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谁都需要老婆

刘俭的话,可以说是触动到了张辽的神经,让他感激涕零。

他实在是不明白,自己与刘俭原先并不熟悉,刘俭为何对他如此见用?为了他竟这般的煞费苦心!

当然,张辽若也是穿越人士,知道历史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自己中年之后的建树的话,那估计他也就能明白刘俭为什么对自己这么重视了。

“丞相对辽如此厚恩,张辽无以为报,此番前往并州,必然认真办妥丞相交办的每一件事,不辜负丞相期望。”

刘俭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文远,我等着你在并州有所建树,然后再将你召回到长安,这次去并州需要些什么,只管跟郭奉孝说,我会提前派人跟他打好招呼。”

张辽随即拜谢,起身告辞。

不过在临走之前,张辽看了一看了看刘俭桌案上的茶叶与茶具,道:“丞相的茶叶可否赐予末将一些?”

“当然可以,可你不是不喜此道吗?”

张辽回答道:“丞相说了,茶叶比起酒更加的醇厚,更加的令人回味,如此末将想试一试,今后戒酒饮茶,况且每每能看到丞相赠赐的茶叶,辽也能想起丞相今日对辽的教诲。”

“文远果然是重情重义之人,好,那这茶叶我就多送给伱一些。”

“回头,你在并州若是不够喝了,就直接问郭奉孝索要就是,他现在喝这东西喝的可多了……而且都是从河北商贸协会手中拿到的上等货,他还总赊账……”

“你说这哪像一个刺史应该干出来的事儿?”

张辽听刘俭说的有趣,也不由乐了。

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壮志豪情,一心想要前往并州,为刘俭建立一支强大的并州军。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现在的张辽,心中就充斥着这种感觉。

……

吕布等人投降了刘俭之后,刘俭下一步就开始整备西凉军的这些降兵降将了。

这些降兵降将,刘俭不可能全都留下充军,军队太多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实在是太重。

经过一番仔细的清点,吕布麾下所部,张辽麾下所部,张济麾下所部、董敏,董璜带来的军队……再加上与胡轸交战时投降过来的西凉兵,总计人数达到了六万人。

而剩下还有数万西凉兵目前正四散在雍州境内,还有一些正在向着凉州的方向逃窜。

往凉州方向逃窜的那些西凉兵,刘俭并不在意。

有徐晃镇守在陈仓,他们大部分人都逃不回去,只能被滞留在关中之地。

但是,散布在雍州境内的西凉军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关中地区治安的不稳定因素,成为迫害普通百姓的祸患……亦或是成为山贼草寇,仔细想想,这些人在民间的危害非常大。

为了能够减少境内的不稳定因素,刘俭当即下令,在关中各郡县张贴告示,允许这些西凉兵投降。

只要肯投降,一切罪责皆可以既往不咎,而且还能够重新归于军队,并分发粮食。

当然,这个事情是有一个时限的,超过时限不归的,统统划为叛贼,日后派军队剿除,格杀勿论。

此举一出,果然使得四散在关中的很多西凉军士星夜前来归顺。

而这些普通的西凉军,刘俭将他们当中的精锐挑选出来,组成新的西凉军,并打散在自己麾下的各营之中。

西凉军军士,不同于普通的河北军士,虽然勇猛好战,但是他们的性子都太野了。

凉州军士和西凉将领一样,一个个桀骜不驯,狂妄自大。

况且,凉州边境的人在毅力方面和中原人大有不同。

若是让他们成群聚集,今后说不定还会惹出什么乱子。

对于那些西凉的战将,刘俭虽然是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也肯任用他们,但是对于这些人,刘俭并不放心,因为凉州人在义理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

万一他们哪天心情不好了,突然聚堆儿起来造反,刘俭又得花好大的力气收拾,因而将他们打散分在各营之中,彼此无法互通,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他们闹事的频率,起到稳定的作用。

不得不说,刘俭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而除去收归于各营的西凉军精壮之士,剩余的西凉军士,刘俭则是让他们重新屯田务农,并为他们登籍造册,想将他们安置在关中或是三河地区。

其实,让西凉军屯田务农这件事儿实在是有点儿麻烦,这些老兵痞子都是在战场上常年杀人惹事儿的主……

如今,你让他们集体务农?

