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工业前期
天启七年底,获得蒸汽机技术已有近半年的时间。
山海关外的领地乱战可谓是初见成效,国内的蒸汽机也已经制造了出来。
十一月三十日,各大臣在杨松的带领下参观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启用仪式,看着冒着黑烟的机器,轰隆隆的快速运转起来,带着旁边的一台抽水机把河水从河中抽取上来,再流到另一边的沟渠中。
在杨松的带领下,现场掌声如雷,欢迎夏国从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各项管理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完全完毕。
比如农局要增加夏国棉麻的种植面积,和增大绵羊等产毛牲畜的数量,以应对未来纺织工厂对原材料的需求。
再比如使用暴力式的矿物开采,用炸药炸开矿脉,增大各种矿产的产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铁矿与煤矿。
除此之外,归化城的对外贸易,也都以矿物为主要进口商品,甚至杨松对南山领提出可以用矿物进行抵债的要求。
“君上,今年年底,本国人口已超过一百五十万,前期的工业化准备已完成,矿产、棉麻、羊毛得原材料以储备众多。”荀彧一边看着眼前的机器在煤炭的燃烧下,轰隆隆的运转着,一边向着杨松简略的汇报了一下行政厅的准备情况。
杨松看着源源不断从水管中流出的河水,点了点头道:“很好,文若,夏国的此次改变,任务最为繁重的就属你们行政厅了,记得慢点来没关系,可不要出什么岔子。”
“臣谨遵君上吩咐。”荀彧拱手一礼道:“还请君上放心,此次臣等的准备已有半年,各项计划全都齐聚,定保一切顺利。”
杨松看着荀彧那一脸自信,拍着胸口保证的模样,可是放心的很,要说一点都没有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大才,他才能放手施展。
“李诫,天启城的扩建与城外厂房的建设进行的怎么样了?”杨松对着一行人中的建筑大师李诫询问道。
“启禀君上!按照君上的要求,天启城的扩建是按着百万人的规模进行规划的,第一期工程是在西城外扩建出十万人的居住区,现已修建完道路与地下管网,后续的地上设施正在施工中。”
新城区的扩建完全就是按照天启城原由的规划而进行的,包括主干道与地下管网的立体系统,道路的规划,建筑的布局……
李诫见杨松那还算满意的样子,继续汇报道:“新的纺织厂修建在林采镇与天启城之间,现已进行了大半,其余的工厂也在规划中。“
林采镇虽然属于浍南县,但距离天启城只有二十多公里,在杨松于众臣商议中,决定用轻工厂把两地连成一片,方便天启城、林采镇的百姓为工厂提供劳动力。
其实杨松是鼓励民间创办工厂的,但还是那就话,民间的资本还是不太够,面对新的政策不能及时把握,就算有着钱庄的低息贷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贷款。
所以只好由官府来带头创办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全都是由杨忠的内务府进行的,随着国有资产的增加,杨忠的权力也就会越大,但幸好的是很多决定必须由杨松首肯才能做出的。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去冒险,有的百姓在官府的宣传下,大胆的进行贷款成立了各种企业,正朝着欣欣向荣的一面发展。
杨松相信只要这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获得了成功,后面接踵而来的民间企业会急速增加的,只不过现在还是需要官府的引导才行。
结束启动仪式后,一行人回到议政殿,继续商议政事。
“启禀君上!随着工厂的建立,百姓的增长,臣建议继续扩建新的区域。”刘基当先建议道。
“臣附议!”荀彧接着道:“天堑关以南已有一百万左右的百姓,临海盆地也有着五十万左右的百姓,临海盆地的四领县已达到预计规模,可继续开发新的土地。”
杨松想了想两人的话,轻轻的点头同意道:“本国对土地的开发方向还是在临海盆地,既然如此,那就一次性的把临海盆地开发完毕。”
接着面对荀彧问道:“临海盆地按照四领县的规模还可再建几个县?”
“启禀君上!四领县的区域是五万平方公里,按此计算,临海盆地还可再设三个县。”荀彧回答完后,仔细想了想杨松所说的,为难道:“若是全面建设这么多的居住地,夏国现有的建设工程企业可就不够了。”
杨松暗自计算了一下,四领地现有五十万人口,再建三个五十万人的县,那临海盆地可就有了两百万人,可比现在整个夏国的人口还要多,再听荀彧那委婉的拒绝,杨松也自认为有点操之过急。
“那好吧,先以临海镇为中心在周边扩建一个县出来吧。”杨松平静下来,稳步建设发展着夏国。
荀彧一听杨松不再激进,立马拱手回道:“君上英明!”
随后商议了一番,最终确定先在临海镇周边新建两个镇,南边挨着河的就叫垈河镇,西边原来的鱼耕领城堡所在地新增一个耕道镇。
再由这三个镇成立了一个县,县的名字就有临海镇的名字,叫:临海县。
……
天启八年三月初,蒸汽机生产工厂建设完毕并开始投产。
目前可以生产的只有两种蒸汽机,一种是为矿产开采、农业、建筑等行业提供动力的蒸汽机;另一种是用来作为各工厂动力源的蒸汽机。
首批的蒸汽机大都是第一种蒸汽机,第二批才是第二种蒸汽机,毕竟原材料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次月,机器生产工厂组建完毕并进行投产,这个工厂内有着蒸汽动力冲压机,蒸汽动力车床等设备,可以生产很多种机器设备。
比如抽水机、简易铁轨、矿车。也可以生产各种生产设备,比如非常重要的钻孔机床!
生产车床的车床又被称之为工业母机,这可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源头,是工业的心脏。
而首台工业母机可是由多名专业人才共同用手工打造出来的,当然了,精度方面肯定不能跟杨松以前所在的世界相提并论,能把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就。
但只要有了这台工业母机,以后生产出来的工业母机的精度是越来越精确的,只要精确到毫米级小数点后两位,就可以进入普及阶段。
这个逐渐精确的过程是很快的,只要反复打磨,反复优化,精确到零点一毫米的普通机床还是要不了多久的。
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从加工精度上可以分为普通加工,精密加工,高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四种。普通加工的精度在10~100um,精密加工精度在3~10um,高精密加工精度在0.1~3um,而精度要求高于0.1um的属于超精密加工的精度。
以夏国现有的技术,达到普通加工等级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继续往上提升进度,那可就是非常难的,除非科技再次突飞猛进。
当然了,这只是想想,就算系统奖励了更高等级的科技,但以现在夏国的技术等级也是没法应用上的。
科技可是跟工业息息相关的,两者互补才是一个正常良好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