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线(49)

(49)

1941年3月31日法国布雷斯特

娜塔莉冒死取来的微缩胶卷,冲洗放大后,用幻灯机投放在一面白墙上。是维奥维庄园的平面图。

庄园整体面积约95公顷,其中85公顷是葡萄园,从瑞芙泽河东岸一直延伸至瑞芙泽山脚下,海拔缓缓抬升,是适合种植赤霞珠和黑皮诺葡萄的上好坡地。庄园的建筑群依山而建,最显眼的是三座地中海风格的带钟楼的花岗岩建筑,是维奥维家族几十口人生活、社交和工作的场所,现在被征用为基地的行政总部和军官居住的场所。此外就是葡萄酒厂和德国人新建的啤酒厂。

葡萄酒厂占地100多亩,主要由压榨车间、发酵储酒车间、灌装车间和酒窖组成。压榨车间是葡萄酿酒工序的第一步,收获后的葡萄经过清洗去梗,由几十台压榨机压榨成葡萄汁,然后进入发酵酿酒工序。发酵储酒车间内,林立着十几米高、容积从20吨至200吨不等的一百多个大型不锈钢发酵罐、储酒罐和保温冷冻罐。灌装车间按照美国的模式建了生产线,由错流过滤机、空瓶卸垛机,冲瓶灌装机、打塞机、干燥机等几十台机器组成,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贴商标和装箱等工作还需要人工进行。战前葡萄酒厂就常年雇佣了一百多个工人。

酒窖是酒厂最有特色的地方。维奥维家族利用矿洞的巷道,在山体内建成了大型的酒窖,能够储存两万个标准橡木桶。这可能就是德国人相中这里的地方。

紧挨着葡萄酒厂,德国人又建了一个年产量20万吨的啤酒厂。啤酒厂也有100多亩的面积,由原料仓、麦芽车间、糖化车间、酿造车间、过滤和灌装车间组成,按照德国的习惯,这些车间设了1号至5号的编号。与葡萄酒厂不同,啤酒厂除了发酵灌装之外,烘培和蒸煮是重要的工序,为此,啤酒厂建了大型的锅炉房和热能车间。在山崖和5号车间之间,德国人建了成品仓库,又仿效葡萄酒厂的酒窖,将山体内的几条巷道改建为储存啤酒的酒窖,成品仓库与酒窖连为一体,总容量是2万个标准啤酒桶。

这当然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啤酒酒窖深入山体内20米,之后德国人又挖掘了一条10米长的通道,与最近的一条巷道连接在一起,构成了通往火箭发射场的水平通道。这条通道宽5米,高4米,足够大型卡车通行。通道总长度为30米,尽头连接一条垂直井道,通过升降机,往上抬升50米,就到了山体内的火箭发射场。

火箭发射场在三个矿洞的基础上建成。经过100多年的开采,山体内形成了多个大小不一的矿洞,德国人以位于海拔65米处的一个最大的矿洞为主,将它与相邻的两个矿洞打通,扩建成了长100米宽50米高20米的大型山体内建筑。发射场的主体是三个直径3米倾角45度的发射井,井深50米,井内铺设了一条50米长的轨道,火箭在发射前就架设在轨道上,平时每个井口都以两道钢筋水泥筑成的井盖遮掩,发射时井盖打开,火箭滑出轨道,冲出井口,飞向天空。井口下就是花岗岩构造的悬崖,井盖是遮蔽发射场与外界的一道屏障,因此作了伪装,从高空或远处观察,就是经历了风雨侵蚀杂草间错的一片峭壁,偶尔还会有碎石落下,与整座山没有异样。围绕发射井,建了指挥控制中心,火箭仓、燃料仓以及整个发射场官兵和技术人员的生活设施,其中最重要也最危险的液氧存储仓,被建在一个远离发射场的矿洞里,德国人为此专门修建了一条狭窄的巷道通往那里。这个巨大的山洞通三道通风井进行空气交换,井口也都以杂草和树木做了精心伪装。

“这鬼地方,太复杂了。德国人成鼹鼠了,挖了这么多洞,真是扑簌迷离啊。”山姆感叹了一句,还出人意料地用上了成语。

“娜塔莉这一枪算没白挨。”他忽然觉得自己多了句嘴,悄悄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一眼杰克。

杰克没有理睬。

山姆把头转向了威廉,来掩饰自己的尴尬:“这鼹鼠洞要毁掉,您得要多少炸弹啊?地狱男爵先生。”

威廉耸耸肩。

“不是炸掉,”马修说,“是要夺取并守住,至少三五个小时吧。”

“这么大一片,”杰克说,“至少得要一个营。”

“上哪儿找一个营去?让英国人空降一个营的伞兵下来?”山姆打趣道。

“运输机过不了海峡。”尽管知道山姆是无话找话,杰克还是反驳了一句。

“他开的运输机是过得了海峡,”威廉说,“但一架也最多只能带30个兵。”

“对了,”威廉恍然大悟似地说,“马尔罗,那个贝尔吉上校,他不是说能召集1500人的游击队吗?”

“文人就会纸上谈兵,他说的是15000人,夸夸其谈,他能找到150个人就不错了。”马修不屑地说,“就算他有150人,又能怎样呢?靠步枪和手枪可打不下维奥维庄园。”

“那些波兰战俘,”威廉指着平面图上的战俘营,“那400个奴工,武装起来,就是一个加强营。”

“还得搞到重武器。”马修补充了一句。

“怎么撤出去呢?”杰克看着地图,“德国人一定会把这里重重围住,咱们都好说,多少德国人都拦不住咱们。但是这么多人,打完了怎么把他们都安全得撤走?我们总不能让他们全部战死在这里来掩护咱们撤走吧。”

听完大块头少有的长篇大论,威廉看了眼马修,见他仍在出神地盯着地图,几个人一起都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