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商议航道

得知航道即将打通的消息后,杨松便把刘基、李靖、荀彧、长孙晟以及陈平五人叫来商议。

李靖此时已经整编完军队,带着不到一百名的战士回到了天启城,对义务兵的招募也已经完成。

三千多名的义务兵,由李靖向杨松建议赞同后,编制成了一个旅,在近百名战士的带领下,进行新兵训练。

新兵开始训练的时间是天启六年三月底,现在的时间是天启六年四月中旬,也就是说,这些新兵只训练了半个月。

“……航道的情况就是这样,你们几人说说,夏国该如何利用这条航道?”杨松向着几人说明了李宝最新的探查成果,询问起夏国该如何利用这条航道。

杨松看向自己的军师,刘基沉思着没有说话,反而是一旁的李靖立马回道:“启禀君上!臣认为让一部分军队的补给物资用海运的方式进行补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

李靖最先想到的就是对驻守在山海关的军队进行后勤补给。

“依君上刚才所言,航道开通后,七百八十公里的距离在海船昼夜不停的航行下,最慢都只需要三天就可到达临海小镇,而临海小镇臣也知道,距离山海关只有两百公里左右,用马车运输只需要六天,总共也才九天时间。”

“而从天启城到山海关,虽然距离更近,只有七百公里,但用马车运输物资,却需要二十天左右。用海运可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啊!”李靖说着都被自己算出来的时间惊吓了一番,很是感叹。

李宝北上与南下返航至于需要用长达二十多天的时间,那是因为舰队是探索者、先行者,只能谨慎而行。

而航线确定以后,航道内的海况是一清二楚的,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因此可以放心大胆的全天候航行。

七百八十公里的距离,以五节的航速航行,只需要七十八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也就是刚好三天整。

如果顺着洋流,赶上季风,甚至都用不了三天就可到达,这远比陆路来到方便快捷得多。

“不止如此,路上运输,人吃马嚼之下,路上的耗费也是很大的,而海运则没有这些消耗,只要满足水手的正常消耗即可。”长孙晟对这方面还是很有心得的,于是接着李靖的话头继续道。

荀彧点头同意道:“长孙先生说得是,用海运可以节省大量的额外开支。”

“而且臣下所属的行政厅,有很多方面还需要这些马车来工作,若是用海运,这些马车可算是有了其他用途,这可是加快本国发展速度的一大盛举呀!”荀彧边说边算,说道最后,也是非常的感慨。

接着陈平也在一边赞同道:“诸位同僚所说不错。以臣所知,关外临海领地可没有像样的海船,有的大多都是渔船,且只能在近海捕捞,远海的风浪足以让那些小船覆灭。”

“因此,臣建议海军舰队最好能驻扎在临海盆地外海域,一旦有变,海军也是一支奇兵。”陈平在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的情报后,除开对航道的利用外,他还建议直接就把海军驻扎在最前沿。

杨松听到几人的建议后,轻轻的点了点头,众人全都建议使用海运来运输山海关所需的军需物资,其它方面的使用没有提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临海盆地也只有这么一地方需要用到海运。

“君上,诸位同僚所言不错,臣再诸位的建议内再补充一点。”刘基与杨松一样,听完众人的发言,此时才对着杨松建议道。

“既然要利用起海运航道,那么临海盆地的那个临海小镇也就必须进行开发利用,至少要有一个能够停靠战舰、海船的海港才行。”

杨松与众人听到刘基的实诚直言,全都忍不住的点头以表赞同。

刘基接着道:“既然有了海港,那么就要有人去维护。修船匠人,搬运工人,给海军战士提供住宿的军营,这样一来,这个地方最好设立一个小镇,预期的未来,这处海港必然是繁忙与繁华的。”

“那就建立一个临海镇吧!”杨松等刘基说完以后,他也能想象得到这处海港的繁华,立马决定设立一个镇。

杨松决定道:“此镇与飞龙岛、富贵岛一样,直属行政厅,级别暂定为‘镇级’!”

“君上英明!”众人齐声道,这算是认可了杨松的决定。

杨松想了想道:“既然在临海镇进行移民,那么这个海港也就要建立成军民两用型才行,这事文若你就与药师、伯温商量着办吧!”

“臣遵命!”被杨松点名的三人齐声领命道。

“文若,北方四镇准备得如何了?”杨松下完命令,想起北方已经决定新建的四领县,便向荀彧问了一句。

荀彧拱手回道:“启禀君上!关于开发四镇的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百姓的搬迁,小镇的修建,小镇修建完毕即可整改周边土地。”

“小镇的修建需要多久时间?”杨松再次问道。

“回君上,因为百姓是分批进行搬迁的,而且需要修建官府、学校、驿站等建筑,还要清理废墟,平整场地等,所以第一期需要耗费点时间,最快也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荀彧解释的回道。

杨松沉吟片刻,问道:“能否加快速度?若不能,是因为什么原因?”

荀彧对于这两个问题,想了几分钟,才回答道:“启禀君上!可以加快速度,但需要足够的人手,特别是足够熟练的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这块不是你行政厅下工局在负责吗?有什么问题?”杨松疑惑问道。夏国原来就有一只专业的建筑工程队,一直都是由工局在负责,这么这会儿荀彧还对他说人手不够?

荀彧苦笑着回答道:“君上,这支工程队现在可是在改建山海关呢!”

“原来如此,那诸位有什么可以建议的吗?”听荀彧这么一说,杨松也想起来了。

因为这个世界的筑城技术达不到夏国的要求,所以山海关被夏国占领后,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建,像是这种工程,一般都是交由那支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队的。

杨松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出好办法,但让他就这么按部就班的进行修建,他又觉得太过耗时,所以才对着在场的几人进行现场质询。

但就像杨松一样,就这一时之间,众人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沉默着思考起来,现场霎时安静了下来。

过了大约十多分钟,刘基抬头对着杨松拱手道:“臣有一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