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秦王以结亲为名,约楚怀王去武关相会。楚怀王再次不听屈原劝阻,听信子兰之言赴会,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阳。
两年后,他逃跑不成,忧愤而死于秦。秦军更开始集中兵力攻占了大片楚地,并于名将白起率兵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楚国就此一蹶不振,一步步地在走向灭亡。在郢都陷落后,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不忍心眼见楚国灭亡,投汨罗江自尽。
周赧王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向中原地区扩展。
秦在攻楚同时,又向三晋出击。秦趁齐攻燕之机,出兵攻打三晋,夺取了不少地方。秦军出函谷关进攻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
经过几个月的激战,秦军于第二年攻克宜阳,打开了通向中原的大门。韩、魏两国合兵抗秦,会战于伊阙,秦军在白起指挥下大胜,歼敌二十四万多人,韩、魏两国的兵力受到严重削弱。
此后,秦继续进攻、蚕食三晋,已经占据了三晋一半的土地,首当其冲的韩、魏大大被削弱了。
秦国的日益壮大,使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要称帝以示尊严,准备取周而代之。
秦昭王约齐愍王一起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在纵横家苏秦劝说下,齐愍王去帝号,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号。两强称帝,暴露了他们吞并五国、瓜分天下的企图,使五国十分惶恐,导致了五国攻秦和六国攻齐两大事件。韩、赵、魏、齐、燕的五国攻秦,由于各国各怀目的,难以统一步调,最后无功而散。
燕、秦、楚、赵、魏、韩六国在秦王组织下联合攻齐,燕军在名将乐毅指挥下大败齐军,长驱直入,攻占齐国都城临淄,攻取齐国七十多城,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齐王逃奔于莒。五年以后,在齐国名将田单指挥下,齐军才打败燕军,收复失地。经过这次打击,齐国国力大衰,此后就不是秦的对手了。
楚、齐逐渐衰落时,赵国却强盛起来。赵国国君武灵王深知该国处于燕、东胡、林胡、楼烦、秦、韩之间,不强兵就会亡国,决心奋发图强,振兴赵国。
针对赵当时的主要对手是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形势,他决定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但是,当时赵国人穿的是长袍大褂,袖长腰肥,领宽下摆大,不适宜骑马作战。于是,他从改革服装着手,自己首先改穿了窄袖短褂的胡服。
许多贵族认为这是违背礼教,大逆不道。赵武灵王终于说服了有影响的贵族公子成,然后下了严厉的命令,要臣民改换服装,使胡服在全国得到推广,建立起一支善于骑射的强悍骑兵。这件事,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领土大大扩充,国力增强,一时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
秦军攻韩,韩上党郡守冯亭以。两年后,秦军攻取了上党,继而进攻长平,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固守不出,挡住了秦军。
秦国施用反间计,施放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昏庸的赵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谣言,撤换了廉颇,以纸上谈兵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统帅。
赵括一反廉颇的战术,出兵大举攻秦。秦军此时已经暗中换上了能征善战的白起为主将。白起指挥秦军佯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阵地之前,然后包围了赵军。
赵军被围四十多天,粮草断绝,赵括率精兵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四十万人降秦。白起担心降卒暴动,除放回二百四十个年纪较小的兵卒外,全部予以坑杀。
这次战役史称“长平之战”。它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赵括长于空谈,导致亡军殒身,引出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
周赧王在位时,东西两周分裂,各自为政。周赧王又把国都迁到了宗周。
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而此时的西戎霸主秦昭襄王也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周赧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西周公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历时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终结。
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三万多人口。还分成“东周国”和“西周国”,两部分由东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初居“东周”,秦武王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命右丞相樗里疾率领兵车百乘先至东周国,试探东周反应。遭周赧王严词拒绝,樗里疾大怒,把周赧王逐出王宫,强迁至“西周”。
当时秦国已攻占了韩国、魏国、赵国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忧心忡忡中度日。这时,楚国想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展,派使者请姬延以天子名义,号令各国协力攻秦。
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签丁凑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军队,可是缺少武器、粮饷。姬延向境内的富户筹借军资,付给他们借券,答应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姬延准备就绪,任命西周公为大将,率领五千军队伐秦,并约六国诸侯到伊阙会合,一起出击。不料,除了楚、燕两国派了些兵来以外,其他四国的兵马都失约不来,在伊阙的总兵力不过几万,远不是几十万秦兵的对手。结果,等了3个月仍不见其他四国的兵马到来,士气涣散,西周公只好带着自己的人马无功而回。
“西周”的富户见周军回来,纷纷持借券向姬延讨债。他们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声音直传入内宫。姬延愧悔不及,又无可奈何,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避债。周朝人将这个高台称为“逃责台”,一代天子落得这幅样子,也是可悲可叹,也不禁让人唏嘘!此后,秦军不肯罢休,攻下韩国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