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乡试录取人数(十八更)
苏锦绣见过白少夫人两次,能看得出来,她是个性子过于软和没脾气的,这种人,一般也不主事,也主不了事。
苏锦绣原本就不太愿意跟上了年岁的人打交道。
可是这位白少夫人不主事,她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白夫人身上去了。
白夫人都将近五十的人了,听说生这位白公子的时候,长女都已经出嫁了。
说白越起是她的老来子,也不为过。
白家主营的就是一些个女人用的东西,小到胭脂香膏,大到首饰嫁衣,只要是女人穿戴上用的,就没有他们家不卖的。
苏锦绣其实也是想着能跟白家合作一把,双赢的事儿。
九月初北安州会公布关于一些珍稀药材的采购事宜,到时候必然是十分热闹的。
而苏孝先前过来跟她提议,看能不能干脆就借着九九重阳节的机会,弄个热闹的庙会。
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几千年前,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足以看出这个节日的重要性。
祭天、祭祖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古老的形式,大兴朝之前数个王朝几代更迭,这祭祀的传统,那是分毫未变。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若是能借着这个机会,让北安州好好地热闹几天,那是绝对于官府于百姓都有利的。
当天晚上,苏锦绣便和柳承恩说了这件事。
柳承恩当然是一百个乐意。
一个州府是否富有,能否发展地好,最主要的就是看人口和经济实力。
现在的北安州虽然人口不算特别多,可是比两年前,已经好了很多。
能借由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好好地宣传一下北安州,这自然是好事一桩。
“没问题,苏孝的想法很好,你也可以试着插手,只是不能过了。我再去和丁指挥使商量一下,到时候确保咱们州府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我听说今年的乡试是定在了八月初八?”
“正是,初八、十一、十四,总共三场。咱们北安州的贡院也是建在了州府的东南方向。我被皇上钦定为了主考官之一,中秋节,是不能与阿锦一起过了。”
每场考三天,这三天不仅仅只是考生不能随意走动,便是考官也是一样的。
“咱们北安州这次不会有礼部的官员派下来,不过皇上对于咱们这里还是挺重视的,派了翰林院的大学士过来亲自主考,再加上我与学政大人,总共三个主考官,监考官若干,除了大学士带过来的人,余下的都是咱们地方的官员。”
“皇上重视北安州是好事。也不知道这一次咱们北安州能出多少优秀的才子。咱们这里地方小,人口也少,不知道能不能分配到五十人的名额?”
柳承恩摇头,“难呀!像是京城或者南京等一些大府城,最多可录取一百人。而咱们这样的小地方,往年都是四十人,我查过,上一位知州初来任上时,那一年的乡试只给了三十五个人的名额。咱们这一次还能保住四十人就不错了。”
乡试能录取多少人,这个还真不是他们知州能做得了主的。
便是上头的礼部和各地的学政也都没有资格评定。
一切都是按规矩来。
“这给名额的事,也并非全都是看地方大小,我看过了,咱们北安州今年共有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大比,这人数是早就报上去的,比以往几年报考的人数都要多,我想,若是礼部那里看到了,按规矩,应该会多给两三个名额吧。”
苏锦绣的嘴角微抽了一下,两千六百余名秀才报名,结果只能有四十二三个录取的?
这也太难了!
这个录取比例也太低了。
委实是不及江宁府。
当然没有可比性了。
江宁府有多少人呀?就一个高县的人口,都能抵得上一个半平县了。
所以,江宁府录取的人数多,这也是正常的。
“如今已经开始有人陆续地往州城赶了,东南那边的几个巷子的宅子早就没有了。就连客栈也都是早早地被订了出去。我现在只盼着朝廷给的名额给多几个呀。”
当初身为学子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感觉。
现在自己要成为主考官之一了,这种为难、纠结的情绪,也算是深切地体会了一把。
如果可以,柳承恩是真不想当主考官呀。
苏锦绣想着柳承恩还得操心着大比的事,那有关重阳节的事情,她还是自己和苏孝商量着办吧。
实在有不懂的,就只能是让苏孝在外头多打听,也希望许氏那里能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吧。
在赏花会之前,苏锦绣先去了一趟王府。
周阮见她是自己来的,便抱怨了她几句。
“怎地不知道将两个娃娃带过来?我听说他们都会走了,可是聪明的紧,你倒是把孩子们看地严实,是怕我抢了你家的小姑娘来订娃娃亲吗?”
苏锦绣扑哧一乐,“我家四郎还真地是防着你这一手呢。”
周阮一脸嫌弃地撇撇嘴,“得了,找我什么事?”
苏锦绣将自己的想法了,便想着能让周阮给出几个好主意。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咱们的祖先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所以一直便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苏锦绣频频点头,“所以咱们不光要热闹,还要能弄一个什么名头,能让这个节日固定下来,以后能长远地延续下去。”
“北安州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应该是源于祖先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要不,咱们就重点放在登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