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聆听万物

大泽上观光的游船,街边叫卖的小贩,书馆里雷鸣一样的掌声。

梁渠靠在无人经过的小巷墙下,闭上眼,听力扩张出去。

无数种声音在他脑海里唱起大戏,一道道信息跃然纸上。

“上饶埠那个来回游的人看不到了。”

“听说有人数过数,他来回游了一千回!水里泡有好几天!”

“一千回?怪怪,咱们上饶埠到平阳埠,走水路得十七八里地吧,一千回,那不是一万七八千里?铁打的都游化了吧?”

“人家是武师大人,跟咱们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得罪梁爷,照样要跟在屁股后面吃屁!”

两位“生机勃发”的年轻人从巷口走过,身体带着些许“疲惫”。

一位左脚无力,是个“跛脚”,另一位落地沉闷,是个“微驼背”。

行经巷口,淡淡的鱼腥味飘散过来,梁渠又听到阵阵“浪潮声”。

夜半出船,清晨回来的两位年轻渔民?

“明天晚上宵禁,早些回去歇息,今后得早上出船捕鱼,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话语声远去。

梁渠睁开眼,从巷中探出头。

两个穿着麻短衫的年轻人提着鱼篓,一个左脚低,一个背稍弯,与他“听”到的别无二致。

“听说青石街上要开娼馆,就开在原来的青瓦巷旁边,那可离我家不远,伤风败俗的东西,不会带坏我家孩子吧。”

“不是娼馆,我记得说是青楼,听曲的地方,和娼馆不一样。”

又两位行人路过,给出的信息与先前两位渔夫截然不同。

发出的脚步中并不带着草鞋与石板剐蹭的粗糙声,更“富贵”,“生气”弱上一截却同样不少,年龄不大,其中一位“脾弱”,经常忧虑,生气?

做生意的两位中年人?

“哪不一样,正经姑娘会出来唱曲?话本故事看多了你?卖艺不卖身?

这东西就不该开在镇上,应当离得远远的,伤风败俗的东西。

我说,咱们去找乡老商量商量吧,瞧瞧能不能让那娼馆换个地方,当真是离得太近,影响不好……”

“乡老不一定能劝动,不如让乡老去求梁爷,梁爷面子大,咱老义兴人不能让烂糟东西坏咱们镇的风气!”

“对对对,去找乡老,抵制歪风邪气!”

我?

梁渠往外瞧一眼,两位身穿淡蓝色锦服的中年人步履缓慢,验证了他猜想。

真没想到,镇上开出一家娼馆的选址都能与他扯上关系。

不过娼馆要开在什么地方,他能劝得住?

锤炼耳识法,不能闭门造车,陆陆续续走过几位行人,让梁渠对的运用愈发纯熟。

等什么时候能百分百成功,耳识就到了小成。

倘若更进一步,无需特地使用练为本能,那就到了大成地步。

再往上,便是能听到信息多少的区别。

在巷子中待上小半个时辰,听过上百位路人的“信息”,梁渠略有所获,走出巷子打道回府。

途径某条鱼巷,一道异样的声音闯进“听觉”范围内。

梁渠脚步一顿,侧过头去。

“你这白鲢鱼鳃都发了暗,眼睛一圈也瘪了下去,一点水分没有,以为我是种地的不会挑鱼?三个铜板!”

鱼摊前,中年人与渔夫讨价还价,指着摊位上的鱼数落缺点。

摊主张开五根手指,寸步不让。

“三斤六两重的大鱼,少说吃三顿,五个铜板!”

“三顿?瞧不见天上太阳多辣?两时辰就得臭,我去腌得费多少盐?顶多两顿!”

中年人说着翻出自己的褡裢,抓去里头三枚泛黑的铜板。

请访问最新地址

“瞧见没,爷今天身上就仨铜板!多了没有,卖不卖一句话,没有我到别处去找。

马上辰时一过,天气更热,你这鱼怕是三铜板都买不上价了!”

“成成成,仨铜板就仨铜板”

摊主败下阵来,用草绳穿过鱼鳃盖,系上绳结。

中年人付过钱,喜滋滋地拎上大鱼,正欲回家吃两天熏鱼干,一只大手按住他的肩膀。

“你肝有问题。”

“哪来的孙子咒你爷……妈耶,梁爷!”

中年人沉脸回头,见到身后站着的高个青年,嘴里骂到一半的话连带着舌头一起吞进肚中,再出声,下巴都打起颤来。

梁渠倒是不恼,只拍拍中年人的肩,把刚刚的话重复一遍。

我肝有问题?

中年人这下慌了。

“啥,啥问题啊?”

梁渠摇摇头,他只在医馆里学过半年光景,大多针对的是外伤,骨折,出血,以及基本的药理辨识,内部症灶了解的少,无法断言。

只是眼前男人的问题……不小。

常人五劳七伤,身上或多或少有不健康的地方。

一如先前的两位渔民,哪怕年轻,仍旧一个坡脚,一个驼背。

唯独眼前男人,给出的声音信息很严重,“衰弱”到十分可怕的程度。

“最近没有身体不舒服?”

“没,没有啊。”男人两只手不由自主的到处乱摸,颤声道,“梁爷,您是大人物,不会拿咱这犄角旮旯里的瘪三寻开心,真……真有问题?”

梁渠点头。

前期没有症状,肝问题又非常大……

他大抵知道中年人出了什么毛病,八九不离十,是痈疽。

“去镇上的长春堂看看吧,那的大夫医术不错。”

梁渠给了男人五钱银子,转身离开小巷。

他不知道自己把情况说出来是对是错。

不说,男人或许尚能过上一小段无忧无虑的日子,说了反倒……

五钱银子权当赔偿吧。

巷子中,男人拿着半两银子,神色前所未有的慌张,拎上白鲢匆匆赶往长春堂。

梁宅旁陈家。

陈庆江一家正在搅合泥土,往里头加石灰和炉渣,准备在院中搭一个草棚出来。

一头没完全长开的驴子被系在木桩上,正绕着木桩来回转,嘶鸣中俱是“不安”“疲惫”“害怕”。

“陈叔,不喊旁人来做工?”

“阿水来了,害,没多少活,自己干不费多少时间,阿娣,快去倒茶。”

陈庆江站起身,让妻子回屋倒水。

“不用了,我有事不喝茶,过来给你们送样东西。”

梁渠放大听觉,挨个从在场的几人身上听过一遍,确认没什么问题,从怀里摸出两片木制莲花叶。

“阿娣姐,两个小玩意,回头用块布给它们缝起来,不能漏半点口子,再套一个小袋子,挂在小顺子和小奎脖子上一直带着,有好处。”

阿娣在一旁的水桶中洗洗手,小心翼翼地接过两片莲花叶。

阳光下,琥珀色的莲花叶泛着金丝般的美丽纹路,望之不凡。

陈庆江不晓得那莲花是什么木头做的,只觉得异常贵重,要不然哪用得上套两层布,忙乎使不得。

“就这样,我有事忙,先走了。”

梁渠对这一套熟练得很,挥挥手,转身离开,不给陈庆江任何推辞机会。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