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珠江

去雪莉家之前,我先去了趟珠江的家。我对流行音乐非常着迷,黑胶唱片更是向往已久,一直想有机会增添一台唱机,以提升音乐欣赏的档次。听说珠江是音响发烧友,就与他约好那天晚上去拜访他。刚好光也有空,我们就一起了。以前的杭州城很小,据说想打听谁只消问三人必能知晓。老杭州最初都是集中在上城区,尤其是中山中路、清泰街、解放路这几条路周边。比如光住的解放路宿舟河下,孟寒住的清吟街,我小时候住的元福巷等,听名字就带着古韵。正是杭城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周遭老巷古桥密布,每条巷子、每幢旧屋里都有故事。我现在住的环城西路听名字就是属于城市边缘了,比较偏僻,当初搬过来时周围还有稻田,夏夜里蛙声阵阵让人睡不安稳。珠江住的宝石山下二弄也是同在西边,着名的宝石山下面,晚上更是荒无人烟。我和光在宝石山下二弄路口碰头。这边门牌号码很乱,正是山脚下,林木婆娑,照明又弱,两人黑灯瞎火地找着找着就迷了路。问了几家住户也都说不知。忽然我被一阵似从脚底传来的低频声波所提醒,就对光说:“他不是发烧友吗?你听。”俩人竖起耳朵,分辨出大功率音箱才有的低频音的方位,顺藤摸瓜到了他家里。好家伙,这哪里像家?分明是一个音响器材测试中心嘛。两台近一米高的大功率音箱威严十足,地上、墙上还有几对小音箱;中间一个设备架,放着多台前级、后级功放,以及调谐器、卡座、唱机、cd机等设备,手指粗的传输接线密密麻麻拖在地上;另一边是一个唱片架,码着上百张密纹唱片和少量cd唱片,地上纸箱里尽是磁带;更夸张的是他把两张席梦思当做护墙,挡住一边墙壁和另一边的窗户,以起到吸音效果……整个屋里除了一张小方桌和几张椅子,楞是没见到床。问之答曰:“睡觉时就吧席梦思翻下来呗。”“烧”得果然彻底!我心里暗自叹服。珠江单位在北大桥,每天要换两趟公交,虽是国营企业但效益不好,平时比较闲。就把时间、金钱、精力都砸在这爱好上了,谁让人喜欢呢。我觉得上天一定会给每个人安排一个挚爱,就看人们能否自我发现或领悟到,而找到的人是幸运且幸福的。尽管表面看起来多数不是那么回事。珠江对中国西方音乐的传播了如指掌。和光一样,他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听有“西方音乐灯塔”之称的上海中波792和990外国古典音乐节目。他还因收听短波国外音乐电台而遭到派出所的传唤——俨然把他当“敌特”了。此事还闹到了学校,现在回想真是荒唐可笑。直到有了调频立体声,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这是当时中国内地唯一一档以音乐为主体的节目。主要是古典音乐,难怪他的强项是古典,这资格够老的。后来节目内容逐渐丰富,增加了轻音乐三巨头:保罗·莫利亚他们,再后来有了Rb喜多郎、法国让·米歇尔·雅尔的电子合成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也传到了电波中……一九八八年,美国音乐一小时栏目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大陆西方流行音乐传播的序幕,这个节目介绍美国的乡村音乐和民谣,卡彭特乐队、肯尼·罗杰斯、唐·威廉姆斯等一大批歌手被介绍进来。这之后就有了光说的美国人肯尼·布鲁姆外国音乐一小时,开始了摇滚乐的启蒙。至此,西方音乐在国内的传播终于到了一个基本正常的时代。听珠江的介绍,让我想到外文书店进口唱片的时间线与之十分吻合,但不清楚到底是先有进口唱片再有节目播出,还是先有节目播出再进口唱片。这里说明一下,进口和引进还是不同:进口是原版原装成品买进,引进则是买版权或合作形式制作推出。我还知道珠江与经济调频的主任大邵也是老相识了,早在电台古典音乐、轻音乐时期,他们就有多次合作。好么,又来一个我的前辈!由于大家都热衷摇滚乐,珠江就从唱片架上抽出一张黑胶唱片,黑色封套的中间一张横幅照片,荒野上四个老外挤在左侧的角落里,张力十足。再看顶部的小字《theJoshuatree.U2》,正是爱尔兰当红摇滚组合U2乐队1987年的大红专辑《乔舒亚之树》。我听光说起过但未曾欣赏,不免一阵小激动。彼时想听一首慕名已久的歌曲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珠江放下唱机摆臂,唱针在唱片的音槽上划动起来。低沉的合成器展向我们现了一个庞大的场景,足够渲染之后,吉他手漂亮的快节奏切弦开始撩动你的心绪;贝斯的低音、鼓手的鼓点逐渐融入,合成一股强烈的奔腾之势向压了过来,好像海滩上慢慢逼近的巨浪,所有一切就是等待主唱波诺穿透力的嗓音;当他的声音传来,多数人已经被完全点燃了。而这,才是整首歌的开场——《wheretheStreetshaveNoName》通过珠江两台大功率的音箱犹如泰山压顶,那现场感的音效会让你觉得心脏都快要破裂,自己就像热锅上的黄油块,快要化了……我明白了为什么有发烧友这个群体:声音已经不是一个物理现象,也超越了一个载体的范畴,俨然成为一种信仰,一种本质,一种直通灵魂的Feel!我的心脏好像又被雪莉的手拍了一下。听完了U2的摇滚,珠江又给我们听了些古典作品。他认识很多外文书店的人,这也为搜集唱片带来便利。光和他很有交流,而我这个“古典盲”只顾着看他的设备。经过刚才神圣般的洗礼,我决心要买一台唱机。珠江和光的唱机都是National,当我问他要买什么品牌时,他没有犹豫:“就买我好了。”我一楞,才想起国内唱机的第一品牌“珠江”。珠江说入门级这牌子足够了,三人都笑了起来。最后说起欧美最新流行的磁带,进口和引进都太滞后,但歌迷们总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拷贝带的交流。珠江说:“前一阵我刚去过上海,那里已经有拷贝卡带的买卖交易,都是最新欧美的卡带,要啥有啥。价格八元起步,通常十几元,如果是‘尖货’则要二三十以上。”说着从地上的纸箱里翻了翻,拿出几盘封套为黑白复印的拷贝带。“刨去空白带三五块钱的成本,其实也不贵。”光接过手眼睛一亮——都是流行和摇滚大牌。珠江主听古典,而对音质要求很高,故而拷贝带数量不多。但我很感兴趣,我长时间处于“摇滚饥饿”状态,拷贝带拿来就能听,内容又合我意,当下要求珠江方便时带我去一趟。他满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