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伍举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曾任春秋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

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公元前547年,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在郑国遇到好友蔡声子,表达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声子到楚国告诉令尹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被晋国重用,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楚才晋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现在椒举又逃到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呢。令尹子木急忙派他的儿子椒鸣把他从晋国接了回来。楚灵王三年(前538),出使晋,请诸侯与楚会盟。盟已,诫灵王慎终勿骄,他亦因功著称于楚。

当时,楚国内有权臣,外有强敌,可谓内忧外患。可刚刚即位的楚庄王们却没有指点江山、一展宏图的急迫心情,反而贪图享乐,国事不闻不问。

当时,楚国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为人刚直不阿。看到楚庄王天天沉迷享乐,他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见到楚庄王时,伍举故意问道:“有人让我猜个谜,我实在猜不着。大王您是个聪明人,想请您猜猜,看您是否知道谜底是什么。”

楚庄王好奇地问:“什么谜语?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传说在楚国的山上,有一只大鸟,这只鸟身披五彩羽衣,样子十分神气。可是这样一只神鸟竟然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这样的故事可谓苦心孤诣,语重心长。它深深地触动了楚庄王。楚庄王若有所思,沉默半晌之后才缓缓地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此后,年轻的楚庄王意气风发、励精图治,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当年楚国,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楚庄王又带领军队,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公元前594年冬,楚庄王终于成就伟业,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他在临死前嘱托群臣:“无德以及远方,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一片爱民之心殷殷可鉴。

楚庄王励精图治二十载最终成就霸业。楚国在“春秋五霸”中占据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威名远扬。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当之无愧,而且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位霸主。

楚庄王一声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称霸中原,威播四方,让楚国异军突起,成为一方霸主。楚庄王在争霸的同时,举贤任能、整顿吏治,依法治国,改善民生,真可谓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楚庄王傲立春秋五霸,可谓实至名归。

楚国大夫伍举和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而且是世交。伍举的岳父申公犯了罪,偷偷地逃跑了。有人说:申公畏罪潜逃,是其女婿伍举送他走的。伍举听说后,很害怕,因此躲避到邻近的郑国去,还准备从郑国逃到晋国去。在郑国都城外,伍举恰好遇上途经郑国的好友声子。好友相遇,异常高兴,由于郊外,两人便铺荆树条在地上当垫子,坐在上面一边吃一边谈起过去的事情。后来声子和楚国的令尹谈起伍举蒙受的不白之冤,为伍举恢复了名誉和爵位。

公元前534年(楚灵王七年),楚灵王举全国之力,建成了章华台(又称“章华宫”)。章华台是当时最宏大的建筑,“台高10丈,基广15丈”,普通人需中途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她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台”。

楚灵王和伍举一起登了章华台。

楚灵王说:“这高台真美啊!”

伍举回答说:“我只听说过把‘有德而受到尊崇’当作美,没有听说过把‘建筑物的高大和雕龙画凤’当作美。”

伍举接着说:“我们先君楚庄王建造的匏居台,高度不过可以观望气象,台大不过能够容纳宴会的杯盘,用的木材不占用国家的守备,费用支出不增加官府的负担,参与建造的百姓不误农时,管理施工的官吏不打乱日常的政务。”

伍举又说:“现在您建造了这高台,使国家和百姓疲惫不堪,钱财都用光了,百官烦忧。高台建好后,您希望有诸侯来庆贺,和他们一起首次登上高台,可是诸侯们没有一个来的。后来,您派太宰启疆去请鲁侯,并用蜀地之战威胁他,他才勉强前来。鲁候到达后,您安排细腰娴雅的少女服务宴会事务(楚王好细腰),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美。”

“夫美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大意:所谓美,是指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都没有妨害,所以才叫美;虽然用眼睛看起来是美的,如果这种视觉美是靠聚敛民财来满足的,百姓就会产生叛离之心,如此大恶,眼睛看上去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先王建造台榭,榭不过是用来讲习军事,台不过是用来观望气象。因此,榭,只要能在上面可以检阅士卒就行了;台,只要能登临观望气象就行了。它所在的地方不侵占农田,它的建造不使国家的财用匮乏,不烦扰正常的政务,它占用的时间不妨碍农时。要在贫瘠的土地上建造它,要用建造城防剩余的木料建造它,要让官吏在闲暇的时候去指挥;要让百姓在四季农闲的时候去修建。建造台榭,是为了要让百姓得到利益,没听说是为了使百姓匮乏的。如果您认为这高台很美,事情做得正确,那么楚国就危险了!”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二十三年),春秋第三霸楚庄王逝世,儿子“审”即位,史称“楚共王”。共王执政前十六年,致力于恢复庄王之霸业,但在晋楚争霸中,楚国始终处于败局,其中,晋国军卿和公族强大团结是主因,申公巫臣、雍子等一批楚才为晋所用(楚才晋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前575年(楚共王十六年;晋厉公六年),楚晋鄢陵之战,晋军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军败退。此后,楚共王未敢再图谋中原。

公元前560年(楚共王三十一年),共王逝世,儿子“招”即位,史称“楚康王”。楚康王在位十五年,虽无力与强晋争霸,但通过北联齐和西结秦,守住了“楚晋三八线”,遏制了吴国的发展,维护了楚国在长江流域的老大地位。

公元前545年(楚康王十五年),康王逝世,儿子“员”即位,史称“郏敖”。

公元前541年十二月,康王的弟弟“公子围”杀死楚王“郏敖”及其儿子“莫”和“平夏”,自立为楚国国君,史称“楚灵王”。

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三年)六月,楚灵王在申邑会盟诸侯,晋、宋、鲁、卫没有参与申之会。七月,楚灵王率领诸侯军队讨伐吴国,包围了朱方。八月,楚军攻下朱方,杀死了庆封,并灭其族。

楚灵王在位十二年,暴虐无道,对内奴役百姓,对外穷兵黩武。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十二年),楚灵王的弟弟“子比”和“弃疾”乘楚灵王率师伐徐之际,发动政变(乾溪之乱),入宫杀死了楚灵王的太子“禄”。“弃疾”先是拥立“子比”为楚王,后又使用诈骗手段逼死“子比”,自立为楚国国君(史称“楚平王”),失去民心的楚灵王随后饿死于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