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取民之财以富国

第一任医卫司司长是前太医院院令,前些日子已经因病驾鹤西游,嗯,实际上医卫司所有人都知道,是忙碌奔波于全国医卫改革,呕心沥血累死的。

朱见济给的抚恤也很有诚意。

抚恤金和厚荫其后人就不说了,直接追谥了一个文端!

文臣谥号第五。

以那位院令的功绩,要得到文臣谥号第五其实是基本不可能的,但千金买马骨,而且他也确实把全国医卫改革的基本摊子铺开了。

所以朱见济大方的给他文端!

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禅拉胯,朱见济又以一己之力把泰山封禅拉起来了,但他现在也要做一件拉胯的事情:景光盛世,谥号拉胯!

以目前朝堂臣子的功绩,等诸多功臣以后驾鹤西游时,会出现一批文正、文贞、文成和文忠,比如工部尚书杭敏、户部尚书陈循,于少保于谦,板上钉钉的文正。

礼部尚书白圭,农部尚书林聪,东宫军研院院令施辛,一个文贞跑不掉。

至于武将中的朱永、沐琮、王越等人,必然是武宁、武勇或者武穆的谥号,而且他们的战功也对得起这些个高端谥号。

当然,要想单谥一个字,可能有点难。

就看谁能打下西域。

或者中东地区。

只要谁打下西域和中东地区,谁就有资格单谥一个字!

……

……

这一任医卫司司长是太医院的右院判李雅风,本来应该是由太医院左院判接任,不过左院判成铭是个技术狂人,热衷于钻研医术,不太通人情世故,因此李雅风便成了众望所归。

李雅风一说京畿总医院春季总流水是三百余万两,盈利三十多万两时,奉天殿上顿时哗声一片。

连朱见济都震惊了。

知道暴利,但没想到如此暴利。

一个季度而已。

三百万两的流水,盈利三十多万两?!

也就是说,按照一个病人一两白银的治病费用,每天得有三万人左右才能达到这个数据,忍不住问道:

李雅风道:

朱见济愣了下,那就是说每个病人平均花了三两银子,按照当下大明宝钞的购买力,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一千八左右。

这是平均下来的,意味着有的人花了数倍不止。

京畿总医院下手这么狠的么?

其余朝臣心里也是这般想法。

李雅风笑道:

御医坐诊民间,基本上叫全国第一档的专家。

有钱人生病了,会在乎这点钱?!

所以盈利高。

李雅风又道:的既定政策。」

朱见济:

好家伙,李雅风你卖我?

群臣:

难怪我们有时候去京畿总医院看个病,花费如此之大,感情是陛下你的意思,让京畿总医院狠狠的宰了我们一笔。

这冤大头当的真是个让人无语。

李雅风话一出口,也觉得给陛下招非议了,急忙补救,

群臣恍然,原来如此啊,那这冤大头可以继续当。

朱见济不留痕迹的看了一眼李雅风,表示赞赏,难怪整个太医院都举荐李雅风来当医卫司的司长,而不是成铭。

这人在为人处世上确实有一手。

适合当管理。

而成铭更适合当专家,对中成药进行攻关。

户部尚书陈循出列,

顿了一下,

陛下要修四纵四横,而且漠北和中南半岛的官道也在动工了,毫不夸张的说,今年大明是从景泰年号以来,国库最为紧张的一年。

大明银行都已经快要承受不住各地的贷款了。

也是幸运。

大明宝钞信用坚挺,民间没有出现取款和汇兑潮,如果真的出现取款和宝钞、黄金白银的汇兑潮,极有可能把大明银行压垮。

李雅风道:

陈循道:

又道:

言下之意,人心是稳定了,可凭靠剩下的几十万两就要拉起全国州城和县城的医院摊子,不是一般的难,是难于上青天。

李雅风道:

陈循叹道:

户部倒是想做这个生意。

毕竟利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可是户部的政绩。

但真不敢拿这么多钱给医卫司。

李雅风不吱声了。

术业有专攻,他擅长的医卫这边的事情,户部那边的事情,自然是陈循说话有权威,既然陈循如此担心,肯定有他的道理。

所有人看向朱见济。

医卫改革普及州县和乡镇,肯定是好事,能保持住大明的庞大人口,甚至能让人口继续暴增,而人口就是一个盛世的基础。

但没钱也是事实。

朱见济沉默了一阵,看向陈循,

满堂又是一片哗然。

增印五亿两?!

陛下你闹呢。

这会导致货币贬值,老百姓手中的大明宝钞瞬间不值钱,同时引起汇兑潮,有可能直接把大明银行给弄崩了。

陈循刚想劝谏,朱见济笑道:

陈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