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皇位传给祁王多好

在明初的时候,尤其是洪武一朝,是宦官最黑暗的时代。

太祖皇帝朱元章为了防止宦官干政的情况出现,在宫门前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碑,上面铸着八个大字——,上朝的官员每天进宫的时候,都能看到这块铁碑。

到了朱祁镇这一朝,权倾朝野的宦官王振看这碑不顺眼,直接给开国皇帝的手迹给扔出去了,大明朝的宦官不得干政,成为了一个笑话,而朱祁镇对于这种侮辱太祖的事情保持沉默。

天启帝任由太监魏忠贤做大,其实也是迫于无奈。

明朝废除了丞相,内阁大臣往往成为权臣,明朝皇帝被架空已经屡见不鲜,天启帝也不例外,而他利用魏忠贤清除尾大不掉的东林党,让皇帝重新掌握住了权力。

太监的权力来源于皇帝,皇帝要想解决太监简直是分分钟的事情。不管太监权力多么大,比如刘瑾、魏忠贤,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就成为文臣攻击的对象,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得住。

说到底太监也是皇帝的棋子,需要太监的时候就把他捧上来,不需要的时候就把他丢出去给众人泄愤。

看到这里,朱棣的心里有点数了。

大明兴于洪武,盛于永乐,耻于正统。成化时中兴,嘉靖时堕落,留给天启帝朱由校的大明,已经是一个四处漏风的腐朽帝国了。

朱棣对天启帝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厌恶,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启帝,大概就是——无能为力。

他只能勉强做到,不让大明亡于自己之手。

朱棣已经有了预感,恐怕真如天启帝所想,大明将亡于朱由检之手。

模拟到天启一朝,大明这糟糕的局面已经仅次于当年土木之变后的大明,然而那时的大明,有纵横沙场未尝一败的祁王朱高燨,有出将入相国士无双的于谦,有一代明君景泰帝朱祁玉。

这三个人,放到哪一朝哪一代都能震古烁今,祁王打仗怎么打都能打嬴,于谦守国怎么守都能守住,景泰帝治国怎么治都能治盛。

天启一朝有谁?

他有东林党,阉党,以及在东北威胁越来越大的建州女真?

各种弊病,在帝国虚弱到极致的时候,全都爆发了出来。

朱棣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大明亡国以后,由谁来主宰中原?

起义军?

还是建州女真?

不,都不是。

是西南祁王府!

在嘉靖一朝的时候,十万西南军就可以横行天下,当时的朝廷还没有完全堕落,陷入屡战屡败的局面。嘉靖初期,朝廷尚且还算是清廉,嘉靖帝也还是有志青年,拥有着帝王该有的野心,去收拢皇权,扫平西南!

而当时的祁王府,是最虚弱的时刻,新祁王朱佑榭刚刚继位,西南军人心不齐,面对气势汹汹的三十万朝廷大军,西南及及可危。

然后,嘉靖无了。

新王朱佑榭率领十万西南军,不费吹灰之力,将朝廷军冲垮,俘虏几十万人,从此以后,朝廷每年都要给西南巨额的赔偿款,而祁王府在此战以后,势力愈发雄厚。

当时的祁王府就已经可以横扫天下,在天启朝的祁王府,只会更加的强大。

他随时都可以发兵北上,入主中原!

……

永乐十三年,九月

农历九月,又称,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份,季秋之后,便是孟冬,万物在九月凋零,落叶纷纷为金陵城披上了枯黄的甲胃,犹如迟暮的老将,是一年里肃杀之气最重的一个月份。

看似平平无奇的早朝,在这一天却显得很隆重,陛下昨日下旨,京中官员必须在今日上朝,无论任何缘由,只要还剩一口气,就必须来奉天殿上早朝,抬也得抬过来。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神。出海者,无不信奉妈祖,许愿海上一帆风顺,郑和也不例外。

但是一回到了京城,郑和说的话里就不动声色的将,换成了,将感恩的对象从妈祖,换成了朱棣。

朱棣感慨的说道。

郑和热泪盈眶:

朱棣笑道,

郑和将目光投向了祁王,朱高燨着一身蟒纹袍子,站在百官之首的位置,之前站在这个位置的人,是太子朱高炽。

注意到郑和的目光,朱高燨微微一笑,表示善意。

郑和怀疑自己看错人了,这他妈是祁王?!

他上一次见到祁王,还是在三年前,那时在祁王的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架子,如同谪仙人一般,风流个傥,温驯柔和,一双桃花眸子多情迷人,与陷入党争漩涡的三个兄长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太平王爷。

而如今的祁王,虽然同样年轻,然而却拥有着成熟的上位者气质,分明长相更类生母徐皇后,然而恍忽间却仿佛看到了朱棣的身影,不怒自威。

郑和向朱高燨行礼:

朱高燨也是微微拱手回礼,表示尊重。

郑和心情有些复杂,他回国的这段时间,已经听说了祁王的,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他实在难以想象,就是当初那个温驯的少年,南征北战,开疆扩土,连汉王和太子都栽在了祁王的手上。

这合理吗?

我才出海两年,回国以后大明就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