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东南内讧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十五日,耿精忠在福州把福建各大小官吏诱捕后,即刻自称大明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服,宣布反清。

起事不到一个月,全闽附降。

随后耿藩兵分三路。

西路白显忠部攻江西,从建昌,饶州一路北上,避开南昌,一度占领九江上游的湖口,彭泽,直接威胁长江重镇九江,同时入安徽,占领徽州,威胁清廷粮仓;

东路曾养性部,攻浙江沿海之地,连陷浙江平阳,温州,台州,并攻占绍兴附属县嵊县;

中路由耿精忠亲领,出仙霞岭攻浙江金华、衢州,却在衢州被浙江总督李之芳挡住了。

由于清兵援军及时赶到,金华、衢州两城仍控制在清军手里,耿精忠无功而返。

南路,耿精忠联络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响应。

刘进忠原为耿精忠旧部,调任广东尚藩旗下驻守潮州,收到旧主信件后,刘进忠于潮州府城举兵响应。

海外东边,耿遣使联络琉球王国,索要军需,以为外援。

东南半壁,尽入版图。

耿精忠反清之势到达巅峰。

……

本来东南反清的发展趋势还算正常,但就是耿精忠的一道邀请郑经的文书,把福建老家搞得乱作一片。

甚至出现了反清力量内讧、互扯后腿的情况。

耿精忠在起事前,考虑到自己实力不足,担心福建各地文武不服,于是遣使臣黄镛携信,邀约台湾的郑经。

许以割让福建南部沿海漳、泉二府,并开放海禁,允许通商贸易为条件,邀郑重返大陆,进兵潮、惠,共击清廷。

不料,福州起事后,耿精忠仅派出数名骑兵,几张檄文,就得到全闽之地。

也就是说,原本属于清廷势力的福建,此时已经全部属于耿精忠了,而耿精忠向郑经允诺割让漳、泉二府时,这两地还是清廷的,耿的允诺纯属空手套白狼。

按约定,已经被耿精忠吃进肚子里的漳、泉二府,是要吐出来给郑经的。

耿精忠后悔了。

再加上耿精忠见本部兵马在江西、浙江进展神速,形式一片大好。

所以,耿精忠打算背约,阻止郑经前来助战。再加上听亲信说来思明州的郑军“兵不满两千,船不过百只”,很是轻视。

打算不让郑经从思明州上岸(今属厦门,是个岛),甚至继续把东宁的郑经势力困死。

虽然大家此时都是“明军”,但明军传统就是“死贫道不死道友”嘛!

因此福州下令:照旧实行“海禁”,寸板不得下海,同时禁止己方与郑军交易。

由于耿精忠说话如放屁,而导致原本反清复明形势良好的东南地区,内讧开始了。

……

在承天府的郑经接到耿精忠的邀请后,虽然怀疑耿精忠的人品,但人家耿王毕竟重举“大明”旗,算是迷途知返的自己人。

再加上清廷的几个汉藩王、汉将开始叛乱,清廷局势动荡不安。

这消息对郑军而言,是成就“反清复明大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郑经命令陈永华为留守,自己亲帅大军离台攻厦。

等郑经率军来到厦门后,发现福建还是照旧实行“海禁”,而且耿军还不兑现之前承诺的给粮、给地、给兵的诺言。

郑经得知耿精忠变卦,即遣使柯平去责备他背约,耿精忠直截了当了地回答道:“郑世藩来,甚喜,但兵多饷少,各分地自战可也。”

一句话:被耿精忠这小子耍了。

郑经勃然大怒!

为了你,我漂洋过海来看你,现在你让我走?

于是郑经下令,从台湾抽调六分之四的士卒充实军队。

令部将冯锡范、刘国轩攻同安(今属厦门)、海澄(今属龙海市)。

康熙十三年五月,海澄守将、总兵赵德胜原为清廷守将,后耿精忠起兵就降了耿。

被封为“威远”将军后,耿征调他一起出仙霞关,赵德胜不愿意。

郑军来了之后,赵德胜觉得反正大家都是造反,臭名昭著的耿精忠自然没有“大明延平王”亲切,于是暗通郑经,将城池献给郑军。

同时间,泉州守将张学尧、同安守将化兰尚降。

五月,郑经叙功诸将,并发表檄文:

“……今平西倡义于滇南、靖南反正于闽中,秦、黔、楚、蜀莫不骚动;人怀逐鹿之心,家思执棰之逐。

馀组练百万,楼船数千,积谷如山,不可纪极。

征帆北指则燕齐可捣、辽海可跨。

旋师南向则吴越可掇、闽粤可联。

陆战而兕虎碎易,水攻而蛟龙震惊。

所愿与同志之士,熟念故主之恩。

上雪国家之仇,下救生民之祸。

建桓文之伟业,垂青史之芳名。”

郑氏延平一脉,无愧于明,无愧于天下。

虽然檄文写的内容是在吹牛,但郑经此时,对靖南耿氏,至少在表面上对耿氏的“反正”还是抱“大家都是明军”的正面态度的。

只是,后来郑经遣人寻至精忠处,还想继续商议耿精忠原本允诺的拨船及找地方给郑经安插兵众的事宜;

耿精忠很生气,完全不理彩郑氏。于是,郑、耿交恶。

八月,漳州守将黄芳度也归降郑经。

短短半年时间,厦门、泉州、漳州、漳平等地全部归郑。

康熙十三年九月(1674年),郑军大将刘国轩在枫亭列阵二十里,与耿军大战,耿军主力在浙江、江西,守军为新兵,故耿军大败,被郑军追杀到兴化城(今福建莆田)下,十一月,又攻下漳浦县。

南福建,尽入郑经手中。

这下轮到耿精忠坐不住了,我前面在打满清,你郑经居然背刺我?

但他又不敢谴责郑经,毕竟是他自己出尔反尔。

于是遣使跟郑经谈判,想要“索地求和”,要求郑经归还漳、泉二府,并表示将沿海岛屿划归郑经,承诺通商贸易,不再禁止两地的贸易。

郑经鸟都没鸟他。

一个“墨迹未干”就失信背约的小人,我延平王乃大明海外孤忠,此番渡海西来,意欲反清复明,又岂会理他?

并且因为耿精忠僭越逾制,自号甲寅,颁发谕示称敇旨,逾用黄绫等不遵大明正统的行为。

郑经发布公告,不再与耿精忠合作,只跟吴三桂合作。

“今本将军遵照吴王原橄,布中兴大义。”

但郑经不知道的是,吴三桂已经自称周王了,等到后来发现吴三桂僭越之举后,就开始不鸟吴三桂了。

直到康熙十四年一月(1675年),耿郑双方才达成协议,以枫亭(今仙游县枫亭镇)为界,北属甲寅,南属明郑。

此后一年,双方各显神通:耿面对江西、浙江方面的清军压力死死顶住;郑则全力向攻略闽南,闽西和粤东

郑巅峰之时,势力达到粤地的惠州,兵逼广州。

除了东南的耿、郑在大展身手外,在昆明的吴世璠吴少爷,也在大展身……嘴。