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五十两银子足够(十四更)
六郎虽然是柳承恩的堂弟,可是说实话,两人间还真没有太多的兄弟情谊。
柳承恩之所以想到他,也是因为之前柳承志托人给他带的信里头提到了这个堂弟。
六郎是那种老实且胆小的人,这种性子并不讨喜,再加上他自己嘴笨,不会讨好人,在柳家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如今六郎要被带走,又不影响他们家的进项,柳老三也就痛快地答应了。
可是老三媳妇却觉得不合适,“他走了,咱们家的这些活谁干?你下地?”
柳老三一想吧,还真觉得有些亏了,毕竟六郎可是一个壮劳力。
可是又一琢磨,“那是四郎差人来传的话,咱们不能不放人,要不然,族人们怎么看咱们?”
现在每个月能拿到一定的银钱,这是柳四郎愿意给,若是他们敢不让四郎如意,那这钱也就别想要了。
这么一想吧,夫妻二人也就算是认了。
地里头的活,大不了就自己干。
柳承志按苏大郎说的,也请人立了契约过来。
“六郎是要被送到京城那边学徒的,三年内是只管吃住,没有工钱的,而且签了这个之后,以后就是给东家做工了,可由不得你们打骂发卖了。”
柳老三看了看,没说什么。
他以前也是外出干过活的,自然也知道会有这种契约。
只不过,柳老三识字不多,所以,契约上的内容,也只是识得七七八八,又怕别人笑话他认不全,所以便佯装都看了,没意见,便痛快地签了字。
其实,柳老蔫是有些舍不得这个孩子的。
要知道当初大郎给自己下药,还是六郎先去叫的人。
要说自己的一条老命是被六郎给救回来的也不为过。
可是如今六郎大了,若是再不赶紧地找个正经营生,只怕再过几年也是娶不上媳妇的。
就指着自己的三儿子,那怎么可能?
六郎收拾了一下,就跟着柳承志走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这个家里头属于他的东西原本就没多少,自打他亲生父母被赶出去之后,就更是没有人给他添置东西了。
苏大郎看到六郎穿着身上带有几个补丁的衣裳,不由得皱眉了。
好歹也是柳四郎的堂弟呢,这么一身出去,不得让人笑话柳承恩苛待族亲?
心里头对于柳老蔫一家子的怨气又重了些。
“跟我走吧,明日我送你去县城,先跟着当一阵子学徒,手脚勤快些,嘴巴也甜一些,学地快了,也能早些出师。”
“是,知道了。”
这畏畏缩缩的样子,是真把苏大郎当成东家老爷了。
“你不必如此,按咱们乡下的规矩,你也得叫我一声大哥的。”
六郎的眼角湿润了,可是却不敢真地喊,只是可怜巴巴地瞅着他,那模样还真让人有几分的心软。
“行了,走吧。今日先跟我回去。”
之所以让苏大郎把六郎带走,就是担心老宅这一家子人又去找柳承志的麻烦。
如今签了契约,六郎就算是东家的长工了,期限不到,就得一直给东家卖命。
柳承恩的意思是让苏大郎找人帮着带一带这个堂弟,若是得用,日后少不得要将人给安排到府城或者是京城。
如今苏锦绣手底下的产业越来越红火,只有一个苏孝打理,柳承恩其实还是有几分担心的。
倒不是担心苏孝的忠心,只是如今这条件不行,消息来往地慢,苏孝一人来回跑,其实也是太耽误功夫了,万一误了大事,那就是要赔大钱的。
所以,柳承恩才想着找几个得用之人,能守在一处帮忙照看着。
苏大郎直接就把人带到了县城,然后送到了苏家的铺子里。
等把一切都安置好了,这时辰也不早了。
如果不是因为才刚刚从北安州回来,他就干脆宿在县城的宅子里了。
想着家里头的妻儿还在等着自己回去呢,便差人加快了脚程。
幸亏带上六郎出来的时候,又回村子换了马车,要不然,就牛车那慢吞吞的速度,估计能走到子时去。
一到家,就听见正房里有声音传出来,闹哄哄的。
苏大郎皱眉,听得出来这声音是大伯娘的,这是干嘛来了?
柳芳正好牵着孩子往外走,看他回来了,连忙快走两步,“你快去看看吧,我那个婆婆又来闹了,一开口说的都不占理。我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正想着去请六爷爷过来做主呢。”
“可知是因为什么事?”
“好像是关于瑾言赶考的事。”
苏大郎叹了口气,“罢了,你先回吧,也别去惊动六爷爷了,天色不早了,别再让他老人家来回奔波了。”
“那成吧,要不,我让瑾行过来?”
“不用,他来了也没什么好法子,那是他亲娘,他能说什么?”
柳芳一时面上有些发窘,他们一家子承二叔家恩惠良多,如今却是一点儿忙都帮不上。
“好了,你回吧。”
苏大郎这厢进了屋,正在吵闹的方氏也立马就收了声。
“大郎回来了,我这不是过来问问你打算几时动身,正和你阿娘说话呢,可能嗓门儿大了些,别介意啊。”
苏大郎笑地敷衍:“不介意。瑾言此去府城总共几个人可定下了?”
“三个人,他媳妇儿跟着一道过去,洗洗涮涮的,也离不了人不是?还有一个小书童,帮着跑跑腿儿什么的。”
“那行,打算几时动身呀?”
方氏的眼珠子转了转,“要不,后天你看如何?”
“可以。”
苏大郎面无表情地应下,然后就冲着张桂花说话了:“还没摆饭?我快饿死了。”
“哦,我们都吃过了,这就去给你热一热。”
方氏知道这话就等于是在赶人了。
她也没想到苏大郎回来地这么晚呀。
“那个,大郎呀,你看先前你阿奶跟你商量的住处的事儿,可有法子了?”
苏大郎的眼皮一抬,“我能有什么法子?当初妹夫和我家二郎去府城应试,不就是四五个人合租了一处小院子?几家人都凑钱,也花不了多少,你给瑾言备上五十两银子,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