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战报所掩盖的真相?!
…面对众人的讨论结果,以及最后给予的赏赐方式,刘协突然发现自己连建议的话语都说不了,就好像自己,真的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而且朝中大臣,对此习以为常,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们商量好了最后的结果,然后呈交给天子,签字确认一下,然后同意就可以了,真要算的话,这也是流程之一。可真是这种简短的流程,却引起了刘协的一阵不满,但又不能够表露出来,就让刘协很难受。然而事实的结果更加的离谱,尤其是对于刘晔来说,尽可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避免自己参与其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世家或者个人,不清楚这件事情的内在原因,可不代表他不清楚。正是因为清楚,刘晔十分明白一点,参与的越少,被发现的几率越低。真要是哪天被捅了出来,那就不是他能够压得住的了,他不行,天子依旧不行。然而,刘晔本想一直安静的待下去,却挡不住现场当中。对于赏赐的讨论,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物-丘林碑。虽说官方给予的话语,是丘林碑不满汉室朝政,再一次带着羌人起兵造反,所以被杨家出手,强行给带走了。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丘林碑真的是造反,杨家怎么可能自爆。区区一个叛军将领,如果只是归顺以后再造反,又怎么可能会将五世三公的杨彪一脉给带走?曹操更是对此心知肚明,自家曹安民的战报描写,就已经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点。丘林碑虽然是被杨家出手干掉的,但绝对不是再次造反,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归顺过。而且在言语的交谈中,曹安民说出了一个让曹操都觉得背后发凉的话语。‘万年公主言丘林碑是匈奴人,一切都是匈奴人的谋划罢了,南北夹击,以破长安之势…’在那一刻,就连成熟稳重如曹操,神色之间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最后更是沉重的呼出了一口气,保持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稳定了下来。相比于丘林碑直接在长安周围爆破,目前展现出来的结果,可以说是一个相当满意的结果了。真要在长安周围进行爆破,别的不说,军政大权在握了他,必须给天下之人一个交代。大汉建朝数百年,匈奴能有几年在长安?还是被汉天子亲自叫进来的,他没有进行阻止,还有一种看热闹的想法。差点看热闹的人,就得当场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丘林碑,那真的就是尴尬无比了。这个明面上挂着天子南军禁军统帅的人物,其实力自然不低,因为造反而亡。那么相关的推举者和举荐者,都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杨家为此付出了代价,甚至付出了超越正常情况下,应该付出的代价。可是汉天子呢?要付吗?天子应该承受这个代价吗?曹操看着坐在位置上面的天子,双眼当中的思考,从未停止过。将事情真相说出来,那么后续的过程就很简单了。天子因此事而引咎退位,换其他人上。可这样的事情,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个麻烦且难以负责的事情。他现在身处的情况和霍光完全不一样,对于天子的更换,也得考虑一下外面汉室宗亲和汉室诸侯的话语。更何况,他还想借着天子的名义,横扫天下,还汉室朗朗乾坤。一旦更换了天子,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一个能要了他命的把柄。届时清君侧,恐怕真的能够要了他的命。他不是董卓,没有董卓那种军队和力量,更无法抗衡这个时候的天下诸侯。可如果不说,这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起爆,到时候不仅仅是对于他而言,对于整个长安集团,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名誉伤害。可以说,在丘林碑的处理方式上,曹操罕见的保持了沉默,静静看着众人的讨论。可是对于刘协来说,丘林碑这么一个听话的人,几乎完美执行了他下达的每一个命令,就算做不到,也尽可能的去做。杨家更是忠心耿耿,无时无刻不在为着他考虑,甚至给他出了很多建议,帮助他做了很多事情。整个朝堂之上,杨家更是用自己的力量,尽可能的去维持他的权势和力量。一方是需要他看脸色的曹操,一方是明面上忠心耿耿的杨家势力。在北上支援的过程当中,丘林碑所率领的军队被灭了,杨家杨彪一脉也没有了。这种斩草除根,不留一点活口的情况,仿佛好像在掩盖着什么。站在刘协的角度,这个掩埋的真相,可能性自然也不多。再看一看曹操世界庞大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这种几乎不受自己管控的力量,对于刘协来说,内心当中又怎么可能接受?从利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考虑,刘协自然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丘林碑根本不是起兵造反,被杨家所灭。毕竟丘林碑就是杨家所联络的人员,杨家吃饱了撑了,去灭丘林碑干嘛?更何况,杨家一个政治家族,哪里来的力量去消灭丘林碑这一支精锐的万人军团。而整个长安城中,有这个力量的人,也只有曹操一人罢了。从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刘协又怎么可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好人?更何况那过于华丽的战报,更像是一种掩盖丘林碑死亡真相的一种现实。通过一件更大的事情,来掩盖住这一场事变。刘协自认为明白了这一切,却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将这种事情记下来藏于心,不显于众人前。对付匈奴人才是最主要的,前提是这个匈奴人真实存在,而不是虚构的。为此,对于战报当中所描述的战绩,刘协都打算如实发放奖励和官职,只为等待后续的言语,一个能够让他占据主动权的话语。借助那一个机会,他才有机会重新掌握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