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二次宫廷乱,古今将现

朱文垣、朱允熥二选一。

朝臣顿时分成两派,礼部支持朱文垣者众,兵部支持朱允熥者众,吏部、刑部比较分裂,既有支持朱文垣,也有支持朱允熥之人。

礼部董伦很是坚定:

刑部侍郎刘季箎站出来反对:

兵部右侍郎卢渊附议刘季箎:

兵部左侍郎古朴反对:

杨士奇赞同:

刘季箎看向杨士奇,喊道:

杨士奇拍桌子。

刘季箎哼了一声:

杨士奇脸色难看,解缙起身道:

刘季箎冷笑不已:

吏部尚书蹇义站了出来:

卢渊看着众人,咬牙说:

数十位官员喊道。

杨士奇、解缙脸色变得极是难看。

朱文垣是名正言顺,可他年纪太小,这种小在很多人看到就是傀儡,辅佐之人很容易被人视为权臣。

大明开国以来,没出过几个权臣,唯一一个算得上的,还是胡惟庸,不过这个家伙已经喝了孟婆汤。

百官议论纷纷,形成了分裂。

一日讨论没有结果,二日讨论没结果。

各官员在抓紧活动,时不时有人夜访府邸,商讨局势。

甚至连解缙、杨士奇的府上也出现了拜访之人,游说两人放弃支持朱文垣,莫要背负权女干之名,以国事为重。

等到袁岳屠杀兀良哈十万族人的消息传至金陵,奏请封赏,请示是否调兵西进支援燕王时,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

军情紧急,军心稳定更重要。

这一日,内阁召聚文武百官商议,决出摄政人选。

以刑部侍郎刘季箎、兵部右侍郎卢渊为首,以兵部郎中方宾、吏科给事中王佐等为主干,以、、等为由,竭力说服众官员,拉拢了一

批给事中、御史、主事、郎中等。

虽说这些官员中绝大部分品阶不高,却很能说,很能给人扣帽子,导致一些尚书也不敢直接反对。

唇枪舌剑,势如水火的局面之后,便是拍板时刻。

内阁大臣解缙、杨士奇在此时保持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沉默。

在众人的目光之中,杨士奇打破了沉默:

内阁不答应支持朱允熥。

事实上,解缙、杨士奇都很清楚,支持朱允熥的提议无法通过,因为马皇后绝对不会答应,而吕太后那里,呵呵,也不会同意。

虽说朱允熥也是朱标的儿子,可不是吕太后的儿子,相对于朱允熥而言,孙子朱文垣明显是最合适的人选。

六部尚书见解缙、杨士奇表态,纷纷站出来支持朱文垣。蹇义、暴昭、夏元吉等人是忠实的建文一派,受建文皇帝器重,自然不会出卖建文皇帝。

到了这里,内阁在六部尚书等人的支持下,拟写诏书,确定以朱文垣为摄政,内阁与六部尚书共同辅政。

诏书拟写完毕,解缙、杨士奇、夏元吉等人持诏书,前往华盖殿奏请吕太后用印,并拥朱文垣出来主持大局。

华盖殿。

吕太后看着一旁不到十岁的朱文垣,这个孩子的肩膀瘦弱,不知能不能扛起重任。

解缙、杨士奇奉上诏书。

吕太后哀叹一声,打开玉玺的檀木盒子:

玉玺拿起。

便在此时,殿外传来声音。

吕太后、解缙、杨士奇等人看去,只见刚刚被提拔至皇宫守备指挥使的狄屠身披铠甲,手握钢刀而至,身后跟着一队军士,军士手持长枪,涌入殿内。

狄屠看着吕太后、解缙、杨士奇等人,呵呵一笑:

解缙怒视狄屠:

苍琅!

刀出鞘,锋芒毕露。

狄屠凝眸盯着解缙:

杨士奇凝眸,上前一步,厉声喊道:

狄屠怒吼:

夏元吉拉着杨士奇后退了两步,目光中透着杀气:

——

「感谢踏雪横行、v臭不要脸v打赏。

铺垫了很久,古今的线索很少,但还是被不少读者猜到了。

没错,古今,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