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朝思暮想的人

李自成看着清单上面林林种种的货物,当看到了辣椒、土豆、番薯、玉米等几样自己非常在意的物品后,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几样植物都是从由美洲传入华夏,现在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还没有进入到华夏的食谱呢。

有了这几样东西,再找到一个人,李自成便有信心在陕西大规模进行种植,彻底解决饥众的温饱。

土豆和红薯可是亩产几千斤的粮食作物,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不高,根本就不占用农田,土质稍微好点的荒山都可以栽种。

自己完全可以组织百姓去开荒,把土豆和红薯栽种到山坡上,每家每户只要种上一两亩,这吃不饱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

现在粮食的亩产大约是两石左右,而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只要按后世的方法来栽种,就算再差也不会低于两千斤一亩,也就是说,种上这两种农作物之后,等于将平均亩产值提高了好几倍。

这样一来,就算是小冰河时期,也能让民众不饿肚子。

能吃饱肚皮,能活下去,还有什么比这更诱人的呢?

只要种植技术成熟,不断提高亩产,有多少土豆和红薯等农作物,在李自民眼中就有多少精兵。

不过才十几万人马的皇太极,小爷不用枪不用炮,最笨的方法,用人都可以淹死你!

在没有食物的年代,人多容易出乱子,在食物充足的年代,人多好办事,自己的军队和人民衣食无忧,见到后金鞑子还会不战而逃吗?

在保护自己核心利益时,哪怕是妇女小孩,都敢玩命!

当年志愿军在武器装备极端劣势的情况下,依然将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板门店来谈判,无论是朱由检还是皇太极,他们再历害,还能超过美帝?

拿在手中的清单虽然轻薄,已经让李自成升起了无尽的雄心壮志!

辣椒更是调味的必备食品,有了辣椒,李自成便能做出火锅、串串香、钵钵鸡、铁板烧、香飘三万里,只怕诗仙李白,文豪苏轼重生,酒杯放一边,先来上一把串串香。

自己的逍遥阁必能成为超级巨无霸,引领娱乐、饮食新潮流。

京师和金陵,还有湖广、浙江、福建、广东这四个承宣布政使司是大明帝国全境的制高点,只要抢占下来,其势便如瀑布一般,飞流直下三千尺……

刘宇浩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李自成那奇特的表情,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说话。

拉回飘逸的神思,李自成笑道:“刘将军费心了,当下筑城一事,要加快进度,我料高闯王要不了多久,就会汇同几方流贼前来攻打葭州。”

一听这话,刘宇浩脸色有些发白,小声问道:“用兵之事,火帅高明小将很多,依你的眼光,葭州城当真可守?”

“放心吧。”李自成将清单收进袖口,“为防万一,我会在城中开一家纺织厂,一来赚钱,二来也助将军守城。”

一听李自成要帮自己守城,刘宇浩满面红光,眼前此人是防守专家呢,小小吴家山,面对两方夹击依然滴水不漏,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自己只需要配合,军功便会源源不断,所谋回京一事更是轻而易举。

“火帅,你们在城里的费用,由我刘家包圆,对你的仗义相助,小将真是感恩不尽。”

“是时侯开始赚钱了。”李自成从袖口取出一张图纸,“筑城的同时,咱们在城中心修设市场,慢慢积攒商业气氛,这次咱们纺织厂,就开在这个市场的中心,并以招标的形式来选定合伙人。”

刘宇浩听着李自成的讲述,觉得眼前这人简直就如同诸葛孔明一般无所不能,跟神仙没有两样。

“火帅,来,小将敬你一杯。”

两人就市场的问题越聊越投机,刘宇浩又想起一事,从袖口摸出一物。

“火帅,这是你的户贴和凭引,这样你想去哪里都可以了。”

明朝的户口管理相当严格,每个家庭都有“户帖”,相当于全家的户口本,知县盖章后老百姓保存,以后凭此交税。

明朝的户口分为“民籍,军籍,匠籍”,还有一类是贱民,即“乐户”。

“民籍”户口属于户部、布政司、府、县管理,“军籍”户口属于兵部、都司、卫所管理,“匠籍”属于工部直接管理。

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都能参加科考,但是不允许随意改变。

不过李自成索要的这份是贵族阶级的官绅户,比以上三类要高大上很多。

而凭引就是最早的身份证或暂住证,百姓外出要有路引,凡去百里之外而无官府发放的路引者,均可擒拿送官,告发、擒拿者有赏,纵容者问罪。

有了这一套资料,自己凭空就多出了一个身份,可以云游天下。

是的,李自成没打算一直呆在陕西,他早有云游的打算。

当然不是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而是去抢夺优秀人才。

朱由检不会用人,到是便宜了自己,虽然如孙承宗、卢象升这类读书人无法策反,他们深受儒学教化,忠君爱国,敌视流民,但还有比他们更为重要的几人,现在并不得志,都闲着呢。

第一位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作者。

自己将第一个作坊取名天工院,就是因为以后的院长会是这位科学达人。

此时他应该在金陵吧,崇祯元年他和兄长去金陵科考,又一次名落孙山,估计正难受着呢。

什么勇将、名臣、在这乱世中都不如这位制造专家,有了他的相助,破城掠地易如反掌。

虽然燧发枪、佛郎机炮等热武器的原理自己懂一个大概,不过科学需要非常严谨的理论和实践,容不得半点差错,有他来相助,各类发明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李自成记得三年后他又考了一次,依旧是榜上无名,从此便绝了仕途之路,专心搞发明创造。

只争朝夕的时代,哪里还能去等上三年呢?何况大明朝的文官最好还是不要当了,没几个有好下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