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云清眼神迷离,轻启红唇,轻声开口:“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季,大路上走来一位匆忙赶路的风水先生,因天气太闷热,但见这位风水先生汗透衣衫,口唇干裂,非常想讨口水喝。
正好前面有一大户人家,风水先生便上前讨水喝。此户当家的老妇心地非常善良,见其大热天赶路,如此饥渴难耐,唯恐喝水太急,伤了身体,于是端来一碗水,在水上放了一根干净的小柴棍,其意是使其慢慢喝下,不伤身体。
然而,风水先生误解其意,暗自思忖:“讨口水喝还故意放上柴草,这是成心不让我喝呀!”但他还是慢慢喝下道了谢,并欲告辞。
老妇说:“请先生暂留步,我家前面刚修建一宅,请先生给看一看风水如何?”风水先生应允前往观看,但见此宅之地下原是一片坟墓,各种鬼怪很多,居此宅者必将家破人亡。因讨水误解老妇之意,此先生便故意说道:
“此地风水甚好,将来你家必定大富大贵呀!”老妇听此非常欢喜,欲留其吃饭,风水先生道谢告辞,继续赶路前行。
几年以后,风水先生因事又过此地,忽想起当年之事,决定前去看一看此家现破败到何种程度。然而来此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却见此户人家真的是大富大贵了。
当家老妇又见风水先生,高兴异常,非要盛情款待不可,对其说:“先生,当年你看的太准确了,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忘记您,很想见到您,好好的表示感谢,没想到您今天终于来了,您是我们家的恩人、贵客啊!”
风水先生感到非常奇怪,相信自己当年所看绝对没有误差,不知为何有今天之结局。小说下载于是问老妇:“当年我走之后,你们家有什么事情发生没有?”老妇说:“没有什么特殊之事发生,就是在您刚走不久,我家就生了一孙,全家非常喜爱,请算命先生看了八字,先生起一名叫‘判官’”!风水先生此时才恍然大悟,叹曰:“此乃天意呀!”
在风水先生看来,“判官”乃为管鬼之官,故家有“判官”鬼就不会兴风作乱。其实,此乃错解也。仅凭老妇当初“水中置柴”之善心,可见其乃为积善之家,如此积善之家,鬼怪怎能奈何得了?倘若是积不善之家,所居风水宝地,儿孙起名“阎王”,又能怎样呢?是故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由此可知,谁能救得了自己?只有自己救自己而已。”
“原来判官只是一个人的名字啊!”康林了然的点了点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故事好!通俗易懂!老大不愧是老大就是厉害!
“非也!非也!”云清摇头!
“难道不是?”
“康林,接下来这个故事你会了解的多一点也说不定!”
“老大请讲!”康林兴味盎然的说到!
“判官,是传说中的阴间官名!冥府判官
长的凶神恶煞、阴险狡诈,但绝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决大部分是判处人的轮回生死,对坏人进行惩罚,对好人进行奖励。判官位于酆都天子殿中,负责审判来到冥府的幽魂。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现在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最著名的四大判官为: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阴律司。
赏善司:执掌善薄,身着绿袍,笑容可掬。生前行善小鬼全部由他安排,根据生前行善程度大小、多少予以奖赏。在六道轮回中,或登天成神,或投胎做人,只须在孟婆处喝一碗**茶,忘却生前恩怨,即可重食人间烟火。
罚恶司:身着紫袍,怒目圆睁。双唇紧闭,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凡来报到的鬼魂,先经孽镜台前映照,显明善恶、区分好坏。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他根据阎罗王的“四不四无”原则量刑,四不不忠、不孝、不悌、不信;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轻罪轻罚,重罪重罚,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送往十八层地狱,直到刑满,再交轮回殿,拉去变牛变马,变虫变狗等等,重返阳世。
察查司:双目如电,刚直不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其职责是让善者得到善报,好事得到弘扬,使恶者受到应得的惩处,并为冤者平反昭雪。
崔判官:是驰名阴曹地府的头号人物,左手执生死薄,右手拿勾魂笔,专门执行为善者添寿,让恶者归阴的任务。”
“那么!老大那个拿着生死簿和勾魂笔的崔判官是谁?”康林最好奇的就是这个人了!
阎罗王殿里文武四大判官分属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查察司。现在有人把阴律司视为催命判官崔畔,是把原来在阴阳界的崔畔搬到这里来了。这四大判官,最有名的也就是崔判官。这崔判官是谁呢?丰都有人传为崔畔,在第十、十一回里,他的名字叫崔珏。在第十、十一回里叙述了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错行雨布,被唐王李世民的老臣魏征梦斩,泾河龙王要唐王还命,整得唐王日夜不得安宁,最后重病而亡。再他死前,魏征奏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太宗道:“病势以入膏肓,命将危矣,如何保得?”征云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丰都判官崔珏。”太宗道:“崔珏是谁?”征云道:“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兹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再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丰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