他们愿不愿意干是一回事,他们能不能干明白是还是一回事。

对于刘俭提出的,让西凉军务农屯田这件事,很多人表示出担忧之情。

但刘俭表示,这件事他已经做过深思熟虑,请大家不要过于担心。

西凉军都是边郡子民出身,但是河北的并州和幽州,那里的人又何尝不是边郡人出身呢?

而且,如今鲜卑、乌桓、匈奴很多部落都已经被河北征服,划入汉民族之中,这些人连汉人都不是,难道他们比西凉军比还难管?

至少西凉兵还是属于汉朝人的子民的吧!

如今的匈奴、鲜卑,还有乌桓等诸多部落归属到汉朝后,河北官署已经为他们登籍造册,并将他们归入到了人民公社体制。

以人民公社的集体管理方法来督促他们,教他们耕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以公社监督的方式管理他们的生活监视他们的行为,对他们施展教育……虽然期间异族反叛的事时有发生,但是并没有发生过巨大事件。

因此,刘俭觉得将这套体制套在西凉军身上,正和其时,一则有经验可依,二则制度可行。

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限制住西凉军反叛的事情。

众人听了这个话,皆表示有道理。

不过,荀彧却说出了西凉军和异族的一个不同之处。

“丞相!末吏以为,西凉军在很多地方虽然和鲜卑、乌桓等各族相似,但是他们却还有一个不同点,就是眼下丞相要收归于朝廷,让他们务农的西凉兵,都是常年征战于战场的悍勇之军。”

“而我们受降的那些异族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民众,当然,异族人都是马上民族,普通民众也都是可以作战的,不过相比于西凉军士,他们还是差了一截。”

“毕竟鲜卑、乌桓还有匈奴的有生战力,在当年的几场大战中都已经被丞相消灭的差不多了。”

“如今剩下的男丁,距离当年相差太远,虽然也具备战力,但已不足为惧。”

“所以说,在约束方面,虽然双方没有不同,可一旦聚众造反,凉州军跟普通的异族相比,还是有优势的,其战斗力不俗啊!”

荀彧的话让刘俭恍然大悟。

他用手轻轻的敲打着桌案,说道:“文若之言,果然是老成持重了。”

“不错,西凉军确实是不可能和普通的军士可比。”

荀彧道:“公社确实可以对西凉军士形成有效的管理,但是这些西凉兵的躁动之心,还是需要想办法安抚的,至少要让他们对大汉朝和务农生活有归属感。”

“末吏觉得人民公社在衣食工作方面可以给予这些西凉兵足够的保障,但若想要这些老军汉完全融入到人民公社体制中专心务农,那还需要给他们下些猛药。”

“哦,文若有何高见?”刘俭对于荀彧的言论似乎颇感兴趣。

毕竟荀彧经过这些年和刘俭的配合,能力越来越强,眼界越来越开阔。

有的时候他的见识真的是不输给身为穿越者的刘俭。

荀彧说道:“鼓励通婚!让这些西凉兵有妻儿的牵绊,只要有了女人和孩子,就可以慢慢的磨消这些兵痞的心性。”

“就算是不能够让他们完全的安下心来,但至少也让他们心中有了一份牵挂,也让他们的心中有了一份顾忌。”

刘俭听到这儿,大致明白了。

“文若的意思是想要赋予人民公社给单身男子匹配女子婚配的职务?”

荀彧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天下纷争不断,战乱不止,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的黎庶而言,娶妻生子已经成了一种奢求,没有妻儿作为羁绊的男人,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不好控制,唯有以小家治人,使其有了牵绊,方能使其为大国尽心效力!”

