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狼狈

金銮殿里,静得落针可闻。

朝臣们不知道霍怀定的折子里写了什么,只看皇上那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就知道事情不小。

熟人之间,纷纷打着眼神官司。

陈正翰垂着眼站在位子上,心里不安极了。

皇上若要雷厉风行地摁死沈家,那边关势必要查出些问题来。

霍怀定要是查了一圈,什么进展都没有,那皇上才笑不出来呢。

应该说,一定程度内的状况是在皇上的预料之中的,且,喜闻乐见。

明明等着借机发难,却会气成这样……

陈正翰悄悄往霍以骁的方向睨了一眼。

别是叫四公子说中了,那城墙不堪一击吧……

啧!

四公子那张嘴,吓人!

正琢磨着,皇上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扬手一挥,那本折子重重落地,又弹起,沿着台阶几个起落,砸在了站在最前列的朱茂脚边。

朱茂的脖子后面,汗毛倏地全立起来了。

霍怀定的折子,说的是北境状况,怎么样都跟朱茂不相干,但他还是本能地害怕。

这是对父皇的畏惧。

“看看,都自己看看!”皇上道。

朱茂闻言,只好硬着头皮把折子捡起来,打开来看。

他的伴读就站在边上,顺着瞄了几眼,面无血色。

朱茂把折子交给了朱桓,朱桓看完再给朱钰。

文武大臣们发现,皇子们的脸色一个比一个糟,朱钰捧着折子的双手甚至在发抖。

皇上在龙椅前来回踱步,仿佛不如此做,他心中的火气就要喷涌而出了。

折子递到了陈正翰这里,他迅速看完,心里一片冰凉。

都不知道该不该说四公子“乌鸦嘴”了。

折子继续传递。

看的人多了,又是这样的大事儿,终有克制不住的,嘀嘀咕咕彼此交谈起来。

或疑惑、或气愤、或难以置信。

也许是这些絮絮叨叨的声音点燃了皇上的怒火,他没有再压抑着。

“防御鞑靼的第一道关口!”

“瑞雍七年才修过一回,能让二十几号人直接给劈出个大口子!”

扑通又扑通。

皇子伴读、文武大臣,跪倒一片。

传了一半的折子没有再往下传,各个都低着脑袋,听皇上训话。

“草原这几年雨水足、收成好,没有南下扰境,就不知道那些鞑子的凶悍了?”

“鞑靼不来,但他们养得膘肥马壮!一旦犯境,只会比以前更凶!”

“结果,我们迎接他们的是什么?是这么一堵敲两下就能裂开的城墙!”

偌大的金銮殿里,除了皇上的声音,再听不到其他动静。

所有人,连呼吸都紧了。

大殿空荡,回音阵阵,如大鼓一般,直直敲在耳畔,震人心神。

“往日东占便宜、西捞一点,朕没算账,现在厉害了,连边关防御都敢胡作非为!”

“瞅着那点儿银子,鞑靼破关南下,你们有命花吗?”

皇上越说越气,骂到最后,一摔袖子,径直往外走,大步流星地走出了金銮殿。

吴公公赶紧跟了上去,一面加紧脚步,一面扯着嗓子喊了声“退朝”。

仪仗亦跟着去了,金銮殿里,只剩下还跪着的人。

朱茂的伴读轻声催促:“殿下、殿下?”

唤了好几声,朱茂才回过神来,一看左右,恍然大悟地站起身来。

父皇已经走了,这么多人,总不能一直跪下去,而他不起来,其他人也不合适起身。

霍以骁在朱茂之后站起身,余光瞥见了身后侧的朱钰。

朱钰跪着的地砖前,几滴水痕,就这么些工夫,他满头大汗往下落。

殿内众人陆陆续续站起来。

还未看过折子的,凑上来翻看。

被皇上骂了一通,他们已经想到了其中内容,可是,再读一遍,一样是心惊胆颤。

武昌伯站在角落,紧紧抿着唇。

他观察仔细,相较于大殿下、四殿下的惊愕与意外,四公子平静些,仿若是一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定门关破开一个口子,这事儿太大了。

母亲从定安侯夫人那儿打听来的,一点儿都没有夸张。

沈家这一次,真的在劫难逃。

便是以往与沈家关系再紧密,此次都不能替他们开口,这是无底洞,填进去就没了。

不止是武昌伯,其他官员,之前兴许还有为沈家争取争取的念头,这会儿也都歇了。

皇上的态度明明白白。

他们敢为沈家说话,不用鞑子打进来,他们也没命了。

官员们陆陆续续地往外走,最初还压着声音,等离开了金銮殿,到了小广场上,三五成群聚在一块,激烈讨论。

霍以骁等人还在殿内。

朱茂深吸了一口气,勉强稳住情绪,转过身来,刚要说什么,瞧见朱钰的状况,又是一惊。

好家伙!

这是从水里刚捞起来吧?

春日清晨,外头还有些凉,朱钰能这么一副样子……

果然,沈家一旦出事,最难受的是朱钰。

有朱钰这么个倒霉蛋在,朱茂想,自个儿也就没有那么倒霉了。

“四弟,”朱茂面露关切,“没事儿吧?别是病了吧?”

朱钰看了眼搭在他肩膀上的朱茂的手,一把挥开了:“不妨事。”

说完,他没有再理会其他人,转身就走。

柳宗全与朱茂等人行了一礼,亦匆匆跟了上去。

朱茂目送朱钰离开,他在朱钰的脚步里看到了狼狈。

一直穿过广场,朱钰才放慢了脚步。

晨风拂面,带给他的是浓浓的凉意,他掏出帕子抹了一把,额头脖子上全是冷汗。

心跳一下快过一下。

折子上的每一个字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着。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在看到折子里的内容时,他有多心惊,有多意外。

是,他假借沈家名头、偷偷行了自己的事儿,但朱钰没有想到,定门关会出这样的岔子!

作为防御鞑靼的第一关,它在边境屹立了几百年,本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几次扩建,无数次增固,延续至今。

这样的城墙,它的根基是很结实的,哪怕后续的增固上动些手脚,也不至于伤到“筋骨”。

若不然,朱钰也不敢打增固材料的主意。

可它垮了,垮了那么大一个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