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是两利的合作
他手上拿着的就是陈松青这些年在商业交易上的欺诈行为。
陈松青这些年展开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商业收购,使其身上的光环越来越神秘。
但他的这些收购仰仗的不过是向银行借贷,比如汇丰,就借出了一亿多港币的贷款。
其他银行见到汇丰这么干,自然乐意跟随,也借出大量的款项。
因为在他们这些银行家看来,既然龙头大哥都认为可以,他们自然也没问题。
佳宁向银行贷款,通常是以其股票或物业作抵押。
一般而言,银行贷款只限于股票市价的50%,假如股票跌价,贷款人便要拿出更多的股票,或者清还部分贷款。
陈松青深明其中道理,因此他很注重佳宁股票的升跌。
为此,不惜采取各种手法“托市”,或不断发表大动作的声明,或“泄漏”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或高价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使他的公司股价不断上扬,令人觉得这些股票有非常活跃的市场。
这样,申请贷款时,用股票作抵押才会为银行所接受。
但这些都是非法手段。
同时这些欺诈行为,已经导致他的导师兼合伙人钟正文亏损近8亿港币。
除了这些外,陈松青还利用他的股权谋取私利,让他的利益受损。
如果将这些资料摆到陈松青的面前,那自然是商业勒索。
徐洛肯定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因为他还有更好的法子。
但在此之前,他得去拜访船王。
为他的免费报纸保驾护航。
发行免费报纸在现在并非不符合时代,更没有乱来。
现在香港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报业市场,想要发行报纸,一般的手段可不行。
不管如何宣传,销量也不会上升,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烧钱求关注”。
只有这样的做法,才能真正打开《民生日报》的知名度,尽管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但做生意看的是长远。
由于它唯一的盈利模式是依靠广告,所以徐洛对其内容与版面设计都下了功夫。
在《民生日报》的设计中,行距与字距都有留白,字号较大,纸张优质,全彩印刷。
无论是新闻纸的质量还是版面设计的质量,都要优于《明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这样的报纸。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要靠广告来赚钱,只有报纸的版块干净,才会与优质的广告相配。
等到大家都真正接受免费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后,便可以投放广告。
到时候其成本自然是要转嫁到投放广告的群体上。
如此颠覆性的商业手段,造成市民对他有两种看法。
看好的人认为这是传统报纸的颠覆者,新传媒模式的开拓者,未来必定星辰大海。
不看好的人则觉得《民生日报》就是一家用亏损换增长,不停烧钱的公司,一旦现金耗尽,停止烧钱,那么大厦将倾。
《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等各大行业大佬还没下场灭他,其原因便是等着他将自己的血液烧个干净。
这些大佬还专门做了一个调查。
以《民生日报》这样的烧钱模式,即便按照他们说的30万份销量,每天也至少要亏损10万港币。
这个数目一点都不夸张,首先是报纸纸张的成本,30万份可不是小数目,至少也是三万港币打底。
加上人工,这人工除了记者外,还有编辑、出去发放报纸的人。
即便按照一个人的人工满打满算才1000港币,但10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少说也要30个人,这里面就包含记者、编辑、行政人员、外发人员。
光是这三十个人就已经需要三万港币。
其次是印刷成本、办公室租金、税收等。
按照每天10万港币打底,一个月就要烧300万港币。
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钱来烧,也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经得起这般烧钱。
所以大佬们觉得,完全用不着他们出手,这家公司就会突然某天宣布倒闭。
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会断他们的财路。
不过徐洛还是需要船王来护航。
在吴光政的帮助下,徐洛顺利见到船王。
“小徐,你们公司迈步挺大的嘛。”
一见面,船王便笑呵呵道,“而且玩的都是我们看不懂的模式,居然想到烧钱来打开局面。”
老一辈的人通常都是勤俭持家,一分钱当做两分钱花。
这一点在很多香港商业前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远东集团主席邱先生,他就曾规定在公司里,每个员工上洗手间只准用两格厕纸。
新年开工给员工派红包,是港粤地区铁定的传统,不管经济多困难,少说也要百八十的,可他的红包里,居然只有区区五元,还是代金券。
反正船王觉得这小子做生意是没有任何的章法,让人很难用某个词去形容。
给人感觉就乱七八糟。
专门踩钢丝。
“现在的报纸市场饱和,如果不用这种模式,我们很难打开局面。”
徐洛笑着道,“就只能烧钱来经营,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盈利。”
接着话题一转,“爵士,我今日来拜访您,不知您是否察觉到置地的动向?”
“确实是有了动向。”船王点头,“所以你是有什么新计划吗?”
虽然从徐洛那买了计划,不过不代表他真的高枕无忧,所以他时刻都让人紧盯置地的举动,以免自己陷入被动。
徐洛道:“当然不是新的计划,我今日来,是想跟您说说如何在我们报纸上帮您制造舆论的事情。”
船王什么世面没见过,甚至都将他在香港的事情摸得一清二楚,只是还不清楚他是不是真的跟莫斯科银行有关系。
只听到这句话,便知道徐洛的来意,无奈摇头,“好小子,又把主意打到我身上。”
在他看来,即便徐洛如此的烧钱,但保不准会被其他的报社联合起来搞。
可若是他帮自己在他的报纸上制造一些不利于置地,但对自己有利的舆论,这家报纸就变相成为自己的喉舌。
到时候别人想要动,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其实这是两利的事情。”徐洛说道,“正因为我们免费的策略,所以我敢说可以帮您将那些舆论传到全港。”
“这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我们会在您收购九龙仓的过程,充当您的喉舌。”
船王沉默差不多一分钟才开口,目光紧盯着徐洛,“你能烧多久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