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章—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佛门正统在白莲

叛徒,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容忍的存在。而在某些程度上,越是强大的阵营,越是根本之争,就越发容不得叛徒。对于天庭和顶级仙门来说,偶尔的转换阵营,或许只是利益的损失,一些颜面的损失,只要付出足够的代价,也不是没有转机。比如从天庭一方转换到仙门阵营,在此刻哪怕是天庭的力量也无法涉及,那么也只能暂且记下。而从仙门转换到天庭,这无非是一些利益损失,只要天庭一方拿出一些利益,也暂时可以忍受,毕竟谁也不敢轻易的打破如今的平衡,那样对仙门来说也是得不偿失。但是关乎佛道门之间的冲突,这个阵营转换就需要考量了。三方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存在,若是你为了身后的阵营付出了生命,至强者层次的强者可以进入轮回,自然有真仙接引你来生。哪怕是真仙强者陷入了沉睡之中,以三方中任何一方的力量,也足以保证你可以再次归来。但是一旦你打破了规矩,转换了阵营,那就是动摇了军心,打破了底线,哪怕是真仙都承担不起。就好比是佛门强者入魔,佛门的强者忍不了。魔道的强者被渡化,那么那几位魔门道君就算是再不管事,也不会容忍你活下去,毕竟魔道强者都是这些魔门道君的韭菜,他们怎么能够让别人碰。道门更是如此,作为如今天地第一人的长生道君是正道魁首,哪怕什么事情都不管,你道门强者跳槽转换阵营,这就是在打脸,谁都容不下你。是以就算是实力强大的一些强者,他们在这场争斗中,宁愿是陷入沉睡等待无数年之后苏醒回归,也不敢轻易地转换阵营,因为这意味着彻地的陨落,任何一方都不会允许叛徒的存在。所以此刻听到这关乎赵白阳和佛门的争斗有着道门和魔道的手笔,这些真仙中的诸多散修此刻是面带苦色,后悔不已。毕竟有些秘密,可不是随便就能够听的。不到一定的层次,有些消息知道了没有好处,反而会可能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而在此刻,这位神秘真仙强者开口之后,立刻引来了一位道门强者的不满。“这位道友说笑了,按照你这般言语,岂不是说佛门正统在白莲了?!而且当初的神位是这位赵盟主以自身在封神大战中立下的功勋换来了,凭借对方的付出得来的,难道说对方立下功勋却不能够得到应有的奖赏,那如此而言置当初参与封神大战的强者于何地,置主持封神的诸多道君于何地?”有一位明显是道门出身的强者出声反问。“诸位道君为天地做了如此多的事情,尔在背后编排道君,是何等心思!”这位道门真仙语气严厉,反声诘问。道统之争不允许有任何犹豫不定,对于道门的这些强者而言,他们道门内部各方谁都不服谁,互相拆台,为了利益争斗不休,但是这全部都是他们道门内部自己的事情。可是在对外的时候,整个道门都是属于一致团结的表现,道门诸多道君是他们领导者,任由他人在背地里编排道君,那就是整个道门的事情。“呵呵,这位道门的道长何必着急。这背后编排道君的帽子可太大了,老夫可扛不起。只是说说这外道联盟赵盟主和佛门之间的渊源罢了,何必如此。再说了以道君的神通,我的一番言论恐怕逃不过道君的感知。若是真的道君不满的话早就一道雷霆劈下,现在没有,这就证明道君其实也无所谓。”那说话的真仙虽然嘴上谦虚,但是态度却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如此能言善辩,道友怕不是儒门出身吧?”道门真仙听到对方如此言语,微微皱眉,而后大概猜测到了对方的身份,虽然是在询问,但是却也有了几分肯定的把握。这天地间的道统之争除了佛道魔三方之外,余者还有诸多道统,一如当初的百家争鸣。就以现在神州世界的强大,在加上开拓世界所吸收容纳的无数修行体系、文明,不断的推陈出新,思潮变化,如此下来别说什么百家争鸣了,就算是说万家争鸣都不为过。只不过这些思潮出现的太快,泯灭的也同样快,每一天都有新的思潮被提出,每一天都有旧的思潮被泯灭,真正能够被称之为一脉道统有资格开宗立派的存在,至少是有一位真仙强者存在,证明这一条道路能够证道成仙。说到底如今这天地是修行的盛世,所有的理论知识,所有的思潮变化,最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修行,为了要证道真仙。一门学说,一门道统,不管思潮如何的新颖,如何的特别,归根结底是要有助于修行,可以帮助修行者打破仙凡之限,可以让修行者证道真仙。如果说这门学说和道统连真仙都没有,那就意味着无法帮助修行,无法证就真仙,那么就会立刻遭到所有修士的排斥和抛弃根本无法得到拥垒。是以这天地间的学说思潮虽然称得上是万家争鸣,但是真正的能够拥有证道真仙存在的也只有不过百余家,而这百余家之中还有数十家的学说道统虽然拥有真仙强者,但是这些强者证道真仙也是机缘巧合,他们自身都无法说明,至少在未曾有第二个证道真仙出现的时候,他们注定无法更加兴盛。而这天地间除了佛道魔这三方道统如同三大霸主鼎立天地之外,其余的诸多学说道统,当以巫门和儒教为尊,巫门这一方传承可以追溯到人族最初的古老时代的势力有多么强大且不说。就说这儒教的出现真正意义上是在大周神朝时代,而后历经无数在,儒教出现了不少的圣贤,将这儒教发展壮大,在其最鼎盛的时候就连佛道魔都需要退避三舍,不敢和其争锋。如今天地复苏,佛道魔重新执掌天地权柄,儒教虽然出现了一位文昌帝君这样的圣贤,但是其却也未曾真正的执掌儒教的各方权柄。毕竟这些年发展下来,儒教内部的诸多圣贤不断留下传承,支脉无数,各方的力量也都不一而足,想要真正的统一都很困难。若是文昌帝君是以某一方古老的儒脉崛起,倒也是可以借此来镇压各方统一儒教,但是他的学说道路其实无异于是在儒教中新开辟的一脉,根本就无法彻底的统合各方,因此才有如今的情况。当然即便如此,儒门的诸多强者也不少,被视之为魔道佛之外的第一教派。