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黄山论剑(第1更)

蒙庆云问白荣诚:“大舅舅,请问,咱们歙县,或者说徽州一地,在朝中官位最高的人是谁?”

白荣诚略一思索:“自然是李中丞。”

李中丞即斗山街李家的家主李牧,李小七的父亲,官拜御史中丞,乃御史台最高长官。本朝御史中丞乃从三品大员,许多仕途中人,终其一身,大概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了。从当日李夫人的排场,蒙庆云就推测,李牧估计是本地出身的官员中官职最高者。白荣诚的回答也应证了她的猜测。

蒙庆云道:“既然李中丞就是咱们歙县人,白家若想在朝中找人作保,李中丞自然是最佳人选。”

白荣诚道:“但咱们与李家,并无往来。”

蒙庆云笑起来:“从前没有,现在开始也来得及。恰好,眼下就有一个机会。”她扭头对白秀清道,“快说说吧。”

白秀清一脸呆萌:“说什么?”

蒙庆云促狭地挑眉:“说你心心念念的李小七呀。”

白秀清吃了一惊,满脸通红。她虽然一贯直爽,但在这么多人面前被戳破少女心事,还是难免要羞恼的,还瞪了蒙庆云一眼。

蒙庆云道:“别想歪,说李小七登黄山的事呢。”

白馥俭最跳脱,问道:“李小七要登黄山?”

白秀清到底也是聪明姑娘,也意识到蒙庆云不是故意调侃她,便说道:“是了,这事还得从李小七学画说起。想必大家都知道,李家七郎师从翰林院章则,章待诏最擅院体画,给李小七布置了作业,要他画一幅长卷,作为明年官家六十大寿庆贺之礼。李小七近日定了要以黄山行旅为题,画黄山自然要先登黄山。我也是今天才知道这件事的,城内好多人家,都知道这个消息,要跟着凑热闹,大家都约好了,那天跟着李小七一起上黄山呢。”

白荣信哈哈大笑起来:“歙县城中谁不知李小七貌美,堪称当世卫玠,一举一动都能引发万众关注。尤其闺中女郎,谁不曾在梦中呼唤七郎之名。他既然要登黄山,自然要引发众人效仿跟随,不奇怪,不奇怪。”

在座众人便都笑起来,气氛一时很是欢快轻松。

等大家笑声略收,蒙庆云便说道:“李小七这幅长卷是要送去汴京,作为官家六十大寿贺礼的,如果我们邀请他,将这幅长卷的主题就定为本次即将举办的文坛活动,到时候这幅画得到官家御览,对于入画者来说,应该可算得大大的荣耀。这样一个噱头,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仕途的人来说,应该都有足够的吸引力了吧?”

白馥俭拍手大笑起来:“岂止是吸引力,只怕要趋之若鹜了。况且有李小七在,必然有许多年轻女郎捧场,那些文人雅士自诩风流,岂肯错过这样一个佳人面前大出风头的场合!妙!绝妙!”

白荣诚和白荣信也点头赞同。

“这样说来,我们得先拜托李家七郎。”白荣诚看着白馥礼和白馥俭,“你们两个,与他可有交情?”

白馥礼惭愧地摇头。

白馥俭则挠挠头,笑嘻嘻道:“我都是跟着伯父、父亲们在外头跑的,哪里有机会跟这样的风云人物交往呢。”

白荣诚很自然地露出嫌弃的眼神。

白秀清难得有胜过白馥俭的时候,此时故意嘻嘻一笑,说道:“别人不知道,若是元娘开口,那李小七必定会答应。”

“哦?”

大家都疑惑地看着蒙庆云。

蒙庆云道:“李小七欠我一个人情。”

白秀清赶快补充:“这人情可不小,值两千两银子呢!”她将当日蒙庆云在渔梁码头将价值五千银子的围棋白送的事情说了一遍。

在座的掌柜们都笑起来:“早前就听说,白家外孙女在淳安一掷千金,气魄令人惊叹,原来应在今日。”

白荣诚也欣慰道:“既然李七郎那边有了把握,那剩下的问题就只有两个了,第一,咱们办一个什么样的文坛活动?第二,请哪位有分量的贵人,来发起这个活动?”

白荣信想了想,道:“既然是文坛,自然要请一位在士林之中有名望的人,咱们徽州一地,最具名声的当属清风书院的山长吴之善先生。大郎,不就在清风书院读书么?”

白馥礼摸摸自己的脸,憨笑道:“我能进清风书院,也是家里花了大力气了,只是惭愧,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未能给书院争光。不过吴先生素来愿意提携后进,对文坛中的事情也一贯热情,我们若有一个好的明目,诚心诚意去请,他必定能够答应。”

每一个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之道,大家都逐渐有了信心。

“那么只剩最后一个问题,这场活动,到底以何为名?”

大家都各自思索。

白馥俭最是思维灵活,早就有了想法,说道:“我听大哥平日所说,如今文坛士林之中最爱议论的,不就是官家选择哪位宗室子弟过继为嗣子,不如就以此为题,请那些文人雅士大发议论,必定热闹非凡!”

大家都纷纷表示:“好主意!”

蒙庆云惊呆了,瞠目结舌道:“这种事情,也可以公开说的吗?”

大家笑了起来,白荣信道:“自然不能说的这么直白,虽说这件事在朝在野都已经讨论了数年,市井百姓随口说说倒不算什么,但士林之中反倒要谨慎些,尤其在仕的官员,要避免站队之嫌,所以这个议题虽可行,但不好直愣愣这么说。”

白荣诚点点头道:“不如把这个问题交给吴之善吴先生去裁定吧,他必然能把握好分寸。大郎,这件事交给你办。”

白馥礼忙应道:“是。”

即便如此,也足以让蒙庆云对本朝的言论开放程度表示惊讶且钦佩。不过看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她自然也就不反对。

只是突然有了一个恶趣味,笑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汇聚黄山,共举文坛盛会,想来必定会成为一段佳话。既是盛事,就该有个响亮的名号。我替这场文会,想了一个名号,就叫——黄山论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