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天下共主
田恒跪在地板上,朝着庆忌躬身行礼,毕恭毕敬的道:“吴王雄才伟略,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周武成汤,略逊一筹;大禹尧舜,有所不及!”“今周德荡然无存,周室居于咸阳,九鼎操于吴手,天下气运加诸于吴王一人之身!”田恒朗声道:“自周平王东迁洛邑以来,诸侯争霸,人心离散,天下人无不渴望乱世终结,从此再无兵戈!”“故,敝臣田恒,奉国君之命,特请吴王即天子之位,取代周室,成为天下共主,以此号令诸侯,使四海免于战乱!”此言一出,顿时满座皆惊。不止是宋、鲁、卫、赵等列国的使臣瞠目结舌,就连吴国的公卿大夫们,都为之目瞪口呆。田恒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居然拥戴庆忌成为天下共主,改朝换代。话说回来,现在的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庆忌要是想自称天子,开创大吴王朝,倒也不是不行。由于摸不准庆忌的心思,吴国的群臣都只是低下了头,不敢发话。他们的心中,何尝不愿意结束这个纷乱已久的世道,让天下归于吴国,使庆忌成就前无古人的伟业?但,事情果真能这样顺利吗?公卿大夫们眼中尽是炙热的光。天下共主吗?庆忌有些蠢蠢欲动。以和平的方式,让诸侯们承认庆忌的天子地位,君临天下,的确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只是,庆忌转念一想,似乎并不对劲……“田相,你的好意,寡人心领了。”庆忌澹澹的笑道:“然,寡人功德浅薄,岂敢擅专,废周而自立为天子?且不说天下人会如何看待寡人,寡人唯恐愧对天子,愧对大吴的历代君王!”“吴王此言差矣!”田恒接着进言道:“夏商周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敝臣听闻,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今吴王文成武德,功盖寰宇,诸侯咸服,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吴王若不上乘天命,下顺民意,岂有此理耶?”田恒一个劲儿的怂恿庆忌改朝换代,自称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实则是居心不良的。庆忌已经猜到了田恒的心里想法,于是摇摇头道:“寡人虽威加于四海,却自感功德浅薄,不敢窃居天子之位。”“若天命所归,寡人愿做周文王。”“……”周……周文王?庆忌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他没必要隐瞒,也不需要掩饰。周文王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姬昌之父季历励精图治,对周国周边的戎狄部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周国势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猜忌。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为西方诸侯之长。实则软禁了他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周人葬季历于楚山。季历死后,姬昌继位,是为西伯昌。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guo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邘等国;建都丰京,为武王灭商奠基。但是,周文王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造商朝的反!至少周文王并没有公然跟商朝开战。“吴王仁德!”田恒的如意算盘落了空,只能强颜欢笑的赞了一句。田恒退下后,韩魏两国的使者站了出来。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朝拜庆忌之外,更有一个请求。“吴王,近日来,我韩国经常有乱民自边境逃亡到吴国。敝臣奉国君之命,恳请吴王不要接纳入吴之乱民,以免伤了韩吴两国的和气。”“魏国也一样!”闻言,庆忌微微一笑道:“韩使、魏使,请代寡人向你们的国君转达。在寡人看来,入吴即是吴人。”“庶民、奴隶迫于生计,从韩魏两国出逃到吴国,情有可原。”“若不是汝韩魏对他们压迫过甚,他们又怎会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进入吴地?若不是没了生计,他们又岂会愿意背井离乡?”“这……”韩使与魏使都一时语塞,不敢再进言了。在这个事情上,他们注定是要白跑一趟的。孟津之会后,韩魏两国就遭到了吴国的严重剥削。不止是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城邑土地,还背上了三万镒黄金的债务,没有二三十年的时间,韩魏两国根本还不完。为此,两国的国君都不得不选择压榨底层黎庶的做法,将压力转嫁到国人身上,致使民怨四起,黎庶们纷纷出逃。【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他们的首选地点,自然是无比富庶,且有着较为完善惠民制度的吴国。而这,正是吴国君臣之前就谋划好的。吴国压榨韩魏两国,两国又压榨庶民,庶民出逃到吴国,吴国又继续压榨韩魏两国……这就陷入了一种死循环当中。……夜幕降临。庆忌在咸阳宫大摆宴席,邀请了朝中的公卿大夫,以及列国的使者参与。宴会过后,太子恒则是在滋德殿见到了庆忌,并问出了让自己倍感困惑的问题。“父王,今日田恒拥护父王你为天子,天下共主,父王何故不顺水推舟的答应下来?”太子恒颇为疑惑的询问道:“以我大吴而今之国力,各诸侯国不及也。”“周室已经不得人心,天命在吴。儿臣想,即便父王你要废周自立,想必天下人也不会非议父王,诸侯也不敢轻举妄动。”“大周延续了五百多年,气数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