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进位乡侯

翌日大朝,在成都的***勋贵俱皆参加,群臣以诸葛亮为首排成文武两列等候着皇帝刘禅的到来。

自入仕以来,杨清屡立大功,如今已累功升至前将军、雍州刺史、丞相参军、临昌亭侯的高位,在季汉朝堂上委实算得上排名靠前的重臣,故而此次参加朝会,他的班位仅在诸葛亮和刘琰的后面,站在了诸多老臣之前,颇引人瞩目。

不过杨清倒是一脸平静,神情自若地站在刘琰身后不发一言,似乎丝毫都未发觉身后意味各异的目光。

片刻后,天子刘禅在内侍的扶引下驾临御座,群臣行礼完毕,各回班位。

诸葛亮第一个出班奏道:

刘禅点了点头,又看向董允道:

董允应了一声,走到群臣面前,接过小黄门递上的诏书,展开念道:

此次北伐的战果不如第一次那般盛大,所以这次朝廷封赏的力度也不如之前,官职升迁多集中在中下级将士,而如杨清、魏延、赵云这些重臣大将的官位基本没变,主要在爵位上给予了加封。

杨清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从亭侯进位乡侯,不说食邑租税增加了不少,就是乡侯这个爵位本身就代表着莫大的荣耀,要知道如今的季汉还没有几个人受封乡侯,他能位列其中的确是莫大的殊荣。

董允一口气将封赏诏书念完,杨清、魏延被点到名字的功臣齐声谢恩,诏书中念到的大小功臣足有二十多位,但此时能亲至朝堂受封领赏的只有寥寥数人。

饶是如此,整个大殿仍是充满着浓厚的喜悦之气,毕竟季汉在一年之内连胜两场,国力上升势不可挡,君臣上下自是无不振奋。

封赏既已完毕,接下来就开始朝议国家下一阶段的方略。

因为诸葛亮受先帝遗诏辅政,所以丞相府才是如今季汉朝廷真正的权力核心,国家今后一两年的方略早已被丞相府确定,之所以还拿到朝会上再议一遍,实是因为诸葛亮要维护天子刘禅的权威,免得有独断专行之嫌。

张裔奏道。

刘禅点了点头,说道:

此事早已是朝野公论,又经丞相府府议确定,群臣自是大多赞同,几乎尽皆称是,独有魏延有着不同的意见。

魏延出班奏道。

刘禅听了觉得魏延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想到休养生息是诸葛亮所定下的方略,二者似乎有些冲突,若冒然采纳恐会动摇相父的威信,但若不采纳,又有不纳重臣良言之嫌,左右为难,委实难决。

群臣见皇帝久未出声皆心有疑惑,偷偷地看向御座。刘禅觉察到一道道探寻的目光射来,额头上不禁稍稍冒出汗水,他久思无策,遂带着求救的神情向诸葛亮望去。

诸葛亮见刘禅一脸为难的表情,却没有立即开口为他解围,而是面带笑容地对朝他点了点头,目露鼓励之色。

刘禅见状颇受鼓舞,不由自主地冷静下来,思路豁然开阔,朗声道:

刘禅说的有理有据、全面细致,魏延闻言自是无法可说,只得躬身称赞。

诸葛亮也适时地站出来赞道:

得到诸葛亮的表扬,刘禅心中十分高兴,不禁直了直有些缩下去的腰杆,笑道:

此事算是被敲定,接下来群臣又奏了几间大事,刘禅和诸葛亮都一一作了决定。

大鸿胪何宗出班奏道:

刘禅沉吟片刻后回道。

何宗道:

眼见时辰差不多了,刘禅问道。

今日该议的事都已议完,群臣皆无事再奏,无一人回答刘禅的问话。刘禅见状,遂颔首道:说罢,给内侍使了个眼色。

内侍遂高声喊道:

群臣齐声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