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各有各的头疼

到了彼得·舒尔茨这个层级的数学家骨子里必然是骄傲的。虽然他真的很佩服乔泽,但说实话,很多时候做科研也是有玄学的,尤其是在数学领域。虽然其实这种玄学绝大部分依赖于数学家本身的直觉与洞察力。

但也许他真的能在这一块做的比乔泽好呢?

……

会议进行了十分钟,就宣告结束,这也挺对彼得·舒尔茨的胃口。

如果不是学术型的报告会,数学家大概都会烦恼冗长的会议环节。简单干脆且富有逻辑的会议,才是大家能接受的。

跟着爱德华·威腾一起回到办公室,彼得·舒尔茨先打开了系统分配的内部邮箱,将乔泽发给他的相关文献下载并打印之后,便坐到了爱德华·威腾的面前。

尽管现代数学研究中计算机工具越来越重要,但他依然更偏好于传统的手写计算和思考过程,因为这样有助于他更直观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数学结构。

而在正式进入深度思考的工作状态之前,彼得·舒尔茨打算先跟爱德华·威腾做一些基础的探讨。

老威腾来的时间比他长,对于交织性的理解更深一些,在正式着手做这个项目之前,先多沟通,有助于缕清针对性算法的设计思路。一旦进入深度思考的模式,他就不希望再被打搅了。

“好吧,彼得,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开始了,做到什么程度?我信任你的直觉。”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说道。

对于这位数学界的后起之秀,这次在华夏的合作并不是两人第一次接触,从某种意义上爱德华·威腾对彼得·舒尔茨还算了解。

“首先要解决的是代数几何跟拓扑学之间的交织性。我有种预感,如果能利用交织性概念增强算法的通用性,可以利用算法探索拓扑数据分析中持续同调的方法。”彼得·舒尔茨撑着下巴,认真的说道。

爱德华·威腾思考了片刻,展颜道:“哈,如果真能成功的话,那是不是意味着能够在算法框架下,将其与量子场理论中的规范对称性相结合?”

彼得·舒尔茨点了点头,道:“理论上来说,这种跨领域的方法也许能让我们揭示新的数学结构,进而提高算法的性能。但我不确定。”

沉默了片刻后,爱德华·威腾突然说道:“换个方向想想。”

“什么意思?”

“我觉得在确定算法框架的时候,首先要思考如何利用现代化计算工具。你应该了解过我们正在使用的人工智能,用它的学习方法来处理跟分析由交织性原理导出的复杂数学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这個问题让彼得·舒尔茨思考的时间更长了,然后神色古怪的说道:“那我觉得需要详细了解这款人工智能的学习算法,虽然我也看过乔教授这方面的论文,但我所了解的涉及到机器学习相关的技术都做不到像豆豆那么高效。”

“算了,我们还是先把算法的大体框架做好再说吧,这方面也许可以交给乔教授来解决。”爱德华·威腾耸了耸肩说道。

虽然他已经加入了西林数研所,但豆豆的学习算法已经属于这款超世纪的人工智能技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了。他并不觉得能够轻易接触到。

这明显已经不是乔泽是否信任他们的问题,而是真的泄密没人能承担得起责任的问题。

群智系统诞生之后,只有有为集团以合作方的名义在华夏申请了部分外围的专利。其核心架构、算法根本就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申请过相关的技术专利就足以说明华夏的态度了。

更别提这套人工智系统还控制着好几个涉密的研究体系,材料模型、深海勘探,西林正在做的智慧城市升级也是以其为基础的。真想要了解这方面的详情,也不是不可能。

但了解之后大概一举一动都会被严密监控,实在没那个必要。

“好吧,那么我们先按各自的构想着手架构算法框架吧。有问题了再聊。”彼得·舒尔茨站了起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虽然刚才跟爱德华·威腾并没有聊到任何具体内容,但已经帮他拟清了思路。

接下来就是思考时间了……

……

另一边乔泽也已经回到了办公室,不过他并没有开始去设计这套算法,而是在邮箱里浏览着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各项汇报。关于西林智慧城市建设的汇报。

人工智能宪章管理局局长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尤其是他来当这个局长更是如此。

虽然才休息了三天时间,而且还是春节期间,但并不是所有建设项目都直接停了。有些基础工程因为其特殊的原因,不能停工,自然也只能加班加点的抢修。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底层智慧系统升级其实就是一个大型工程问题。任何工程总结下来就是三个重点,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做什么这块有早已经设计好的各种图纸,理论上来说现场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就能顺利完成,并最终通过检验。但现实情况却是这种理想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

因为绝大部分情况是,即便给了图纸,现场一线人员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图纸往往都只是理论上可行,现实推进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现场工程师去解决。

而人类个体之间理解能力往往还存在方差,同样的图纸跟现场的施工方案相结合,不同的工程师往往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工程最终完美落地最重要的部分,该怎么做。

这块有了豆豆的出现,可以极大的提升效率。现场工程师们可以直接将不同方案直接提交给豆豆,进行仿真模拟,然后得到一个综合各方面考量之后,给出结合经济、效率、质量、维护等等方面综合考量后的方案。

智能宪章局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整理归纳出所有这些决策的原因,并形成书面报告存档,也就是归档所有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经验。

如果未来智慧城市方案要全面铺开,其他城市准备开始规划方案时,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同时也为未来智能宪章局对人工智能进行城市底层管理时提供经验。

