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汉室人杰
中原方面的事情解决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大汉朝的兖州地区实在是太过残破了,换成原先的兖州,在黄河流域也是大汉朝的一大经济地区,不论是粮食、人才还是各方面的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
但是自从中平年间之后,天下大乱,原本富庶的中原地区,经过了十年的战火摧残,变成了如今这样一副鸟样子。
刘齿到了兖州之后,虽然有河北方面的物资支持,再加上有先前河北屯田以及产业发展的经验作为辅助,但是刘齿依旧感到非常吃力。
其实这也难怪,中原地区已经成了一片没有法制管束的地方,就算不算那些到处为祸的山贼草寇,光是地方的黎民之间,彼此间没有法律约束,普通黎庶互相抢夺粮食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就算是召集他们重新来屯田,但是他们的行为已经没有了约束,所有的生存的事儿,都是要靠抢或者是靠打,这样的形势又怎么可能在朝夕之间就改变了?
针对这种情况,刘齿也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派人去往朝廷,向刘俭咨询应该怎么办。
刘俭在收到了刘齿的密信之后,只是给他回了八个大字。
“执行法律,赏罚分明。”
刘俭知道兖州的摊子非常乱,让刘齿一个人全盘处理,也未免过于难为他。
于是,刘俭给刘齿配备了一名非常厉害的人物。
这个人就是汉室宗亲……刘晔。
刘晔这个人,是由甘陵王刘忠在离开长安之前,推荐给刘俭的。
刘晔字子扬,乃是淮汝名士。
刘晔七岁时,母亲去世。
其母临终时说:“汝父之仆人有诬害人的秉性,我担心自己死后会出乱子,希望汝和汝兄能够铲除此人。”
于是,刘晔十三岁时就按母亲遗命,斩杀了父亲宠信的侍者,而后又坦然向父亲请罪。
刘晔之父刘普大怒,但知道刘晔的动机后也对他十分欣赏,不作苛责。
刘晔也因此名扬淮汝之地。
当然,当时的情况就是,利用这种手段故意来提升自己名声的人不在少数,谁知道是不是其母临终之时真的下了这个令,还是刘家人故意借一条人命来让刘晔扬名……这些就不得而知了。
刘晔二十多岁时,天下大乱,扬州地方的豪强们大多不愿抑强扶弱而且狡猾残暴。
当地有郑宝、张多、许干等人拥兵自重,其中以郑宝最为骁勇果断,才能和力气都很突出,为当地人所忌惮,当时郑宝想掳略百姓渡过长江到江南地区,看中了刘晔是当地的高族名人,想要强逼他倡导这个计谋。
刘晔知道后颇为忧心,于是细思良策。
此时曹操已经占据了扬州,派使者来招揽刘晔,刘晔去见使者,论及当前时势,并请使者在他那里停留数日。
然后他派人通知郑宝,就说是曹操的使者来了,有意与郑宝联合。
郑宝于是带数百人带着肉和酒迎接使者,并等待刘晔。
刘晔则在中门外设酒菜饭席给郑宝部众,自己则与郑宝在内宴饮,并暗中要人借敬酒的机会杀掉郑宝,但郑宝原来不好酒,并且很留意他们,令那人不敢下手。
刘晔于是亲手用佩刀斩杀郑宝,并斩他的头下来,并向他的部众恐吓:“曹使君有令,敢有动者,与郑宝同罪。”
郑宝的部众见此都很震惊和害怕,跑回营舍。
当时营中尚有精兵数千,刘晔为防他们作乱,即骑郑宝的马匹到郑宝的营门前,向一些首领陈说祸福利弊,最终众人叩头迎纳刘晔。
刘晔入营后安抚群众,令众人归服,众人更推举刘晔为新首领,但刘晔以自己为皇室宗族,不想拥兵,与是将那些部曲都委托给庐江太守刘勋。
现任的庐江太守刘勋与曹操乃是旧交,曹操昔日也是通过刘勋知道了刘晔,故而方才派人来招揽刘晔,而刘勋也是极力将刘晔向着曹操推荐。
曹操不断的派人去向刘晔示好,并以重礼想要招募刘晔。
但是很可惜,此时的刘晔心有所属。
其实,对于曹操和袁绍,刘晔心中多少是有考量的,但是最终,他还是决定放弃这个两位南方的诸侯。
刘晔自觉,他身为汉室宗亲,在这个大争之世,不能够向刘氏宗亲效力一起扶保皇室,反倒是投入到曹操或是袁绍这两个南方霸主的麾下,事情传出去,多少有些损害自己的宗亲颜面。
特别是,在这个世界上,又不是没有汉室宗亲能够与曹操和袁绍对抗!
