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访贤
红日高悬,天朗气清。
在魏国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就只剩下等待玄翦和掩日两位主演有档期的时候,来拉开大幕了。
这些日子里,水千幻除了修炼之外,余下的时间都是在阅览铁血盟送来的各种情报。
毕竟他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只是通过《天行九歌》和《秦时明月》这两部动漫,以及部分似是而非的历史知识得来的,大事件清楚,小细节却未必没有遗漏,通过铁血盟的情报来查漏补缺,最好不过。
这不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之前才跟信陵君说过“失才衰魏”,眼下就发现这大梁城内竟然正好居住着两位大贤,廉颇和尉缭。
廉颇此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后世评出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李牧、王翦齐名,还有着名的“将相和”的典故。
就在前两年,赵国新王继位,因为忌惮想要剥夺他的兵权,廉颇一怒之下率兵击退了赵王来使,径直投奔了魏国。
可惜魏王虽然对他以礼相待,却不肯信重,根本没有派给他什么官职和差事,他如今赋闲在大梁城中,正在养老。
当此之时,王翦还未成名,依旧随侍在秦王政身侧,未能成名,李牧刚刚从抗击匈奴的前线回朝,在六国之间的名声尚且不算显赫。廉颇可以说是目前六国第一名将的有力争夺者,虽然他已经八十岁了。
......
廉颇投奔魏国并非孤身一人,他还带着麾下的亲卫部队。赵国自赵武灵王兴胡服骑射之后,骑兵甲于天下,而赵国最最精锐的骑兵,一者在李牧麾下,随他北拒匈奴,一者便在廉颇这里,随他纵横七国。
廉颇弃赵投魏,如今身边也只剩下了一千亲卫而已,他们在大梁远郊驻扎。而廉颇自从遭到了魏王的连番冷遇之后,索性也搬出了位于大梁城中,魏王赐予的府邸,来到城外与亲卫同住。
营地之中。
水千幻在表明身份之后,被廉颇的亲卫带着来到了廉颇所在。
入目是一位须发皆白,但身形健硕,气势雄浑的老者,他正身披甲胄,手握劲弓,纵马驰骋在山野之上。
笃!
骏马奔走途中,那人突然反身拉弓,那不知是几石的强弓被拉得圆如满月,箭矢如流星一般疾射而出,钉在了远处的标靶之上,引起了周围士卒的一阵欢呼。
“吁~”
骏马在老者的操纵下渐行渐慢,那人翻身下马,龙行虎步一般地走到水千幻身前,低头看着他说道:“就是你要见我?”
“拜见信平君。”水千幻拱手一礼。
听见这个称呼,廉颇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怒哼一声:“不要这么叫我,我早就不是什么信平君了!”
水千幻心里悄然一笑,看来此时廉颇对于赵王的怒气还是丝毫未减啊。
信平君这个封号是大约五年之前,赵孝成王为了表彰廉颇的功绩封给他的。
当时的赵国正值长平一战惨败,四十万青壮损失殆尽,国家岌岌可危,而燕王先是派人交好赵国,在发现赵国虚弱无比的真相之后,又悍然翻脸,直接派出两路大军齐攻赵国。
可惜事与愿违,哪怕赵国四十万士兵惨死,国力大衰,可是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军依旧能以弱胜强,大败燕军,不仅仅杀死了燕国两路大军的主帅,更是一鼓作气直接包围了燕国的都城,直到燕国愿意割让五城求和才同意退兵。
这一战后,魏王封廉颇为信平君,并任命他为假相。
至此,廉颇出将入相,声望达到顶点。
可是就在最近,赵孝成王去世,其子继位赵悼襄王继位,这位新任赵王一上任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并派出大将乐乘想要替代他领兵。
廉颇一怒之下直接打跑了乐乘,率兵投魏。
此时再次听到“信平君”这个称呼,他不禁又想起了自己在赵国的遭遇,心中难免忿忿不平。
“既然将军不喜,那就不说。”水千幻从善如流,立刻改变了称呼,“还请将军屏退左右,君上派我前来有要事相商。”
“君上......”廉颇脸色微变,深深地看了水千幻一眼,带着他走进了自己帅帐。
“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
廉颇一边脱身上的盔甲,一边说道。
“君上托我带话,不知将军尚能饭否?”
水千幻微微一笑,他这次来就是为了安抚住廉颇,怕他因为对魏王失望之后,又跑去其他国家。
以廉颇的能力,此时此刻,除了名将辈出的赵国之外,其他五国并没有能胜过他的将领,这要是送上门还弄丢了,那可就太亏了。
“哼!”
廉颇也是个暴脾气,听到这话之后,先怒哼一声表示对这种质疑很是不满,然后说道:“今日就让你见识见识,老夫之勇,不逊当年!”
说罢,他招呼属下上饭,当着水千幻的面,一顿狼吞虎咽,一口气直接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然后瞪大眼睛斜睨着水千幻,仿佛再说“看到了没有?”
水千幻本来也没怀疑过他的状态,不过见到他这个骄傲的样子,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跟我显摆有什么用?要是我也像未来那个赵国使臣一样,回去跟人说你是‘一饭三遗矢’,你还能神气得起来?”
不过他到底记得自己前来是为了安抚廉颇,因此点点头,用略带敬佩的语气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将军的情况我会如实禀报,这些日子里的怠慢之处还望见谅,请将军耐心稍待。”
说罢,将怀里的玉质令牌崭露一角。
廉颇见状,微微颔首,不在多言。
......
大梁城中。
这第二位大贤此时此刻的名声比起廉颇来说,可谓是微不足道,因为他还没有出仕。
按照历史,这位兵家的着名人物,将在秦王政十年入秦游说,而后成为秦国国尉,从战略理论的层面上,为秦国制定了一统六国的国策。
他并不是一位将军,而是一位军事家,所着兵书《尉缭子》与与《孙子》、《吴子》、《司马法》等着作齐名,并称为《武经七书》之一。
这样的人一直在大梁生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竟然一直没有被人发掘,直到秦王嬴政亲政之后,才去了秦国。
说魏国是因“失才而亡”,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