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落地(一更)【已修订】

三十名参与行动的队员鱼贯而出,都在空中飘着,预定的开伞高度是两百五十米,离开伞还远着呢。至于先被抛下去的装备箱,顶端安放有自动射伞装置,可以精准地控制在最低开伞高度开伞。

全程无线电静默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在空中时几个指挥员就只能观察队员的伞降情况,并不能通过无线电让队员们及时调整姿势,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当然,三叉戟的跳伞技术都没得说,基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两个萌新除外。

于浪跃出机舱时感受到迎面刮来的气流,一股紧张感立马涌上心头,浑身的肌肉都不自觉地紧绷起来。

在空中可真没办法了,只能努力做出“香蕉”形的自由降落姿势,至于开伞这些事只能靠黄蜂了。

于浪张开四肢在空中稳住身形,身后的黄蜂也诧异于萌新的配合,原本以为在空中降落的这段时间还得处处照顾于浪,没成想于浪还挺懂事的。

这种双人跳伞的方式又被称为“教学跳伞”,因为教练全程都会在跳伞学员的后方,要是在自由降落阶段学员的动作变形,教练可以及时地调整或提醒。

不过黄蜂现在可用不着调整于浪的姿势,两人都摆成一个大大的“香蕉”形状时,下坠的速度被控制得很好,风不断地拍打在脸上,还是挺舒服的。

于浪透过头上的夜视仪看到后方的队友们都一个个地保持着落体姿势,还有出舱时有些便宜方向的队员在翻滚着调整方位,要是换做于浪可不敢做这些动作,至少现在不敢。望着这群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的队友们,于浪恍惚间有种在拍电影的感觉,一时间感慨良多。

很快,黄蜂左手上的高度表开始震动,先是控制着双手将两人的方向调转向林薇,随后猛地拉开伞包,随着“砰”的一声闷响,引导伞飞出后顺利带出主伞,这是开伞成功了。

于浪赶紧将自己的四肢收回,就直直地垂着不动就是最好的,这样不会对黄蜂的操作造成影响。抬头向上望去,降落伞的颜色很完美地融入夜色当中,要不是一直盯着半空看,理论上被发现的几率是很小的。

还是向着前方看吧,实战中的伞降行动可没有训练时那么容易,首先就是没有预设好的降落场,只能看着领队的方向调整自己的伞包。

透过全彩的夜视仪,于浪能看清前方林薇头盔上闪烁的IR灯,这种灯会发出特定的频率,不使用特定的夜视器材的话是看不到的。IR灯原本是用作敌我识别的,而现在却成了降落方位的指示灯。

黄蜂的技术很好,控制着翼伞向着林薇的方向慢慢靠拢,又不至于过快,始终都保持着一个比较恰当的距离,既不会脱离领队,也不会有碰撞的风险。

“准备着陆!”于浪耳边传来黄蜂低沉的声音,这是已经看到林薇已经落地了,高度也就剩下五十米的样子,这个高度气流也不怎么影响到声音的传播了,黄蜂就是担心于浪在着陆时乱动才出声提醒的。

于浪闻言按照射击训练场学来的伞降基础知识那样,膝盖微微弯曲,这个姿势既可以卸力,也能保证着陆瞬间降落伞被低空气流吹偏离时及时地翻滚稳住。

黄蜂双手都紧紧地拉着提把,两人此时的下坠速度更低了,很快,两人顺利踏上坚实的地面。

林薇选择的降落场是枯木谷中少有的一片空地,按道理来说,林间地形伞降风险很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挂在树上,而且低空气流对能否精准落在既定降落场上影响很大。

算上落地的黄蜂于浪,已经有三个人顺利降落,尽管最先落地的装备大包就在附近,但是林薇并没有马上取装备,而是迅速从解除伞包,从背后摘下步枪跑到一旁选择合适的掩体为后面的队友警戒,期间还不忘从战术背心上掏出几根荧光棒丢在空地上作为降落场标志物。

黄蜂一解开伞包就跑过去警戒着,这都是多次作战形成的条件反射了,至于地上的两个大伞包,管他呢,等来多几个人再说。

于浪当然也学着两人的样子,拎着那把魔改AK,屁颠屁颠地跑到一颗大石头后面架设起了火力点,虽说这次行动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天知道布洛人的科技发展到什么水平了,搞不好三叉戟们还没下飞机就已经被探测到了。

爱因斯坦第三组落地,很快就解除伞包,一言不发地收拾起来,连带着前面的两个伞包一起卷起来,这是潜入行动,不需要考虑伞包的回收问题,就地隐蔽好就行。

随后第四组落地,从爱因斯坦往后都是两人一组,这第四组是阿尔法的队员,于浪不认识,这两名阿尔法很是轻巧地落地,随后像爱因斯坦那样,一言不发地收拾着展开的降落伞。

队友们依次落地,一切都很顺利,最大的意外也就是最后落地的一名队员被树梢高度的超低空气流吹了一下,导致落地姿势不稳,不过都不是大问题,这名队员直接一个翻滚稳稳地停在降落场上。

全程没有任何言语,一切都在沉默中完成,这种沉默给了于浪一种震撼感,林薇和爱因斯坦作为指挥官,并没有对这次伞降行动发表任何意见,任何落地的队员在收拾好自己的伞包后,都是直接找到掩体对着降落场之外警戒着。

等到最后一人隐蔽好降落伞后,林薇举起了拳头,不需要清点人数,刚刚在警戒时抽空数了一下,人数对的上就行。众人直接排成数个小组,很有默契,于浪顿时被排在外头,很是尴尬。

黄蜂看到于浪提着枪不知该干什么,伸手将于浪扯过来,低声道:“任务简报你没认真听啊,你跟指挥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