以为这油耗子是在搞笑。

这三座墓都在那本册子上,可能么?这不是胡扯么?

普通人可能不太懂,这三座古墓在考古界的地位究竟有多高,但是霍思宁他们却是很清楚,这里面的任何一座一旦被确定是真的,并且位置被找出来的话,绝对会给考古界带来一场不亚于十级的地震。

曹公是谁?曹操啊,这位可是盗墓派的祖师爷。

华夏国自古以来都有入土为安的传统,所以基本上每一位帝王入殓的时候,都会随葬很多的珍宝,正是因为这些令人垂涎的宝藏,才催生了盗墓这个行业。

在盗墓行业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中国帝王古墓,十室九空。由此可见盗墓贼的猖獗。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祖师爷,就是曹操。

据史书记载,曹操当年带领的魏军为了弥补军饷不足,专门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这些军队专司盗墓取财,补贴军用。

其中摸金校尉盗墓主要就是依靠观风水、辨气象,以易经为宗旨来定位古墓的穴位。

通俗的说,这两个军队,都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是合法鉴定过的机构。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盗过那么多座古墓后,曹操从中总结出了血的经验和教训,他掘别人的墓可以,但是等他作古下葬,绝对不能让后人来挖他的墓。

所以这位在死后巧妙地设置了“七十二疑冢”的奇葩葬殓做法,在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他死后要穿普通衣服、葬在高原上、不要封门不要植树,也不要封土建陵,丧葬仪式一切从简,不仅如此,他还弄出了七十二座假冢来迷惑世人,让后世人对曹操的墓完全摸不着头脑,根本无从下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经过几个朝代的变迁后,有关曹操的陵墓所在就完全无从考据了,没有人知道曹操的墓究竟葬在哪里,成为了世界未解之谜。

当然,如果说曹操的墓还不算什么的话,那始皇陵那就绝对是一个史诗级的墓葬了。

秦始皇陵墓里面究竟封藏了多少珍宝,地宫是什么结构,里面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使用的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秦始皇的尸骨又是否安好无损,这一些列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无数的专家学者。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的笔下留下了极为简略却分外引人遐思的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却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着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座幽深而谜团重重的地下迷宫,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猜测。

也正是因为司马迁的这短短几十字的描绘,让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够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