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奇袭飞机场(二)
“去去去,也不是什么好事,就是太君感觉飞机场有些不安全,又派了一个连的士兵过来”伪军营长重新坐在麻将桌前,嘴里叼着香烟道。
“这还不是好事,他们来了,还不是归营长监管,那个时候可以把站岗放哨等危险事情统统交给他们去做”一个心思活泛的伪军连长说道。
这段时间,外面负责站岗放哨的伪军士兵被杀怕了,经常是有头出去无头回来,弄得整个守军人心惶惶。
“还是你小子精明,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伪军营长指着说话的连长道。
“我说营长,最近袭击咱们的是土匪吗”?
“他们说自己是土匪,你还真的相信啊?我看八成是这个”说话的人用手比划了一个八字。
“八爷”?
“嗯”!
“除了八爷,谁有胆子敢跟太君叫板”。
“这么说,是虎头山的好汉们”?
“差不多,我可听说,整个虎头山都是人家的地盘,不少据点的兄弟们,到了晚上就不敢出去”。
“别说兄弟们,听说有的太君到了晚上也不敢出去,上个月县城里面的王会长,晚上睡觉还好好的,第二天醒来一看,他怀里多了一个猪头,血淋淋的猪头,可把王会长给吓坏了,从那以后,他老实多了”。
“八爷真有这么厉害吗”?
“你们想死还是怎么着,怎么在这里讨论八爷,万一被太君听到了,吃不了兜着走,打牌打牌”伪军营长见众人越说越没谱,忙瞪了众人一眼道。
“营长做的对,真不能在这里讨论八爷”坐在伪军营长下首位置的一个连长陪着笑脸道。
“你小子还提”。
“营长,我错了,该死”伪军连长说完好,用手在自己的脸颊上轻轻打了两下。
当天晚上,于同带着丁武的特务连化妆成伪军的模样,来到了鬼子军机场,双反见面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于同他们这支部队便被派到外面守卫机场。
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顺利,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因为于同他们连日不断的袭击,伪军营长的确慌了,向上级汇报,请求增派部队。
鬼子也的确给他们增派了部队,不过这支部队在出城不久,便被张浩然的二营给俘虏了,这中间稍有一点偏差,他们的计划就会落空,或许老天长眼,给了于同他们几分薄面,让张浩然等人一枪未开就俘虏了一个连的伪军。
入夜时分,整个飞机场的伪军士兵都窝在营房中,只有苦逼新来的于同他们被派到外面进行防守放哨,当然,于同他们心里巴不得这样,但表面文章还得做做,于同身为连长,跑到伪军营长那,请求道:“营长,我们赶了一天的路,您看今晚能不能别让我们连值班放哨了”?
“王连长,哥哥也没有法子啊,前段时间这里闹匪,天天晚上来折腾,我手下的兄弟好几天都没睡安稳了,今晚你受累,明天晚上我保证把你们连给换下来,就这么定了”伪军营长说完,就把于同往外推。
于同走后不久,门一推,几个连长端着酒菜进来问道:“营长,刚才那小子来找你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要求换岗,被我给糊弄过去了”。
“营长,你没答应”?
“他始终都是外人,能跟你我兄弟相提并论,正琢磨没事干那,你们来了,一起喝酒”。
半夜十二点,正是人们睡觉正酣的时候,鬼子军机场里,停放着一百多架各式各样的飞机。
突然,无数黑影穿插其中,他们手中拿着集束手榴弹,不是固定在飞机底部,就是绑在起落架上,为了便于撤退,他们手中的手榴弹都用绑腿把引线给拉出来,然后连接到一起,几乎都是五架飞机绑一起,做完这一切的丁武他们,派出二十个敢死队员,专门负责拉手榴弹。
红色的信号弹照亮了整个大地,鬼子、伪军都从睡梦中醒来,几十个鬼子飞行员跑向了他们的座驾,打开飞机想要起飞,就在他们刚坐上飞机的时候。
二十个敢死队的成员动了,齐刷刷的拉响了他们手中的拉绳。
爆炸声响起,鬼子的飞机被炸毁,数十个鬼子飞行员被炸死,二十个敢死队员,当场战死,面对死亡,他们无一后退,用自己的血泪之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歌。
尽管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但整个华夏大地的民众,都在自发组织各种抗日武装,他们给鬼子造成了很大损失,他们也都是英雄!
鬼子没有想到,这些他们眼中的乌合之众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剿灭不了,各地的抗日烽火如同草原上的野火一样,扑灭了一处,又起来一处。
那些拿起武器的人们,他们也许没有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什么救国救民的大道理。
但他们是中国人,他们骨子里面早已遗传下来了中国人最英勇不屈的基因。
所以他们会拿起武器,饿着肚子,忍受着严寒和鬼子血战到底。
而有一些人,他们听从国民政府的命令,执行不抵抗政策,同时积极围剿抗日武装。
另一部分慢慢分化,他们当初也并不是铁杆的抗日部队,但在大浪淘沙中,他们如同金子一般闪烁出了人性的光芒,最终走入抗日救国的行列。
还有一部分,在缺少给养,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投降鬼子当了汉奸,他们很悲哀,因为人民的唾骂将他们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柳生一郎来到了军机场,这场突如其来的偷袭,不但损失了上百架飞机,还折损了五十多个优秀的飞行员,培养一个合格的飞行员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处理好这件事,等待他的将是军事法庭的制裁。
伪军营长来了,他的酒在飞机爆炸的瞬间就被吓醒了,连滚带爬的来到柳生一郎面前,语无伦次的喊道:“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