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秦王之谋

“承乾殿”乃是“唐王”李渊赐于秦王李世民的居所,位于“太极宫”以西。虽不及太子李建成所住之东宫的雄伟气派,然这“承乾殿”却也修建得不落俗套。殿门口摆放着两只白玉雕刻的镇宅麒麟,由琉璃瓦和香楠木搭建的殿门,从中间至两旁共设有“五门”。正中的正门最为宽阔,两侧延伸的偏门则依次收窄。

入殿可见七曲回廊、钟楼、鼓楼、绿湖及花厅,转过花香四溢的“斗锦厅”后,便是“议事堂”。与帝王的“议事殿”有所不同,皇子的议事堂内并不设高阶王座,而是摆放着皇子与众幕僚的主宾席。议事堂共有四座,其中一座设在西北角一偏僻幽静之处,堂内更是建有三个暗门、两处密室和一条密道。

正堂之后,是李世民特意命人整修的“演武场”,划分出跑马、射箭、练桩等多个习练场地。而“承乾殿”的东西两侧阁楼群,则是皇子的妃嫔及宦仆们的内阁。殿外紧挨宫墙处另建起一座楼宇,乃是幕僚宾客的临时休息之所。作为秦王的入幕之宾,李靖父子有时便会在此处处理公务。

“议事正堂”共有三层,顶层由雕花屏风简单地围隔出两个“雅间”。立于顶楼,登高远眺,目之所及尽见宫城之繁华,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李世民及几个幕僚官员,正在此处商议被强迫承接的“龙瀛剑的赏剑大会”之事。

“夜已至深,诸位却因世民而奔波至此,世民心中有愧,先干为敬!”李世民将樽中酒一饮而尽之后,却并没有停手的意思。他又自行将酒樽倒满,再饮一樽。三樽下肚后,方才罢手。

原来李世民、刘文静和李靖自“紫宸殿”集会解散之后,却并未返回各自的住所安睡。他们与太子李建成、王珪二人寒暄过后,便又聚到了这“承乾殿”的“议事堂”。裴寂则被李渊留下促膝长谈。

除他们三人之外,李世民还命人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等人也连夜召来。距离赏剑之期仅剩十日,各方均需部署妥帖,时间已是非常紧迫,刻不容缓。他与刘文静和李靖均是半日水米未进,是以他吩咐在此“宴宾阁”摆好宴席,众人边吃边议。

“世民,你慢些喝。”长孙无忌看李世民喝得有点猛,他瞧了一眼李世民盛酒的酒樽,足有半个海碗一般大,便忍不住劝了一句。空腹喝酒易醉,更何况是烈酒。他与李世民相识于微,且李世民已迎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两人乃是郎舅关系,所以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他二人便会直呼姓名。若叫爵位官阶,反倒显得生分。

“无忌,不碍事。这天寒夜冷的,众位却因我而离开软榻暖褥,该罚!”李世民爽朗一笑,道:“大家不必拘谨,来来来,喝酒吃菜,暖暖身子。”为了增加与众幕僚臣子的亲近感,李世民私下里总是谦称“世民”,或是自称“我”,而不称“本王”。

一干人等纷纷落座之后,那刘文静先开了口,“殿下,陛下此举似乎颇有深意。”

李世民淡淡一笑,并未回答他的问题。他故意岔开话题,道:“方才多谢刘叔了!”他指的是在“紫宸殿”上,刘文静替他“挡祸”之言。刘文静比李世民整整大了三十岁,且于“太原起兵”之前,二人就相谈甚欢,李世民一直尊称他一声“叔叔”。

“殿下,您快说说这赏剑大会到底是咋回事儿啊?”段志玄是武官,为人处事都耿直了些。他适才听李靖将事情说了个大概,感觉似乎是一个难缠的活儿。为秦王殿下忧心的他,急匆匆地问了出来。

李世民望向李靖微微点头,李靖会意,便将前因后果向在座诸位一一道出。

“殿下已有良策?”杜如晦听罢李靖所言,望向主座上的李世民。

“自出‘紫宸殿’,我便在思索着此事。”他对李靖说道:“李卿,让青鸟飞书予‘高人’,详细告知此事,询问‘高人’的意见,并密令请‘国定钦使’黄小姐务必于大会三日之前,抵达长安!”

相比他们这些或是深在长安城内的文人、或是四处带兵打仗的武将,黄伊榕师徒这两个纵观江湖武林全局,又四处奔走、行事隐秘的武林高手,对于此事,或许能提供更多的帮助也说不定。李世民甚至隐隐有一种直觉:他师徒二人,对于‘卓君宫’和‘龙瀛剑’的了解,应该比在座的各位都多。且近几日江湖中流传得沸沸扬扬的一则新消息就是——黄伊榕与身负“龙瀛剑”的郭旭扬关系非浅!