荀彧这话说的很中肯,别说是乱世了,就是在太平盛世,最底层的百姓想要娶妻生子也是一种奢求。

毕竟在这个世道,越高层级的人,越能垄断大部分的资源,而在这个时代,女人也是一种资源。

阀越望族且不说了,相当于一部分的小农地主都能垄断大部分的女人资源。

他们家中的庶出子,女人也不止三五个。

虽然大汉朝严格的执行妻妾制度,但是对于有钱有资源的人来说,这些都不是事。

人家就算是不给名分,想把哪个女人收入房中,也可以照样收入房中。

如此,在社会上就造成了女人资源分配不均的短缺。

而这些短缺的资源是从谁的口中拿走的呢?自然就是那些最底层的男人

如今世道更是变成了乱世,娶妻生子,对于最底层的男人来说,就更是成了一种奢求。

这样的社会发展,既不利于民生安定,同时也不利于大汉朝的人口结构。

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

“看起来,调配底层人婚姻的事情确实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文若的意思是,要趁着这次机会,给西凉军的兵士婚配妻子,让他们生儿育女,如此,就可以磨消他们的野性,让他们安于耕种,不会肆意引起叛乱,是吗?”

荀彧说道:“现在乌桓鲜卑还有匈奴很多部落也都已经成为了我大汉的子民,他们开始受到汉化教育,学习我大汉的知识,经过一两代之后,他们就会彻底的融入我大汉民族,包括荀某执掌幽州这些年,发现汉民族与这些异族之间的通婚存在着一些隔阂。”

“首先,汉民族的子民不愿意和异族人通婚,因为他们从心眼里对这些异族多少有一些歧视,而异族人也不愿意和汉民族通婚,如此一来,就会延缓部分汉民族和他们之间融合的进程。”

“西凉人久居边塞,行事倒是没有中原的汉族人那般的拘谨,末吏的意思是,不妨将他们分为数屯,安排往并州以及幽州的边郡,让他们在当地屯田,然后再由公社集体为他们指配异族女婚配生儿育女,加强我们与北方异族民之间的融合速度,彻底的将异族纳入汉朝的人口结构之中。”

刘俭点了点头,道:“实乃金玉之言,对于底层黎庶的婚配问题,朝廷今后不能不管,你们要拿出个章程,包括奖励年轻人早婚,生育免税,生育补贴,还有一定要想办法调配婚姻解构,尽量的控制女人被豪族都纳走了!要出一份能够切实实施的!”

“诺!”

众人心中对刘俭执政的方法都心生佩服。

这位刘丞相真是与一般人不一样啊,可谓事无巨细。

连普通百姓的婚姻大事,他都要替他们想。

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是刘丞相操心不到的?

也不是刘俭想操心,只是有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事,实际上会影响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未来。

人口结构不能疏忽,一定要鼓励优婚优育,多婚多生。

基础人数提升上来了,这个国家才能够强大。

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大汉王朝才能有足够的余力向外继续扩张征服,并将自己的文化向海外不断的输出。

西凉兵士的事情,刘俭就交给荀彧去做了。

随后,刘俭又将董旻和董璜找到了他的面前。

对于这两个人,刘俭已经决定给予重用。

董卓身为太傅,今后不会管任何事情的。

董家的未来就落在了这两个人身上。

刘俭重用他们,也是为了给董卓一个交代,让董卓能够安心的在长安城中颐养天年。

而且有了董氏家族的两个人相助,对于他日后收复西凉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与两个人的谈话等,刘俭发现董旻也岁数不小,他不想在军中继续征战了,也想留在长安过几天消停日子。

于是刘俭敕封董旻为昭文将军,关内侯,并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只是拿着俸禄享受,在长安过安稳太平日子。

至于董璜,还很年轻有冲劲,不会这么早就退下来。

于是刘俭让他跟在自己身边,继续征战于天下。

董璜是一个年轻人,相比于已经年老力衰的董卓而言,他的进取心还是非常大的,他主动向刘俭请缨,想要在关中之地巡查,去召集那些目前尚未前来投降的败兵。

听到董璜主动请缨,刘俭当即表示,让他领本部的三千人马在关中各地巡视,若是看到已经在地方形成了贼寇之势的西凉军,就将他们统统召集,若是对方不降,他就负责就地剿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