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话怎讲?

山本常夫的分析很有道理,八路军出动一个正规团,再加一个游击大队,只为一个小小的大枫树据点?

但上杉英勇还有些不放心,因为上次分析中共机关在永丰还是在吾元时,最后证明,张晓儒的分析是正确的。

上杉英勇说:“山本君分析得极是,可万一八路军进攻大枫树呢?上次张晓儒的情报,事实证明是真的。”

山本常夫不以为然地说:“未必,你没看孙世润的审讯记录,中共县委机关,原本一直在永丰,直到开战前才突然转移到吾元。也就是说,张晓儒只是误打误撞罢了。”

山本常夫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无论是从情报、兵力,还是从地理位置分析,八路军都应该袭击张店据点才对。

张店位于大枫树以西,更靠近共产党的根据地,八路军袭击张店,群众基础更好,撤退也更方便。

如果袭击大枫树据点,出动游击大队就行了,根本不需要正规部队。

然而,这次山本常夫又错了。

正当日军和剿共团,在张店准备迎战太岳十六团和双棠县游击大队时,大枫树据点突然传来了猛烈的枪声和爆炸声。

有苏宗才这个炸弹高手,加上关兴文的内应,战斗刚开始,刚进驻大枫树据点的剿共团一个排,以及山田正雄小队防守的炮楼,就被炸塌。

关兴文“果断”向山田正雄建议,必须马上撤退。山田正雄嘴里喊着随时为帝国玉碎,可真遇到玉碎的机会,马上就放弃了。

在山田正雄的带领下,警备队和日军从大枫树的桥上往南面突围,让剿共团的那个排殿后。

结果可想而知,山田正雄和关兴文都成功突围出来了,那个殿后的排,被消灭得很彻底,一个都没跑掉。

等山本常夫带着大队日军赶到大枫树据点时,战场都被打扫干净,据点内所有的物资,被搬空了,一粒粮食、一颗子弹都没留下。

看着被炸塌的炮楼,山本常夫气得发狂。明明已经得到了消息,却因为自己的误判,丧失了这次大好机会。

看到旁边站着的孙世润,山本常夫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孙世润提供的所谓情报,自己也不会判断失误。

“啪!啪!”

山本常夫冲过去,一把抓住孙世润的衣襟,左右开弓,正反两面给了他两个重重的耳光。

孙世润看到大枫树据点的惨况,心里也很慌。山本常夫冲到他面前时,他吓得后退一步,但却不敢避开山本常夫的耳光。

山本常夫含怒出手,孙世润被打得火冒金星,脸颊生疼生疼,很快就肿了起来。

山本常夫怒吼道:“你的情报怎么回事?不是说八路军会袭击张店吗?为什么他们到了这里?”

孙世润说:“我也不知道。过两天,一定给山本队长一个满意的答复。”

原本今天想在山本常夫面前露回脸,没想到,却丢光了脸。

他也很不解,回流二号的情报,怎么可能出错呢?

一定是八路军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或者,他们发现了日军的埋伏。

孙世润安慰自己,一定是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张晓儒并没有参加张店的行动,但他对大枫树据点的战斗,早就了然于胸。甚至,对战斗的结果,也早就知道。

有关兴文的配合,再加上太岳十六团以及游击大队的战斗力,拿下大枫树据点毫无悬念。张晓儒只关心,关兴文的一排,有没有战士受伤,大枫树据点的缴获,能不能够本。

第二天一早,张晓儒到调查科时,意外地碰到了常建有。自从剿共团到了双棠县后,常建有很少再过问调查科的事,经常在警备大队部待着。

常建有把张晓儒叫到办公室:“听说了吧?昨天晚上大枫树据点被八路攻击了。”

张晓儒“惊诧”地说:“八路军真进攻了大枫树据点?”

常建有问:“是啊。听说你提前得到了情报?”

张晓儒苦笑着说:“是连荣春传回来的情报,他的队伍在大枫树附近侦察。我把情报,第一时间报告了上杉英勇,可他似乎不相信。他认为,八路军的进攻地点是张店。”

常建有骂道:“活该!”

张晓儒笑着说:“科长,这不太好吧?”

常建有不以为然,反而幸灾乐祸地说:“有什么不好的?他们不信你的情报,吃了亏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知道吗?大枫树据点的那个排,被八路军游击队全干掉了。”

张晓儒问:“关兴文呢?”

常建有笑道:“他没事,与山田正雄及时撤退。”

警备队的人基本没伤亡,可剿共团损失了一个排,他想想心里都很高兴。

山本常夫回到县城后,将张晓儒叫了过去,告诉他,以后连荣春的情报,要第一时间报告自己。

张晓儒诚恳地说:“请山本队长放心,连荣春的情报,我会及时报告的。这次皇军失利,我也有责任,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实在是抱歉。”

山本常夫懊悔地说:“这次没有听信你的情报,是我的失误。”

张晓儒犹豫了一下,说:“山本队长,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山本常夫说:“你是想问,我为何要坚信八路军会进攻张店吧?”

张晓儒叹息着说:“对,我很好奇,明明有连荣春的准确情报,为何不相信呢?”

事实上,如果山本常夫听信了连荣春的情报,八路军恐怕就要进攻张店,或者取消行动了。

山本常夫说:“其实告诉你也无妨,上次不是俘虏一些八路军干部吗?其中有两人愿意与我们合作,其中一人已经暴露,被八路军枪毙。这次的情报,就是他提供的。”

张晓儒叹息着说:“如果是从八路军内部策反的他们的干部,自然能成为我们最好的卧底。但如果是从被俘的人当中策反,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山本常夫好奇地问:“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