“杜卿,我需要你帮忙下令:调动包括‘奇缘酒楼’在内的,所有我大唐的情报网,搜索苍夜的藏身之所,并伺机找出元吉被关押之处。一有消息便立刻通知于我,且莫擅自行动,以免打草惊蛇。”

杜如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唐国的谍报网超出了他的想象,可谓是遍布全天下。整个谍报机关是“李唐世家”早在隋文帝杨坚在位之时,便已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漫长岁月的完善与变革,此时已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方式,故而讯息收集及传递,都极其地机密与迅捷。若是将整个大唐的这张巨网同时拉动,真有可能能找出苍夜和齐王的下落。

李世民目光如炬,“杜卿,明日一早你便向谍报机关施压,要求他们在三日之内,必须将‘卓君宫’和苍夜的全部信息,报至我处!”他顿了顿,复道:“苍夜既然在信中言明:只要我等按时召开赏剑大会,她便不会加害元吉。因此,我们须向天下人宣扬我大唐于十月二十五日大赏‘龙瀛’之事,向苍夜表明足够的诚意,减少元吉的凶险。”

“志玄,我已向父皇请命:大会前后的十五日内,由我接掌长安防务,此事便交由你来负责。苍夜行事诡异,我等皆不知其所图,须防止她与其他番王势力相互勾结,利用赏剑之机,混入城中,刺探我大唐之军政虚实。宫城之中须加强戒备,尤其是父皇和母后的寝宫。通告下去:长安城的宵禁时点提前半个时辰。”

正在吃菜喝酒的段志玄听到秦王下令,立马放下酒樽,弹起身来,抱拳躬身,慷慨激昂地道:“志玄得令!必不负殿下之重托!”

李世民面上带着笑意,打手势示意他坐下说话,“志玄不必多礼!我相信你一定能将此事做到最好!”

李世民又转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你传我口令至各戍边的将领,让他们务必把守好各路关卡及城门,防止外敌入侵。长安需戒严,边塞亦要稳固。这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大意不得!”说罢,他将自己的王爵亲令,交给长孙无忌。

虽说“秦王”的令牌完全不能与皇上的虎符相提并论,然由于李世民贵为皇室,却连年亲自带兵征战,且缴杀敌寇甚多,故而在军中树立了较大的威信。是以他传的命令,但凡是对大唐国有利的,将卒们基本都会听从。而“秦王”令牌,交给长孙无忌这个亲人,李世民还是比较放心的。

“刘叔,劳烦您多多物色几位能言善辩之才,待到众‘王府势力’与武林豪杰向长安汇聚,你们便私下游说他们与我大唐交好。大会之时,能不与我大唐纠缠,并与我们同相呼应之人,自然是越多越好!”

刘文静轻捋长须,笑着看向李世民,目中掠过赞赏之色,“殿下,你这是打算把这‘烫手山芋’翻成‘逆转之机’啊!届时齐王殿下平安归来,各方势力又因此而投奔我大唐,则陛下之欣喜,可想而知。”

李世民微笑着摇了摇头,“刘叔,实不相瞒,世民确实很想看到这样的局面,然最终结果,晦暗难明。我等皆需慎之又慎、见机行事才是。”他顿了顿,复道:“大家对外只说是为了广交各路番王英雄,才开此大会,以避免世人不必要的猜疑。”

“殿下,选址是此事之关键。”杜如晦虽是文人,说话却是铿锵有力,“长安城外三十里西郊的‘大王山’,如何?”

“杜卿所思与我不谋而合!”李世民抚掌称赞,道:“隋文帝当初在‘大王山’上建有别院,我等只需稍做变动修缮即可。十日之期,修筑出可彰显我大唐神威的‘观剑台’,并非难事。且上山之路仅有四条,必得设重兵把守四条要道,严查上山之人,收缴来者兵器,限制跟随人数。若不予配合,则拦在山下。”

他望向房玄龄,微抬酒樽,“房卿,你心细如发,此事交由你来操持,最为适宜。我会加派人手供你调配。”他又对李靖说道:“李卿,房卿不会武功,有劳你和令郎从旁协助。”

“至于拿怎样一柄‘剑’来赏……”他晃了晃樽中酒,“我想暂且等一等‘高人’和黄小姐的回信。”

**李世民麾下的牛人实在太多了,只能挑几个来写,否则非主要的人物太驳杂,反而冲淡了剧情,但是真心感觉每个人都好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