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辽阳兵议(上)

立夏方过几日,内阁就受到了皇帝的御札。

这天,已是到了经筵日讲的时候,孙承宗带着众讲官等在懋勤殿,久久不见皇帝前来。

却见一名司礼太监自乾清宫方向跑来,在一众大贤讲官们错愕地注视下,将皇帝的圣谕高声宣出:

“朕近日常感眩闷,暂辍日讲,复期未定,谕先生们知道。”

朱由校要“辍学”,理由简单粗暴,就是俩字——“难受”。

于颜面上,孙承宗等人不得不对“常感眩闷”的皇帝表现一副忠君之心的样子,深切问候着龙体如何。

太监刚刚离开,孙承宗等日讲官便聚在一起。

他们都知道,此时去劝皇帝于事无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通知各内阁大学士们,叫他们拿个主意出来。

而且及时通知内阁,最后就算真的经筵日讲休辍了,那也和他们这些日讲官没什么关系。

不久后,各内阁大学士聚在签押房,议论不停。

刘一燝似乎有些生气。

“去年年底,皇上说天气严寒,经筵日讲延至今年,开春以来这才几个月,又说身子眩闷…”

“皇上最近这苗头不妙,视朝也从没个定期。”

听他说到这里,余的阁臣全都望向这边,次辅韩鑛更是瞪了刘一燝一眼。

后者发觉失言,这才冷哼一声,不再多说。

尽管他面上给了韩鑛的面子,心里却仍是满腹的牢骚,若放任小皇帝的惰性不加以约束,早晚,他都会变成第二个神宗皇帝。

对于暂辍经筵日讲的决定,顾秉谦、王在晋自然都略知一二,两人同是给皇帝办事,不便多说。

内阁剩下的几名东林商量一番,最后都将决定权交到了首辅叶向高那头。

您是首辅,皇帝经筵日讲端不可废,您给个决议吧。

叶向高早就后悔来做这个首辅,现下被东林同僚们推出来做决议者,也是没什么办法。

只听他起身,颤颤巍巍地写了一份奏疏。

不多时,一名太监将内阁对于朱由校暂辍经筵日讲的决议奏疏回复到了西暖阁。

刚刚来到阁外,就见乾清宫的管事牌子王朝辅迎了出来。

“怎么回事儿,皇上眩闷难受,正在歇着呢,有什么事儿非要现在奏不可?”

小太监心里也将那些没事找不快乐的内阁大臣们骂了几遍,然后才道:

“这是阁老上奏的…”

听见是叶向高的奏疏,王朝辅也知道,自己挡不住,他眼珠转了转,没有接到手里,却是让开身位道:

“那你快呈进去吧!”

小太监自不知道王朝辅这么做的原因,他只是满脸紧张地将这份奏疏奉入西暖阁,见皇帝正靠在椅上眯着眼。

他躬身行礼,将本子捧递过去,禀道:

“大学士叶向高奏:立夏辍讲,皇上于燕闲游豫中,尤应勤颂祖宗训录,览咏经典,不至怠荒。”

朱由校好像没注意,又问:“这本子是谁上的?”

“内阁大学士叶向高。”小太监的手,不经意间抖了起来。

朱由校淡淡扫了他一眼,没有一丝翻看的意思,轻飘飘地道:“朕知道了。”

小太监在王朝辅的眼色下,恭恭敬敬地将本子奉到御案上,如蒙大赦地退去了。

待他离去,朱由校望了一眼御案上的本子,冷哼一生。

现在援辽的川浙兵已被自己一纸诏书,召回了京畿,正在通州一带驻扎。

领头的秦邦屏、童仲揆、陈策三人,应该在今日就到京师了。

......

天启元年春,努尔哈赤率数万后金军来犯。

蒲河总兵尤世功、辽东副总兵贺世贤先后战死,蒲河、沈阳相继失陷,数万辽民被迫成了女真人的奴隶。

但是后来,轻取沈阳的努尔哈赤忽然转头又走了。

起初,就连熊廷弼都没整明白,这到底是咋回事,后来等明军趁后金军退去收复沈阳后,消息才传出来。

原来,是那个叫毛文龙的,率部偷袭了建奴的老巢,奴贼人数不多,只能全数撤退。

时下,熊廷弼是辽东经略,新上任的巡抚为洪承畴。

两人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但是在对付建奴的战策上,能保持差不多的意见。

就算意见相左,洪承畴基本也能做到不去掣肘,不去牵制,让熊廷弼来去自如。

当然,他也明言在先。

要是你熊廷弼擅作主张,做了什么错事,导致辽东局面倾覆,我洪承畴还是要上疏弹劾你,为自己辩白。

洪承畴出关,巡抚辽东,总是要领一批军队和补给的,这批人马是朝廷从宣府镇调来的,战斗力有一些。

统领这批人马的参将名为薛来胤,历史上是个无名之辈,但的确是有真本事。

纵览晚明史,像薛来胤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万历四十六年时,辽东尚未兴大兵,薛来胤驻宣府,为一游击将军。

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

文人靠朝堂上磨嘴皮子,博得功名,以党争庇佑升迁,像薛来胤这样的武官升迁,只能靠以命搏命换来的战功。

薛来胤自游击开始,出生入死,与蒙古拼过命,和建虏对过阵,升到参将,别人是十几年,他只用了三年。

人家文官在朝堂上以笔为刀,挥斥方遒,薛来胤则是提着脑袋,为了大明在四处与人拼命。

升官路上,他是踩着敌人血淋淋的脑壳,一步步过来的。

三年间,他曾跟随过数位地方总督要员,四处作战,可是到了辽东,他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

如辽东经略熊廷弼这样雄才大略的,他还是首次领教。

身为洪承畴的部下,薛来胤却对熊廷弼言听计从,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位熊经略的能耐有多大。

薛来胤最怕的,就是经略与巡抚不和。

他本人愿意支持熊廷弼,但又因为是洪承畴的部下而不得不听命于他。

如果真的经抚不和,那就很让他纠结。

所幸,熊廷弼只是与广宁参议王化贞不合,新任巡抚洪承畴在许多大事上都与熊廷弼站在一起。

就算两人起了口角,洪承畴顶了天也就是全盘退出,不争功,也不担罪。

洪承畴对很多事都看得清楚,辽东这个地方,是个是非之地,少说话、少争论,那是最好的。

他本不想来,可眼下皇帝非要自己来,那就只好做到洁身自好,不去搅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