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怒斥
吴增贵言语中早没有了原来的热情,上次警备队在麻拐塘附近被袭击,他被当成八路军探子抓到三塘特务队,还受了刑后,想法就完全变了。
这次被武工队抓走,吴增贵刚开始很惊慌,以为武工队要除掉他。他也知道,这两年在麻拐塘,帮着日本人可干了不少坏事。
到地方后才知道,武工队只是想跟他谈话,并且告诉他,给日本人卖命没有好下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让他为抗日出力,不要做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情。
吴增贵当即表示,不想再当汉奸,愿意与武工队合作,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听到吴增贵的回答,张晓儒并没在意,再问下去他也担心会出事。既然到了麻拐塘,又正是吃饭时间,张晓儒自然不会回去。
他得带着特务队和镇自卫团,再给吴增贵“上一课”。
吴增贵为了招待他们,忍痛杀了一只羊。张晓儒想喝一杯,把他泡的一坛枣酒全喝光了。临走的时候,还捉了十几只鸡。
张晓儒并没阻止手下的行为:“吴增贵,这次兄弟们可是来救你的,总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你再去牵两头羊。”
张晓儒带着手下走后,更坚定了吴增贵与武工队合作的信念。不,他不仅要跟武工队合作,还要参加他们,揍死这帮小鬼子和汉奸!
回到三塘镇后,张晓儒向上杉英勇汇报了麻拐塘之行。虽然吴增贵的行为,表现有些异常,可张晓儒不会说出来。
张晓儒说:“吴增贵已经回来了,武工队找他想借粮借人,还让他替武工队送情报,被吴增贵拒绝了。”
上杉英勇担忧地说:“武工队太可恶了!”
武工队如果只是袭击据点,伏击下乡的警备队,倒也不算什么。但他们把手伸到各个编村,动摇的可是皇军的根基。
今天他们找上麻拐塘可能失败了,如果去集辉村得逞了呢?他下意识地认为,必须坚决打掉这支武工队。
上杉英勇并不知道,就在今天,罗堂村的维持会长郑效时、江目庄的维持会长方庭云,先后被武工队拜访。
武工队给他们讲政策、讲道理、分析形势,抗战到了第四个年头,日军不但没有占领中国,还损失惨重,他们已经后继泛力。
其实,日军的情况,这些维持会长深有体会。以前在占领区,从来没有八路军游击队活动,很少听到据点被袭击,警备队遭埋伏的消息。
但从去年以来,日军和警备队时而被袭击,大枫树据点更是一度被游击队拿下,他们就知道,日本人其实也不那么强大。
当武工队找上门时,就算他们不敢支持武工队的工作,至少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一心一意替日本人卖命。
能当维持会长的,都是墙上草,风吹往两边倒。哪怕日本人看着占了上风,但给自己留条后路,总是不错的。武工队随时可以上门找麻烦,日本人可不能随时保护他们。
当然,武工队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顽固的维持会长,看不清形势,不但不与武工队合作,还要跟他们作对。
在辛村工作时,武工队就遭到了意外,张荣生一时大意,没想到辛村维持会,也有几条枪。在辛村发生的枪战,又惊动了路过的警备队一小队,他们刚好下乡征粮回来,结果有一名武工队员被俘,押回了三塘镇,并送到了特务队。
张晓儒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了特务队。在审讯室,张晓儒一下子认出了这位武工队员,正是淘沙村的村民关青平。
他原是七零五民兵连三排的战士,陈光华到警备队后,被挑选到特别小分队。张荣生回来担任武工队长,特别小分队全体加入了武工队,关青平了因此成为一名武工队队员。
关青平年纪不大,个子也不高,但忠诚勇敢,是一位出色的战士。与敌人战斗时,他特别勇敢,特别果断,被俘后,也表现得很坚强。
此时的关青平,被绑在十字木桩上,他腿上中了一枪,但依然站得笔直,双目怒睁,不屑地望着审讯室的人。
上杉英勇亲自审讯,柔声问:“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关青平怒吼:“我叫武工队!中国人!”
看到张晓儒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身份瞒不住了。可是,哪怕就是死,也绝不会向敌人低头。唯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敌人会不会朝自己的家人动手。
上杉英勇不以为意地说:“武工队在哪里?”
他相信,这个低贱的中国人,一定会开口。
关青平大声说:“在你们的心脏,在整个双棠县、遍布华北和中国!”
上杉英勇说道:“你的腿受了伤,只要说出武工队在哪里,不但可以放了你,还能给你治伤。以后,可以给你一笔钱,让你住上大房子,还可以娶个漂亮的老婆。”
关青平说:“把你们赶走了,我就能住上房子,也能娶上媳妇。”
上杉英勇突然换了副嘴脸,冷冷地说:“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孟班长,把他吊起来!”
看到关青平被吊在铁钩上,张晓儒心在滴血,但他脸上什么都不能表露。张晓儒手插进口袋,摸出包烟,伸手递给上杉英勇一根。
张晓儒说道:“上杉君,这种人被共产党洗了脑,越用刑他们越得意。”
关青平听到张晓儒的声音,破口大骂:“张晓儒,你个王八蛋!出卖祖宗,给日本人当走狗,你还是人吗?!”
被俘后,他不怕死,但是怕家人受到牵连。别人可能不知道他的底细,但张晓儒一定知道。
张晓儒转过身,望着关青平冷冷地说:“我劝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关青平虽然被吊在铁钩上,但依然气势不减:“老子敬酒不吃,罚酒更不吃!”
上杉英勇怒声说:“给我狠狠地打!”
张晓儒劝道:“上杉君,去外面透口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