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鲁豫督抚

“参加今岁会试的举人,还真是挺多的。”东暖阁内,朱由校放下那份名录,露出一抹笑意道:“如此规模的参考举人,称得上极其少见啊。”御前站着的孙国桢、余应桂、邵捷春、卢观象、练国事、马士英等少府职官,彼此间看了眼对方。说实话。即便是他们也都没有想到,这场在天启二年召开的会试,居然会有这么多举人参加,所谓的罢考风潮并没有上演。哪怕在会试召开之前,出现那么多的事情,闹出那么多的舆情,但是赴贡院考试的举人却很多。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有想不通的,为何跟先前所知的情况差别这般大其实似这样的情况,朱由校太清楚其中的缘由了。寒窗苦读十余载,甚至是更久,你可以说在这些读书人中,或许存有迂腐之辈,守旧之辈,但是你不能将他们当做傻子来看。能够在大明科举体系中,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乡试这一级考试,获取到举人功名,那难度也是很大的。朱由校并不否认一点。尽管会试已经开考,这本应该是最重视的事情,但是相较于这些参考的举人,朱由校更在意山东、河南等地受灾的底层群体!在举人这个圈层里,的确混有一些废物,他们利用一些手段,冒着革除功名的风险,得以顺利通过乡试,但是绝大多数的举人含金量还是较高的。任何事情占了大或广,那事情做起来就难了,毕竟牵扯到的太多了,任何层面上的改动,哪怕是在细微的改动,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想得到重用啊,那还是要先通过科举才行,这一届的会试及后续要召开的殿试,注定是竞争极其激烈的。朱由校收敛心神,看向御前所站诸臣,表情严肃起来。这就是大明的国情!是。八股取士从问世到发扬光大,为何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根本原因就在于能让多数读书人沉浸其中,叫他们知道这是唯一的路,小农经济下的独特国情,注定了一切的前提都围绕安稳而转。在革新科举机制以前,废除掉八股取士这一准则,采取全新的考试机制遴选人才,朱由校需要从中进行筛选,让那些能用的人才晋升上来。只不过对于朱由校而言,他奉行的治国之道,注定会跟多数学子进修的种种,是存在着偏差的。“聊聊赈灾诸事吧。”参加今岁会试的举人中,朱由校是看到不少熟悉的名字,甚至连复社、几社的成员都看到不少。这就是大明的现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由校御极登基快两年多了,尽管他依旧需要很多人才,在各个领域去发光发热,但是一切的前提,都要先通过正统科举考试才行。的确。在少府、军务院、宗人府等机构重焕新生时,朱由校是启用很多人,这其中的确有一些没有通过科举,就被朱由校特擢跻身仕途。但是眼下跟那时不一样了。今岁要录取的进士规模,注定会远超历届殿试,倘若这样都没有能被录取的话,那朱由校觉得还是叫一些人再磨砺磨砺的好。“陛下,根据各地汇总的情况来看,出现地龙翻身的地方很多。”应急清吏司练国事表情严肃,上前作揖道:“波及到三省三十余府州县,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当属山东下辖兖州、济南、东昌三府,此次赈灾朝廷必须重视起来!”“倘若不尽快收容灾民,推行以工代赈,安抚好地方民心,那势必会出现诸多乱子的。”“臣附议!”孙国桢紧随其后道:“每逢大灾,必生大乱,特别是受灾地区的粮价,势必会引得一些人觊觎,哄抬粮价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而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兼并土地,以权谋私,徇私舞弊,逼良为娼等腌事必然伴生。”“这就是朕召你们过来的原因。”朱由校表情严肃道:“此次灾情波及范围之广,超出了朕的预料,这是少府首次处置如此规模的灾情,朕要求你们必须做好此事。”“时下大明的官场吏治和风气,远没有达到清平的程度,朕不相信外朝有司的一些人,今后再出现类似的灾情,朕有意让少府全权专办此事。”“但是想全权专办,那是有前提的,打铁尚需自身硬,倘若少府在这期间不能拿出过硬的政绩,只怕外朝的不少官员啊,必然会强烈反对的。”孙国桢、练国事等一众少府职官,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他们知晓藏在背后的那些情况。少府自被天子重新倚重以来,一批批职官被选任进来,就一直是外朝有司的多数文官的眼中钉肉中刺。权力拢共就这么多。你多占一点。我就少占了。在这样的基调下,不管是谁都不能接受。朱由校从特设皇家近卫府起,到重新启用少府,军务院,宗人府等有司衙署,要做的目的就一个,那便是重塑大明权力框架,进一步细化一应职权。待到天启五年,当既定的谋划部署落实下来,大明内部滋生的积弊和毒瘤,切实解决掉一部分,整体局势趋于平稳,并有向上发展的趋势,那么针对中枢,针对地方的官制改革,就会有条不紊的推进起来!“这次召你们过来前,朕已经派人将中旨颁到内阁了,着内阁明发天下。”朱由校扫视御前诸臣,语气铿锵道:“想要高效赈灾的前提,独靠少府在中枢,在地方协调统筹是原因不够的。”“朕打算明确山东、河南两地总督、巡抚、提督等职,袁可立擢山东总督,调王洽巡抚山东,擢沈有容提督山东,擢陈继盛任登莱水师总兵官,擢李长庚任河南总督,调李邦华巡抚河南,调罗一贯提督河南。”这是要变天啊!!听到此言的众人,心底无不感到震惊,继北直隶、辽东、四川、贵州四地明确督抚划分外,眼下又多了山东、河南两地,看来今后督抚职权重划,甚至明确对应品级,这在大明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