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都统大拍卖

老张是想通了。

左右荆州满城的工程都是落在王五手上,那他这个总督大人没理由在边上看着。

你小子吃肉,老夫喝碗汤总行吧?

王五也大度表示可以将工程最挣钱的土方交给总督大人。

这个土方还包括隔绝满汉的新城墙所需的石料。

总之,是个大项目。

老张心里琢磨了下,起码二十万两的利润。

够他晚年退休生活了,当下也不再要求更多。

他这人,比较容易满足。

至于荆州满城到底修成什么样,管他呢。

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未想王五又对他道:“你回头看看还有哪些官员有小舅子、表侄做工程的,只要他们愿意干,我都可以分包给他们。”

此提议遭到老张断然拒绝:“不行,这事参加的人不能多。”

“不,我觉得参加的人越多越好,最好湖广州县以上官员人人有份。”

王五意味深长的看了老张一眼,“工程要出了事,总不能让你总督大人一個人顶吧?老话**不责众,朝廷难道还能把一个省的官员全砍了不成?”

张长庚想说别说一个省官员了,再来一个省朝廷也能砍得动。

当年江南奏销、通海、哭庙三大案,江南十个官员就被朝廷砍了九个,力度之大哪是你小子能想象的。

“那随你便吧。”

见老张不肯把湖广官员拉下水,王五也不为难他,转而问他修满城的工程款户部什么时候拨下来,能拨多少。

老张说满城到底得花多少银子他也没数,得回去后让人算算才知道,不过透露工程款不是全部由户部拨付,而是他湖广地区也要承担一部分工程款。

大概户部最多只能拨六十到七十万两,余下的费用基本都得他这个湖广总督想办法筹集。

算上城中外迁居民安置费用,以及给驻防八旗兵圈占的良田补偿费用,修城民役吃住费用

乱七八糟一大堆,恐怕没个大几十万两根本搞不定。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你打算怎么填?从百姓头上榨?”

王五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先从今年应收的夏税挪一部分,实在不够的话再给地方加加担子,满城是朝廷的大事,限期之内一定要修成的,没办法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

老张说的比较委婉。

实际就是苛捐杂税。

湖广一省有七八百万人口,每个人头多收一文钱都是笔不小的收入。

王五听后点了点头,策马同老张的马车并排而行,侧脸又说了一句:“老张,伱以前在燕京做过大学士,想必对律法应该很懂吧。”

老张微哼一声,让王五有屁就放。

“我就是咨询你一个律法问题,就是如果有人告官的话,是从县里面一级级往上告,还是可以直接告到燕京朝廷去?”

“当然是一级级告,地方不受理苦主才会去燕京,不过能告到燕京的大多是真冤,情有可原。”

说到这,老张话锋一转又说能去燕京的其实也不多。

一来交通不便;二来去燕京得要盘缠,这笔钱大部分苦主根本拿不出来;三来地方上也不太可能让人去燕京告状。

因为这会影响吏部对地方官的考绩。

而且他张长庚为官比较清明,刑案虽有按察使司和巡抚衙门负责,但只要苦主把状子递到他总督衙门,他纵是再忙也会抽空看一看。

确有冤屈,也是能够主持公道的。

“你问这些做什么?”

老张很好奇。

“我想替你分担一下资金压力。”

王五说出自己的打算,就是宜昌跟荆州都是府城,没怎么受战火波及,所以城中的有钱人很多。

因此他打算跟这些有钱人借钱修满城。

是不借也得借的那种。

但这样一来肯定有人不愿意借,那么必然会产生官司纠纷。

所以希望老张这个总督大人想办法把“苦主”按在湖广,不让他们去燕京闹。

至少拖个两三年再说。

“借款?”

老张眼前一亮,他怎么没想到这个办法的。

“也可以说是集资。”

想了想,王五又补了一句,“满城是大清的根基,借款给官府修满城就是忠君爱大清,不借就是心存故明阴谋反对大清。”

这个性质就严重了。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老张听后摇头道:“这种做法容易引起地方反弹,也会坏了官府名声,若被御史知道了肯定会参我们一本。”

“不这样做,你就真忍心让百姓们再从嘴里抠点吃食出来?这几年湖广的百姓可被你们祸祸惨了,民变都闹出多少起了?”

“你们这帮西山贼要是早点投降,百姓何至于受这份苦。”

这回轮到王五无言以对。

老张难得胜出一回,心情不由大好,看着不语的王五突然闪现一个念头,笑道:“老夫倒是把你这个都统大人给忘了。”

话说的有点莫名其妙,王五听的也是一头雾水。

不想老张却告诉他一件好事,那就是他这个汉军正白旗的都统虽然是虚的,但再虚也是实在的都统。

“既是都统,手里便有入旗名额。”

“入旗名额?”

王五让张长庚把话说明白。

老张的意思就是汉军都统是本旗最大的官,所以手头每年都有一批入旗名额。

因此可以将这些名额拿出来诱惑有钱人捐资修满城,再以他们愿意出钱修满城的由头向朝廷奏请给他们入旗。

形象的比喻,王五就是某重点中学校长。

既然学校他说了算,那每年照顾些关系户子弟入学,还不是小事一桩。

而入旗比入学还要诱惑人。

要不然都当上总兵官的老牛也不会去舔穆里玛的臭脚。

王五一听就知道这法子超级赞,忙问张长庚他有多少入旗名额。

结果老张说他最多有十个名额。

蒙古都统有二十个,满洲都统则有三十个。

但名额归名额,操作起来想要入旗的多少还是要有一定贡献的。

比如军功,又比如捐输。

总之,要么出钱,要么出人。

不然审核那一关过不去。

这几年入旗卡的比较紧,汉军这边稍好些,满洲那边要严的多。

王五心凉了,十个名额顶个屁用。

就算五千两卖一个,也才五万两,没多大意思。

老张能想到这个法子,肯定有后续完善。

“除了旗人不隶州,不归户籍,包衣实际也是如此。”

老张的补充办法就是多走两步路,允许有钱人投充到汉军正白旗王都统名下为包衣奴,这样他不仅在旗,也能合理避税。

跟前明百姓自愿投充到举人老爷名下当奴一个性质。

“就是说如果湖广几百万百姓全投充到我名下为包衣,我就是八旗最大的都统?”

王五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刁钻。

老张看到的是钱,他看到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