大汉朝的天下,还有一位绝顶牛逼的汉室宗亲存在!
只要有这个人在,汉室的复兴就有希望!
毫无疑问,这个人就是刘俭。
刘晔毕竟是汉室宗亲,且在汉室宗亲之中颇有名望,很多宗亲名士与他早有往来,其中更是包括刘虞。
而刘晔也在数年之前,下定决心北上,先到了青州刘虞处,后又投入到了东海王麾下,随后又辗转见到了甘陵王刘忠,成为了他的幕僚。
其实,依照刘晔的才能,甘陵王刘忠或是东海王,根本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通过这两个人,刘晔可以投靠向他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刘俭的麾下。
毕竟,由刘氏宗亲或是诸侯王向刘俭举荐自己,可以让刘俭更加的重视自己。
像是甘陵王刘忠或是东海王这些诸侯王,在刘俭面前的推荐,多少还是颇有些分量的。
但刘晔不知道的是,即使没有甘陵王刘忠的推荐,若是他刘晔前往投奔,刘俭依旧是盛情相待。
毕竟,这可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啊。
不过对于刘晔,刘俭并没有着急让他露头,对方是汉室宗亲,只要好好培养,日后定然能够成为刘氏江山的重臣,不过这起初要让他担任什么职务,这一点也让刘俭犹豫了好一阵子。
而也就是这个时候,正好兖州需要开始整治了。
于是刘俭决定了给刘晔一个重要的位置,那就是东郡太守。
不要小瞧东郡,在兖州诸郡国之中,东郡可以说是一个地理位置、人口、经济都非常重要的大郡。
其重要性就连张邈所在的陈留都无法与之相比,若是能够发展好东郡,那就等于稳定了半个兖州。
所以说,东郡之地在兖州是具有代表性的,若是能够将东郡之地的匪寇之乱、地方豪强之乱,还有屯田以及安抚流民的事都做好,那么对兖州其他郡国的影响会非常的巨大。
所以这个兖州太守一定要选一个合适的人。
经过一番思来想去,刘俭觉得刘晔这个人最适合了,于是他决定任命刘晔为东郡太守,到兖州开发东郡,给其他各地的郡守以及官吏打一个标杆。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刘齿这个兖州刺史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刘晔在知道刘俭想要任命自己为东郡太守的时候,顿时吓了一跳。
饶是他当年亲手将郑宝斩杀,也没有今日这样的紧张和惊吓。
也难怪,刘俭一下子将他扶持到了这个两千石的太守。是不是有些提拔过头的?
于是,刘晔急忙来见刘俭,向刘俭阐述这当中的利弊。
毕竟东郡太守这个职务有点太大了,以他现在的资历来说,实在是担当不起。
但是刘俭却对刘烨解释说,他自然有他的想法。
刘俭的意思是,刘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资格就任这个东郡太守,因为刘晔先前在青州刘虞麾下待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因为刘晔离乡的特殊原因,刘虞特批让他参加了青州当年的乡试,郡试和州试。
而刘晔也以州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青州当地的第一名。
刘俭觉得刘晔既然有这样的成绩,那就自然要委以重用,毕竟现在将刘晔提拔起来了,也就是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可以进一步的确立科举制度在大汉朝的地位,同时有效的打击那些意图恢复察举之人的信心。
刘晔在听了刘俭的诉说之后,大概明白了刘俭的意图,不过他还是向刘俭建言,就算是青州科举的第一名,但是若是要让自己直接担任一个两千石的太守,反倒或许会适得其反,让人借着这件事打击科举制度。
刘晔觉得自己若是能够担任一个六百石的郡丞,辅佐刘俭新任的东郡太守,将东郡治理成兖州的标杆,这样就让人找不出借口来打击科举,毕竟六百石的郡丞,他这个青州州试的第一名,还是能够配得上的。
刘晔的想法和他诚恳的态度,让刘俭很是欣慰,看来他的这位同宗兄弟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刘晔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干什么,也能善于冷静的分析局势,再加上他先前在淮南杀死郑宝的那件事,足以证明他不但智谋超群,而且勇略过人。
兖州现在的局势,乱民遍地,到处都是盗匪,非得是一个智勇双全、军政双绝的人物去了,才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于是,刘俭同意了刘晔的意见,让他成为东郡郡丞。
至于东郡太守,则是交给了董昭,毕竟在能力方面,董昭也绝非一般人可比,有他和刘晔搭档,大事可定。
董昭在朝堂时间够久了,这次下放东郡,也是给董昭一个机会。
至于兖州其他的州郡以及各级官署,刘俭都相应的安插了一群英才。
