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宇泰听着司马先生继续述说,心内不禁觉得,司马先生还是很有水平的,不过现在只是当个教书先生还真是屈才了,但是按照司马先生的性格,还不真适合在风云多变的朝堂上。
沙丘之变后,在李斯和赵高的支持下,胡亥顺利地继承皇位,李斯也如愿以偿,得以执掌军政大权,一时风光无限。
就在李斯得意洋洋的时候,危机发生了,他以为自己是拥立胡亥的最大功臣,没有自己,赵高和胡亥的阴谋根本不可能成功。
可是,胡亥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赵高,帝位与他根本无缘。而李斯,只是赵高请来的一个帮忙的。
更为重要的是,李斯对赵高这个人也看走了眼,他以为赵高就是想混个荣华富贵,没想到赵高有称帝的野心。
其实,也不怪李斯麻痹大意,他的手里的牌实在是太好了,闺女女婿是皇子,儿媳妇是公主,军队里有强大的代言人章邯,儿子李由亲自镇守东方重镇。
所以,在他心中,赵高是翻不起什么风浪来的,因为要想整翻自己,就会影响秦朝的社稷安危,而秦朝倒了,对谁也没好处。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赵高这么疯狂,仗着手里有一对王,就开始调牌了,第一步是铲除李斯的皇室势力。
赵高对胡亥说,沙丘之变,您的十几位兄长都有所怀疑,陛下又怎能够安心享乐呢!要把他们一一铲除才行。
胡亥就向赵高请教该怎么办,赵高建议,实行严刑峻法,诸公子一旦落入法网,就交给赵高审讯惩处。
结果没过多久,就有十几位皇子、十位公主惨死于街市。李斯在皇室中的影响力基本上算是没有了。
第二步,赵高对胡亥说,陛下年轻经验少,一旦在朝堂上赏罚失当,就会失去尊严,被群臣耻笑。不如稳坐宫中,让我等接待大臣奏事。
这样的话,那些大臣们就再也不敢以奏报一些是非难辨的事情来难为陛下了,您也就不会在众人面前丢脸了。
胡亥一听,很是高兴,天天上朝累的也是心生厌恶,于是就采纳了赵高的建议,从此以后深居宫中,不再坐朝接见大臣。
结果,李斯发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核心成员变成了外围人士,经常性的见不到皇帝了,所有的政令通传,都要通过赵高。
赵高听说李斯对他这种做法有点不满,就面见李斯,说:“现在关东地区盗贼蜂起,可是皇上着急修阿房宫。丞相为什么不劝阻呢?”
李斯说:“我早就想说了。只是现在皇上不上朝,居于深宫。我想说,可是又找不到机会。”
“这好办,我替你盯着点,等皇上有空的时候,我马上通知你!”赵高拍着胸脯保证。李斯连声称好。
于是,赵高就实行他的第三步计划。每逢胡亥饮酒作乐的时候,赵高派人通知李斯前来奏事。可是胡亥如何肯停,只好让李斯“等等”。
一连好几次都是这样,胡亥怒了。对赵高抱怨说,李斯这是不是存心捣乱,我闲的时候,他不来,我刚要玩一会儿,他就跑过来了。
赵高很恰到好处地说了一句:“皇上,我就跟你透露一点吧,李斯估计是想割地称王啦!听说他儿子李由跟关东盗贼有来往。”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吓了一跳,就想查办李斯;然而又怕查不出什么名堂,于是就派人先去审核李由与盗贼勾结的情况。
李斯听说后立即展开反调。他上书揭发赵高的种种劣迹,但是,胡亥一向喜爱并相信赵高,便把李斯的话告诉了赵高。
后来,李斯等人上奏胡亥,请求暂时停止修建阿旁宫,减少四边戍边的兵役以及水陆运输的徭役。
胡亥闻言大怒,把李斯交给赵高来治罪,追究其子李由谋反的情况,并将他们的家人以及门客全部逮捕。
李斯落在赵高手里那还有好,赵高要挟私报复,把李斯往死里整,光板子就打了一千多下。李斯痛苦不堪,只好含冤认罪
之后,李斯上书替自己辩解,结果奏疏呈交狱吏手中,赵高却命狱吏丢弃,并说:“囚犯怎么能给皇上上书!”
赵高知道李斯内心不服,就让他的十多个门客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番上阵审问李斯。李斯说的如果和屈打成招的不一样,对他施以酷刑。
慢慢地,李斯就分不清真假了,等胡亥亲自派人验证李斯的供词,李斯以为也是赵高派人假扮的,于是就重复了背熟的供词。
胡亥拿到供词以后,高兴的说:“多亏了赵高,我差一点儿就被李斯出卖了!”然后,下旨判处李斯腰斩,夷三族。
李斯临终对二儿子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遗言说:“我想和你重新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东门去追逐狡兔。但是怎么还能办得到啊!”
不过,最后的结果和李斯预料的差不多,赵高虽然用一对王炸了自己,但是,秦王朝也随着倒闭了,至于原因,不解释,大家自己理解吧。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奉始皇帝敕令,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法律。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游。左丞相李斯跟随着,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游,要求跟随着,秦始皇答应了他。十一月,走到云梦,在九疑山遥祭虞舜。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时生了病。始皇讨厌说“死”这个字,群臣没有敢说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厉害了,就写了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说:“回咸阳来参加丧事,在咸阳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东府令赵高兼掌印玺事务的办公处,没有交给使者。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
棺材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辒凉车中,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像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辒凉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曾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