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二 决战到来

次日一早。

吃过早饭后不久。

桥水镇内外,战鼓声雷动。

随着各军将领有条不紊的调度,几十万大军宛如一架高度运转的机器,从小小的桥水镇涌出,奔向南周的最终防线。

臻州,龙陵城。

烈日之下,巍峨雄城皇旗招展,一望无际的兵甲云集在城墙内外,碉堡、战壕、河口等要塞严阵以待,宛若固若金汤的钢铁堡垒,扎根在两条山脉之间的平原大地上。

还在龙陵城的西侧,有着南周母亲河之城的淮河流淌而过。

城墙之上,南周统领于忠成,手按帅剑,走在身着龙袍的和仁帝身后。

和仁帝,便是南周的太上皇。

也就是在他的手里,南周的国力达到了一种巅峰,尤其是和仁那几年,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尚武之风浓厚。

死去的南周大将军周九岳、国师左千机都是在这个时候被提拔出来的,使得南周的影响力,超过了楚国。

后来和仁帝一心钻研武道,寻求突破,便将国事交给了太子,也就是现在的桓平帝,并让其继位,自己则退居太上皇,隐于幕后,专心修炼。

于忠成抬手遥指淮河:

和仁帝负手行走,眉头紧锁,丢了淮河以北,南周等于丢掉了半壁江山,若是不将这些失地从楚军手里夺过来,那他死后将无法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

现在楚军汇聚在桥水镇,与龙陵城相距不足百里,显然是与他们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而这一战,南周还不得不接。

因为丢掉了淮河一北,光淮河以南的资源,朝廷支撑不了大军作战太久。

楚军深入南周,战线拉的这么远,后方补给也困难,也是如此。

这一战,南周一定要赢,要是输了,可不旦旦只是无法面对地下列祖列宗了,整个南周,都将有亡国之危。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想到这里,和仁帝回过神来,看着城墙,道:

于统领点了点头:

说着,于统领又指了下城外的石质碉堡,道:

准备如此充分,和仁帝微微点头,心里稍安,随后目光移向不远处的司徒鬼寂、苍松子二人,对他们拱了拱手,请求道:

苍松子微微点头,他的两位学生都死在陈墨的手上,更是被阴阳家逼得退出了楚国,这口气他可咽不下,自然会鼎力相助。.

司徒鬼寂又戴上了那副鬼面具,手持白骨权杖往地上杵了杵,道:

和仁帝刚说完,便听到一道急声传来,继而一名将领急匆匆的来到几人的面前,单膝跪地拱手:

桥水镇外。

近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在平原上行进。

军队的后方,骡马拉着粮草辎重跟随。

步卒行军扬起的沙尘,如烟似浪,遮天蔽日。

...

暮色时分。

远隔数里,震天的呼喊声,传入了城中、碉堡里的南周军耳中。

平原上几十万人行军,不可能瞒住斥候的眼睛,南周军在受到探子来报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做战备,刀出鞘,弩上弦,在固若金汤的防线后严阵以待。

很快,落日余晖下,天际线的尽头,出现了一片白马。

白马之上,陈墨身着蟒袍,腰配屠龙刀,旁边字大旗,在秋风下猎猎作响。

继而,左右看不到边际的人墙,持着长枪长矛显出身影,踏着整齐而厚重的步伐,往南周防线一步步逼近。

近四十万人在平原上摆开,势如排山倒海,肃穆军容,远隔数里,便将防线后的南周军压的额头冒汗,喘不过气来。

龙陵城上,于忠成眉头紧锁,探子不断的从前方来报,汇报详细的楚军动向。

将领们议论纷纷。

于忠成眉头一挑,道:

几十万大军在平原上铺开,远观上看去,就如同密密麻麻的小黑点,给人一种密集恐惧症的感觉。

距离龙陵城还有三里距离,陈墨便在平原上停马,抬手举起了屠龙刀。

令旗挥舞间,全军很快在原地停步待命。

三里在弓弩射程之外,床弩勉强能够够到,但准头上随缘。

前军朝两边让开,重盾兵从后方踏出。

能当上重盾兵,每一个人都是八品及八品以上的武者,手持的重盾在百斤左右,他们整齐划一,朝着龙陵城一步步踏出。

沉重的脚步落在地上,可以看到轻微的震动。

他们嘴中发出呐喊。

龙陵城前方的碉堡里,十几支弩箭迸射而出,破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