河北这些年培养了很多年轻的精英,这些年轻的精英都是从河北大学毕业的,而且都参加了各县、各乡、各州的科举考试,取得了名次和成绩,榜上有名,他们充分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而且不止是河北大学出来的英才,包括关中、司州以及三河等地参加了科举应试并取得了功名的士子,刘俭不论他们是贵族还是寒门或者是豪强,只要他们上榜,通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可造之材,刘俭就在这次的兖州大任命中给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
当然,并不是说考试考的好的学子就一定可以成为好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用科举制度提拔起来的官员,至少目前相对而言还算公平公正。
能够通过考试的人都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增加了知识储备,借此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人才。
比靠着那些在乡中耍手段,做虚假声名,用各种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来博取名声的人来说,科举的官员实在是好了很多,更堪大用。
刘俭打算用兖州这次大任命来让天下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公平的存在,只要大家都奋发努力,就都有机会!
靠着门第和关系煽风点火造势来增长声望当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兖州的官员是都安排好了,但是军事力量也一定要布置妥当。
刘俭让张飞负责在关中继续都督各路诸将操练兵马,而赵云则是在中原兖州各地平定当地的匪患。
对于兖州的暴民,刘俭觉得让赵云这样的人物去平定最为合适不过,毕竟赵云是一个既勇武同时又非常冷静的骁勇之将。
他能够根据形势,有效的判断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究竟是应该剿,或者还是招抚,再或者是抚剿并用,各种情况,赵云心中都有数。
而且中原之地暴乱了这么久,绝不仅仅是动用军事这么简单。
赵云也是乡里义勇军出身,对于这样的乡中叛民所组成的叛军,赵云更能够捕捉到他们的心理诉求,同时也能够用更合适的方式来令他们归顺,若是拒不归顺的,赵云也绝对会为了国家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消灭。
若是派遣颜良、文丑这样的将军去,只怕会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匪寇,就通通消灭,一个不留的。
让赵云去更符合国家的利益,而且这对赵云本人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历练。
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刘俭就开始在长安等待兖州方面的好消息了。
同时,他开始派人前往凉州,给凉州当地的叛军首领送书信,让他们赶紧归降朝廷。
凉州的叛军方面,除了马腾和韩遂这两只巨大的叛军魁首之外,还有程银、侯选、李堪等十余路叛军,他们所率领的兵马都不少,大大小小多则数万,少则万余。
而且他们跟凉州本地的羌人极为亲密,能够得到羌人的支持,所以说这些叛军还是比较难搞的。
按照手下将领们的谏言,朝廷大军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进兵凉州,这样一来,也可以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刘俭却在大军出征之前,就派人去通知这些叛军,让他们投降,是不是未免有些过于急躁了呢?
但能够理解刘俭意图的人还是有的,比如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就非常明白刘俭的战略意图。
现在刘俭致力于稳定关中的局势,开发兖州,而且河北方面也在全力的用财货资助关中河内以及中原地区,可以说整个国家都在动用全部力量帮助黄河南岸的居民恢复生产。
在这种时刻,刘俭还没有余力对西凉叛军动手,但是西凉叛军却有能力对朝廷搞突袭。
若是西凉的叛军在这个节骨眼上派兵对着关中实施劫掠,会很大概率的使朝廷目前恢复民生的政策受到阻碍和延迟。
刘俭现在最最需要的就是抢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黄河南岸的产业恢复,这对于大汉朝和他本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容不得旁人干涉。
刘俭现在给西凉方面的一众叛军首领写书信劝降,其言下之意就是摆明了朝廷马上就要对凉州用兵。
这样一来,这些人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刘俭可能在集结军队准备西征,他们就不会向关中进兵,而是会制定各种防守策略。
这样一来,就可以从侧面保证关中以及司州的发展不受他们影响。
可以说,这是一种唬人的战术,但是非常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