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求而不得最痛苦

“阿弥陀佛。”一灯大师念了一声佛号。

本事越大的人,就越是注重脸面。

江湖武林之中,为什么有些高手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成为死敌?就是因为觉得对方扫了自己的面子。朝堂上的高官,更是如此。

真正能放下身段的人,少之又少。

一灯大师修佛念佛数十年,都还没有真正心灵清净,放下荣辱。

杨凡为了学到先天功,竟然愿意放下身段来拜师。一灯大师猜测,杨凡的心境,很可能在自己之上。

一灯大师说道:“杨神医的话,老衲会慎重考虑。”

杨凡说道:“大师可以慢慢考虑,不用着急。”

…………

见过了杨凡,一灯大师就跟着黄药师来到郭府。

郭靖和黄蓉热情地接待了二人。

“蓉儿,你去把杨凡的修行笔记拿来。”黄药师对黄蓉说道。

黄蓉点头道:“是,爹。我这就去拿。”

黄药师觉得,自己说得天花乱坠,都没啥用,有些东西,还是眼见为实的好。

给一灯大师看了杨凡留下的修行笔记,或许他就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黄蓉拿来了修行笔记,交给一灯大师。以一灯大师的武学造诣,可以看出这本笔记是珍贵的武林隗宝,比起九阴真经和先天功毫不逊色。

一灯大师说道:“杨神医这么做,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就不怕武功被歹人学了去,遗祸无穷吗?”

黄蓉说道:“大师。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杨凡。他说,害人的是人心,和武功无关。没有武功,也可杀人,学了武功,未必杀人。古往今来,失传的武学太多了。杨凡问过我一句,为何儒家的四书五经不会失传?”

想要一门技艺不失传,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

首先,要对人有益处;第二,技艺要流传得非常广;第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推陈出新,不让技艺被时代淘汰。

儒家的四书五经,其思想是贯穿了整个华夏封建时代,成千上万的读书人都是在读四书五经。

只有学好了四书五经,才可以做官。

什么是学以致用?

这就是!

因此,其他的技艺和学问会失传,但是四书五经绝对不会失传。因为流传得太广了,读书人都将其奉为经典。

除非再来一次焚书坑儒,将书籍和读书人全部灭绝,才有可能灭到四书五经。

直到新中国成立,不再考八股文,人们开始接受科学,探索真理,儒家的四书五经才被淘汰掉。但是,仁义礼智信,依然是华夏的传统美德。

一灯大师叹了口气,说道:“杨神医的胸怀博大,看得比老衲要透彻。老衲翻阅了修行笔记,得了杨神医的武学精要。先天功,老衲传给杨神医就是了。”

继续敝帚自珍,先天功可能真的会失传。

一灯大师是出自大理段氏。段家最高深的武学,并不是一阳指,而是六脉神剑。

可是,六脉神剑早就失传了。

丐帮的降龙十样。只传下来了十五掌,遗失的那三掌,是洪七公补全了的,根本就不是原版。

现在的降龙十八掌,和北宋时期的降龙十回事儿,威力弱化了许多。

…………

李莫愁有些不敢相信,杨凡居然向一灯大师讨要先天功。那可是先天功啊,王重阳当年就是依靠这门武学成为了天下第一。

先天功,比起古墓派的玉女心经,强了不止一筹。

李莫愁说道:“一灯大师真的会把先天功交给你?”

杨凡点头,一脸自信地说道:“我想,他一定会把先天功送来。”

李莫愁说道:“为什么?”

杨凡说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我的修行笔记已经交出去了,一灯大师肯定会去钻研。一灯大师是高僧大德,他受了我的恩惠,岂能不有所表示?其实,武术修行到了我和一灯大师这样的层次,已经不再追求什么神功秘籍了。我们要的是功法中的思路。思路,才是智慧,才是真正的精髓。”

王重阳当年得到了九阴真经,为什么不修炼?因为没有必要。九阴真经,未必就比先天功高明。

黄裳身负血海深仇,写出来的九阴真经难免带着阴狠的戾气,和全真教的道家思想格格不入。王重阳不让全真教上下修炼九阴真经,正是这个原因。

李莫愁的眼界不够,实力弱,不可能站在杨凡的高度看待问题。

她还体会领悟不到杨凡说的这些含义。

…………

第二天。

灯大师又来到神医馆。

杨凡笑着说道:“大师,你今天的神态如此坦然,看来,你已经考虑清楚了。”

一灯大师说道:“老衲这就把先天功写给杨神医。”

李莫愁拿来了笔墨和纸张。

一灯大师默写完先天功,交给杨凡。

先天功是一门了不起的功法。只是入门极其困难,需要心灵达到“活死人”层次的人才可以正式修行。就是因为修行的门槛太高,无论是周伯通还是全真教的二代弟子们,都没有练成先天功。

就算让杨凡来练,都未必练的成。

活死人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感悟。不能体会那种感觉,是没法练先天功的。

举个通俗点的例子。就像是恋爱,没有恋爱过的人,或许可以将爱情说得头头是道,但只是流于表面,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滋味,不去亲自经历一次,是永远体会不到。

杨凡说道:“重阳真人的心境高深,对养生之道有着极高的造诣。按理说,他不应该去世才对。”

练成先天功,起码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先天功大成,活到一百五十岁的寿命大限,是没有问题。

可是王重阳死了,死得太早,其中必有蹊跷。

一灯大师说道:“重阳真人虽然武功天下第一,心境高深,可是他有心魔。就算创建了全真教,可是他的心里还是想着抗击金国,收复失地……”

要说最了解王重阳的人,除了林朝英,可能就是一灯大师。

修道,不是王重阳的本意。

王重阳其实是想要恢复汉家的河山。

只可惜,壮志未酬。

许多人都觉得王重阳是武功天下第一,风光无限,可是这些都不是王重阳想要的。哪怕王重阳的心灵达到了“活死人”的状态,可是背负着抗击金国收复河山的巨大精神压力,最后只能郁郁而终。

求而不得,最痛苦。

杨凡暗道:“有着什么样的能力,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收复河山,需要皇帝和朝廷同心协力才有希望。光靠几个有志之士,是不可能成功。王重阳没有做大将军和宰相的天赋,非要去做将军宰相们做的事情,落得个英年早逝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