换做是其他的道统出身的强者不敢说这些事情,但是如果放在了儒教的强者身上,他们却不会缺少这般的胆气。诚然那位文昌帝君王伯安大力支持玉皇,但是却并非是意味着所有的儒教强者都是会愿意支持玉皇的。当初大明神朝刚刚晋升的时候,作为神朝之主,毫无疑问玉皇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凭借着他的力量也可以镇压神朝内部的各方势力,就算是互相之间有所冲突矛盾,但是这都是属于内部的问题。毕竟说到底儒教无论是从最初建立的时候,还是他们崛起的时候,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着人族共主,诸多神朝之主,将彼此捆绑在一起,成为神朝之主的喉舌,也借着神朝的力量壮大。可以说,儒教的根基就在人族,就在朝堂,一旦失去了这两个基础,也就是意味着儒教的动荡,甚至彻底的崩乱。如果是玉皇一直的依靠儒教,那么这儒教毫无疑问会成为他最大的助力,虽然在这个情况下双方互相会有斗争,会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却在某个局面内斗而不破。然而当巫神教降临以后,巫门想要拿回来属于他们曾经的东西,他们和儒教对于人族祭祀权柄的争夺,注定了双方之间的冲突根本无法化解。巫神教当初掌握人族祭祀权柄,为后代的人族共主所忌惮,化作巫神教隐遁不出,也正是因此留下的空白立刻让儒门掌握,才有了后来百家独尊的儒教。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谁也不知道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偏偏来争夺人族的祭祀权柄,但是不管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对于儒教来说,他们绝对不能够退让。儒教之中各个支脉之间争斗不断,哪怕是有接连不断的圣贤出世,但是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每一位圣贤的出世会让儒教推展到兴盛的同时,也会开辟出新的支脉,让儒门的统合变的更加困难。然而这些支脉所争夺的就是祭祀权柄,争得是大义,是名份,此刻巫神教出现,当即是意味着他们的最大利益受到了威胁。如果是单纯巫神教的出手,那么对于这儒教来说不过是出现了一个对手,但是他们所不能够接受的是玉皇的做法。因为巫神教所拿出来的利益让玉皇心动了,玉皇开始亲自下场来拉偏架了。原本对于儒教而言,他们所需要对付的只是巫神教,甚至可以将整个神朝捆绑,直接御敌于外。但是玉皇出手后,这对于儒教来说他们是遭受到了背刺,玉皇的引狼入室让他们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虽然说站在玉皇的角度来说,天下皆在朕手,朕为天下至尊,这朝堂中的一切都是朕说了算,谁能够给朕带来利益,朕就支持谁。但是对于儒教来说,他们这么多年击败了百家的挑战者,几乎将这人族的祭祀权柄视作了自己的禁脔,也正是因为着这人族祭祀权柄的存在,他们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哪怕是神朝更迭,儒教依然屹立不倒。所以他们认为这本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认为自己和玉皇是属于合作者,现在玉皇的引狼入室就是对方在背刺,对方违背了双方的合作,这自然是引起来儒教各方的不满,甚至在神朝内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哪怕是后来封神大战结束,巫神教完成了自己的谋划,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开始逐步的退出神朝,放弃了对于人族祭祀权柄的争夺,但是不可否认这件事给与儒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这一遭的背刺,儒教内部的各个支脉也有了不同的立场和认知。一方认为既然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他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再次和玉皇合作,毕竟如今的玉皇力量强大,与对方闹翻脸有弊无利。然而另外一方经过了这番的事情却彻地的失去了对于玉皇的认可,他们认为有一就有二,这一次巫神教失败了,但是下一次玉皇再行此举又该如何?玉皇已经做了一次了,并且不但没有因为这一次的事情受到丝毫的影响,利益受到丝毫的损失,甚至在这一次的事情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赚的盆满钵满,那么这对于玉皇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在这般的情况下,未来出现类似的情况,以玉皇的秉性未尝不会再做一下,或者说足够的利益驱动,玉皇绝对不介意再做一次。在这般的情况下,儒教的许多人都出现了类似的警惕,他们自然不愿意继续跟着玉皇走了,也不愿意将一切都押注在玉皇的身上。这些儒教的人生出了另外一种谋划,他们认为如今的他们也有着足够的力量,或许可以直接跨越过玉皇的存在,将自己的力量根基继续在人族内部扎根,彻底的将己方和人族绑定,这样未来只要人族不灭,那么他们就能够永远存在。以前的他们更加注重神朝统治者,他们现在更想要绕过这一层中介来让自己成为统治者。而这般的谋划打算,其实就让他们和魔佛道三方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毕竟这三方原本的道路就是如此。是以,儒教的势力也立刻遭到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