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高田
出于谨慎考虑,最终沈兵只敢整个单边蹬。
也就是在左侧缝上一个用来方便爬上马的布圈。
不过这已经了不得了。
剺见沈兵轻松的依靠布圈爬上马,不由“咦”了一声,道:
“工师高明。”
“这法子倒是实用。”
“我等一生都在骑马却不知如此就可以方便上下。”
“寻常便只是这上马都要苦练上数十天,不想只加个布圈便解决了。”
……
不久这发明就被营中骑兵发现,于是很快依样画葫芦也都缝上一个布圈。
沈兵心下暗叹,有时要把方法藏着揶着也是活受罪。
就像现在,沈兵明明知道马蹬却不敢用。
骑马还是得两脚悬空紧抱马脖。
即便沈兵只是转了小半圈,且剺还在前头牵着马慢走,大腿内侧也因紧夹着马身而磨破皮了。
这时沈兵才体会到这时代骑兵的辛苦,也明白他们为什么走路会有内八……这非得在内侧一次又一次磨出一层厚茧来不可。
难以想像他们在这情况下还能拿着枪、剑甚至是弩作战,这只怕没有几年的苦练都做不到。
所以这时代的骑兵才犹为珍贵。
不过,若是马蹬、马鞍发明之后,骑兵训练就没那么困难了。
而且还可能短时成形,且战斗力可能比现在辛苦练几年的骑兵还强。
将来有一天……
不过这一天至少也要把匈奴打服贴之后,沈兵才敢放心的把马鞍和马蹬弄出来。
现在还是这么将就着吧,闲暇时当作一种娱乐练练骑术也不错。
不过沈兵却不知道,他们这种“闲暇”不久就成了过去式。
第三天凌晨,沈兵一行人正吃着早饭……
这段时间砲师的早饭都换成了面条。
虽然吃多了也腻,但总比小米饭好多了。
其实不只是砲师,这面条的制法就像单边蹬一般传遍了军营。
胖子屯都开始想着回去后开家面条店了。
沈兵却告诉他:
“开一家哪里够?”
“每个郡县都开上几家分店,迅速占领全国市场。”
“另外还有葱油饼。”
“到时那钱财就像流水般……”
胖子屯只听得一愣一愣的,接着瞪大了眼睛兴奋的说道:
“师傅,到时你我合作怎样。”
“我听你的!”
“有师傅在我便放心了,怎生也不会赔钱。”
沈兵嘴上答应心下却有些无奈。
胖子屯的想法太简单了。
正所谓乱世要权盛世要钱。
在这乱世中钱又能算得了什么?
赚得再多只怕一夜之间就被充公或是被抢,反而还是个负担,甚至可能为此送了性命。
只有拥有自己的权势能保住这些财物后,赚钱才有意义。
可是,如何才能拥有自己的权势呢?
沈兵暗想,如果哪天能结识嬴政那家伙就爽了。
不期望能像李斯那样权倾朝野,只需要在他身边混个一官半职……
沈兵一边吃一边做着美梦,然后就听陈隗在外头叫道:
“今日屯田,各部到仓库领取农具。”
沈兵当时就愣了:
屯田?
军队也要种田?
后来沈兵才知道是自己无知。
军队屯田那是常事,闲时操练忙时屯田说的就是这个。
秦时的耕地也分国有和私有。
国有耕地就是还没分配或是准备分配出去的……
如果有人立功,就会从国有耕地中划出一块分配。
若有人犯罪受罚,耕地就会被收回国有。
这些国有耕地当然不会荒着不种,它们大多是由军队负责。
此时的赵国刚刚纳入秦国的版图,贵族手里大片大片土地被收为国有,当然得由沈兵这些兵士来屯田。
这些小事倒不需要沈兵操心,左工师浍应了声就带人去安排了。
农具有锄头、犁、斧子、陶灌,还有些说不出是什么的东西。
后来沈兵才知道那叫开沟锹,它与现代铁锹稍有不同,锹刃是扁平的。
沈兵猜,这应是古人很难造出现代那样锋利带勺状的铁锹,于是才会这么古怪。
浍十分干练的将农具分了下去,又嘱咐每人都将觥装满水背在身上,这才向沈兵请示。
耕地在城外几里。
沈兵到了目的地一看,当场就傻眼了……
这特么哪里是耕地,到处开裂干硬,就像乌龟壳似的。
又等了一会儿,就听陈隗拿着竹简叫道:
“黑旗以内为砲师置屯。”
“黄旗以内为防师……”
……
沈兵放眼一望,果然就见足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周围插着几根黑旗。
沈兵不知如何着手,只望了望身边的浍。
这方面他应该是专业。
浍或许是看出了沈兵的疑惑,就拱手回答道:
“禀右工师,属下以为我等应先开沟引渠。”
“否则此地便是开了只怕也无法播种。”
沈兵点头道:
“此言有理。”
“可是,如果这里原本是赵国的耕地,又怎会没有灌溉用的水渠?”
浍觉得也对。
然后就发现其中果然有条沟渠,只是荒废久了都看不出它原有的样子。
这时浍脸色不由一变,小声说道:
“右工师,事情不妙。”
“我等只怕是分到高田了。”
沈兵一开始还不知道什么叫高田。
浍解释后他才明白所谓的高田就在水源高处的田。
相应的当然就有低田。
很明显,低田要比屯高田容易屯。
也就是说,砲师要屯这块高田还得先用陶罐从水源处一罐罐取水。
这难度……
果然,等沈兵和浍在两百步外找到河的时候,就发现水面要比耕地低上一步。
苍气得脸色发白,忍不住抱怨:
“只怕是啬夫有意为难我等。”
“这许多高田,而我等不过百余人。”
“如何能在农期之前屯完?”
剺一听这话,就骂了声:
“这厮可恶,我找他评理去!”
刚要去就被沈兵拦下了。
先不说去跟啬夫评理不会有用。
沈兵发现河岸线明显有植被分层。
也就是之前河水的高度不应该这么浅。
换句话说,这很可能与啬夫无关。
而是赵国的地震而大旱使水位降低导致原本的低田变成高田。
如果是这样,那就不会是这一处这样了。
而是其它耕地的普遍情况。
也难怪赵国百姓会因为受灾被秦国乘虚灭国……这样的田让他们也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