现在乔泽身为局长,就要对所有这些报告,进行专业审核,他签字之后才会正式存档。

最麻烦的事情是,这些琐事,还不能交给豆豆处理。否则就是豆豆直接自己管理自己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报告都会发给乔泽。否则一个城市每天都会有无数份报告,乔泽啥都不干了也忙不完。

毕竟宪章局请了那么多搞工程跟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学顾问也不是吃干饭的,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专家就能直接解决了。只有下面的这些专家遇到了分歧,或者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才会把报告发到乔泽这边来。

显然对于其他部门来说,这并不是局长需要做的事情,按照道理他应该管钱跟人。但宪章局毕竟是个新成立的特殊部门,而且现阶段需要的专业技术性很强,便也只能由他这位局长代劳了。

也就是乔泽对管钱跟管人这两样恰好都不感兴趣。不然这个新成立的部门还真干不成事了。

不过问题还是有的。

比如乔泽正在看的一份报告,就让他对豆豆综合考量后给出的方案不太满意。

关于西林老城区地下层线路铺设的问题。

智慧城市涉及到无数的传感器,就需要铺设更多的公共弱电系统跟相关的机房建设。从安全性跟维护扩展方便的角度,弱电系统跟强电系统其实是应该直接进行分离设计的。

而豆豆最终设计出的这份方案,强弱电系统共用了一个通道,不太符合规则。

豆豆给出的原因也很实际:“爸爸,因为没钱啊。老城区本身就没钱,全靠项目专项拨款,如果全部类似的情况都要分开走线的话,整体基础建设这块的费用就严重超标啦。所以只能在重点部分进行分离式设计。”

好吧,这个回答没太出乎乔泽意料,但却在他思考范围之外。

思考片刻后,乔泽给出了意见:“更换设计方案,采用分离式设计,钱的问题你想想办法。”

“嗯?真的吗?爸爸。”

“嗯。”

“好嘞,那交给我吧。”

把问题甩给豆豆,然后快速的浏览了最后几份报告之后,乔泽给出意见,然后用电子签名归档之后,日常的任务便算完成了。

虽然给豆豆的指令笼统了些,但乔泽也没太放在心上。

反正现在豆豆的决策过程不止他一个人看的到,真出了什么问题也会有实时反馈。那个时候再解决问题就行了。

起码到目前为止,豆豆从没在华夏搞出什么大乱子。

学术上帮不了太多的忙,但在赚钱跟分配这两件事上,豆豆还是很有操守,值得信任的。

……

京城,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附近的院士楼内张明睿院士的家中,周良上门拜访,寒暄之后,便被张明睿引到了书房。

“明睿兄,准备什么时候去西林上任?”坐在会客沙发上的周良捧着一杯热茶问道。

“年后就要过去了。”张明睿笑着应了句。

周良感慨了句:“那可要恭喜你啊,明睿兄,可以正式接触新数学了。”

听到这句话,张明睿笑容渐渐敛去,直接瞪了对面这家伙一眼:“得了吧,说这些有意思吗?还新数学,新数学你看得懂吗?要不伱给我讲讲乔泽那篇新论文?”

周良眨了眨眼,神色也开始变得有些尴尬,闷声道:“大过年的,你怎么还急眼了呢?再说了,这个新数学又不是我说的,是燕北那个许昌树说的。不对,他现在也在西林,嗯,你去了正好能跟他每天交流了。”

显然周良说的是上次两人去西林,跟许昌树谈心的时候,这位许教授在两位院士面前说的那番关于双方研究的数学已经不一样的那番论述。

现在回想起来,让两人突然没了太多谈兴,一起默默地品起茶来。

不得不说,张明睿家里这茶叶还是很香的。

良久,张明睿才开口道:“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对许教授的话不以为然。现在却发现数学已经发展到我们都快看不懂的程度了。放到以前,谁会相信一个拓扑节点都能代表一个数学概念?所有结构都能交织。

以前我们说函数跟拓扑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连续函数,研究同胚,研究覆叠映射,谈商空间,现在乔泽搞出个交织性,什么高阶同胚等价概念,覆叠映射可视化,多覆盖结构,还有什么自适应拓扑变换跟虚拟形变流……

这才多久啊?数学就已经发展到我们都快要看不懂的地步了。所以你也别说我去接触新数学了,剩下这些年我能把乔代数几何搞清楚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那些新东西……

算了,我就是去为西林数研所保驾护航的。谁要耽误了我们西林数研院的研究进程,我能豁出去这张老脸跟人拼命。想想看吧,我们百年之后后世子孙公认当代数学起源于华夏这一代人,这得是有多荣耀!哎,可惜啊,我要是再年轻个二十岁就好了。”

这番感慨明显也戳中了周院士的点,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不过开口时,却成了打趣:“得了吧,你真要年轻二十岁,大概连去西林的机会都争取不到。二十年前才2005年,你连院士都还不是呢,对了,你是哪年申到杰青科学基金项目的来着?”

“02年。”张明睿没好气的说道。

“哦,那我没记错,哎,还是你比我强。我比你早两年拿到杰青项目,咱俩却都在09年上的院士,这一晃就是16年过去了。未来可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了。对了,今年许昌树好像也被提名了吧?”

“嗯。”张明睿点了点头。

“这感情好,如果许昌树也评上的话,那西林数研所可就有三位院士了。有乔泽这样的领军人物,再加上威腾教授跟舒尔茨教授……不得了,不得了,以后西林还真就是咱们华夏数学中心了。”

“废话!怎么?要不然你也申请调去西林算了?咱们继续做搭档?”

“还是算了吧,我家那口子可没嫂子贤惠,她要知道了我想去西林任职,得要把我这身老骨头都给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